健康保障关乎14亿中国人民的福祉——对话健康中国50人论坛执行主任陈剑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龚紫陌 “健康中国50人论坛2024年会”于4月13日至15日在安徽铜陵市举办。年会以“健康保障”为主题,围绕医疗、养老、职业健康、食品安全、公共政策等内容进行探讨。4月16日,《小康》·中国小康网专访健康中国50人论坛执行主任陈剑。
记者:健康中国50人论坛2024年会,4月13日至15日在安徽铜陵市举办。今年年会主题为“健康保障”,作为会议的组织者,确定这样主题出于怎样的考虑?
陈剑:健康中国50人论坛是一个公益型的智库机构,关注与健康有关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并提出建议与对策是智库职责。而健康保障,特别是其中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关乎14亿人民的福祉,因而如何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健康保障水平,提升全社会的健康公平,建立一个充满效率,体现社会公平的健康保障运行机制,是50人论坛始终关注并努力促进的问题。
记者: 202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8.48万亿元,占GDP比例7.0%。如何看待这一数据?
陈剑:与202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7.56万亿相比, 2022年8.48万亿元意味着2022年增长了12.24%。说明中国在卫生健康事业方面的投入,2022年增速很快。从总量看,我国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为7%,与自己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如果与其他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远低于这些国家的平均水平。同期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卫生费用占GDP比重分别为16.6%、12.7%、11.5%、11.3%。资料显示全球主要经济体大概在5%左右就实现了“全民医保”或者“全民免费医疗”,中国已经突破7%了,还没有实现全民免费医疗,说明投入效益低,资源配置有问题。如何让民众就医少花钱,让更多民众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就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202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卫生支出占28.17%,社会卫生支出为44.94%,个人卫生支出为26.89%,和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政府卫生支出占比过少,个人支出比例较高,居民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特别是中国农村居民,难以承受过高的个人的支出。数据显示,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医疗卫生支出中政府和社会支出为主,占90%左右,个人支出仅占10%左右。
记者:国家医保分为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如何在保障安全情况下,让居民个人帐户中的资金流动起来?
陈剑: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也很有挑战性。中国14亿人口中,10亿人是城乡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只有3亿6左右,只有职工医保有个人账户。职工医保分为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城乡居民医保只设统筹基金。现在问题是,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沉淀太多。资金没有流动,没有效率。因而,如何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让个人帐户资金能够充分流动起来,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记者:现在药价过高,如何通过医改降低药价,让更多低收入人群少承担一些药费?
陈剑:药价过高,中间环节多,大量流通中的费用让医患人员承担,无疑是很大负担。
医改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集中采购,降低药价,减轻医患人员负担。自2018年以来,临床用药合理性得到积极改善,创新药进入医保速度明显加快,常用药品价格水平有所下降,重大疾病和特殊人群用药保障水平大幅提升,降低了群众用药负担,应给予点赞。以2023年为例,这一年,中国医保扩容,其中121个谈判或竞价成功,成功率为84.6%。共有126个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平均降价61.7%;本轮调整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3088种,其中西药1698种、中成药1390种;中药饮片仍为892种。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因素,预计未来两年将为患者减负超400亿元。普通居民感受到医保可用的药变多了,价格也更实惠,这是医改的一个进步。当然还需要努力,还有很大幅度的降价空间。
记者:谈到降低药价,想到仿制药的生产,在仿制药生产方面政府可否出台政策规定,推动仿制药的生产?
陈剑:仿制药不是假药。当仿制药通过检验后,它的疗效与原版药是一致的,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药生产国,造仿制药是全世界造的最好的。美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原研药发生产基地,但美国普通老百姓也是吃不起原研药的。美国每年一半以上的药都是从印度进口的。众所周知,中国也从印度进口仿制药。
印度是以国家的力量在推动仿制药的生产。印度的法律不保护专利,但是它保护仿制专利。世界卫生组织允许强制仿制,简称叫强仿,但是条件是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印度是满足的,中国也是满足的。中国拥有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当然需要原研,但也不应当排斥仿制药生产。如果由国家来牵头来生产,无论是原研的还是仿制的,特别是通过国家力量生产仿制药,就会大幅降低药品价格。
记者:居民医保筹资机制饱受质疑,如何改革?
陈剑:医保筹资机制如何改,首先是需要明确定位。医疗应该是公益的,应该是政府主导的,如何让居民享受到比较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当然需要加大投入。与此同时,需要改革居民医保筹资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医保有两大功能,一个是分担风险,另一个是收入再分配,让有钱的人帮助没钱的人。我国城乡居民医保的大部分资金来源是政府补助。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为1020元,其中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40元,个人缴费标准每人每年380元。我国现在的医保是人均缴纳。中国是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按绝对数收费,很多低收入人群就交不起。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按税收来征收医疗税。同时它是累进制,收入高缴费多,报销比例也更高,这就是相对公平的制度。
记者:注意到此次年会,把推广三明经验作为重要议题,出于怎样的考虑?
陈剑:三明医改,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联动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探索建立维护公益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为全国医改树立了榜样。特别是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降价腾出的空间主要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并及时纳入医保支付,总体上不增加群众负担。同时通过完善医改经济政策,及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健全医院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促进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三明医改使药品回归治病功能,医生回归看病角色,医院回归公益性,从而促使医疗行为遵循医学本质,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明经济并不发达。三明的做法,具有很强的普适性。2022年国务院明确了11条三明市普遍推广的经验和10条因地制宜探索的改革措施,在全国推广三明经验。此次年会邀请三明市领导作主旨发言,介绍三明经验,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记者:在养老保障方面, 如何推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
陈剑:养老保障,政府欠帐过多。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更是问题严重。
需要厘清基本养老服务保障与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三者功能错位,不能把“基本养老服务”与“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画等号。在实践中,基本养老保障即兜底性养老服务通常是城乡特困、低保或低收入失能失智、重残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主要由政府提供,不能推向市场,但可以采取向社会组织或市场主体购买服务的形式履行提供责任。即使在这方面,政府欠帐也是过多。
记者:谢谢您接受采访。
编辑:任燕萍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