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每日科技】我国海洋温差能发电取得新突破
2023.9.12
京津冀联合绘制6条产业链图谱
日前,京津冀三地工信部门在北京召开京津冀产业协同专题工作组主要领导工作会议,听取京津冀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绘制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两条产业链,目前已梳理形成技术攻关清单、招商引资清单、重点企业清单等“三张清单”,产业链图谱绘制初显成果。今年5月以来,京津冀三地工信部门联合绘制6条产业链图谱,其中,北京市经信局牵头氢能、生物医药两条产业链;河北省工信厅牵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两条产业链。
天舟五号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9月11日16时46分,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转入独立飞行,将按计划于9月12日受控再入大气层,货运飞船绝大部分器件将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少量残骸将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于2022年11月12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6个月的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搭载了“澳门学生科普卫星一号”立方星、空间氢氧燃料电池、空间高能粒子探测载荷等多项空间应用项目。
我国海洋温差能发电取得新突破
海洋温差能是重要的海上新能源,也是当前全球新能源研究的重要领域。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研发的20kW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近日在南海成功完成海试,返回广州南沙。这是我国首次在实际海况条件下实现海洋温差能发电原理性验证和工程化运行,有力推进我国深海能源开发利用。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提高光合作用固碳效率
在自然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太阳光、水、二氧化碳合成生物质。但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主要受到光照质量和二氧化碳捕集与传输方面因素的限制,制约了光合作用合成生物质的效率。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副研究员王旺银等在提高微藻光合作用固碳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团队发现利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直接空气捕集二氧化碳与生物碳浓缩耦合机制,强化了环境到细胞的二氧化碳传质,微藻光合作用固碳效率由5.1%提高至9.8%。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美研发可实时监测肾移植排异反应设备
美国西北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的团队研发出一款能持续实时监测移植肾脏健康状况的植入式电子设备,可检测与肾移植排异反应引起的炎症或其他身体反应相关的体温异常。新设备有助于对肾移植排异反应的早期干预,改善患者治疗结果和健康状况。这款传感器宽0.3厘米,长0.7厘米,厚度仅220微米,与一根头发的宽度相当。传感器安装在包裹肾脏的纤维膜之下,其中包含一个高灵敏度温度计,可检测到肾脏微小幅度的温度变化。
火星矿物远少于地球原因揭示
已知地球上存在近6000种不同的矿物,但经过50多年调查,科学家仅在火星上发现了161种矿物。一项新研究解释称,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与地球上的矿物相比,火星上矿物形成的途径更少。相关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地球物理研究:行星》杂志。
人类并非唯一肥胖的灵长类动物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将人类成为“最胖灵长类动物”的原因归咎于帮助人类更有效储存脂肪的基因,或是人类糖分或脂肪过量的饮食。但是一项针对40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新研究发现,无论饮食、栖息地或基因差异如何,许多灵长类动物都像人类一样容易长胖。9月4日,这项新研究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哲学学报b》。
降雨过后警惕“毒蘑菇”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降雨天气,降雨过后,野生蘑菇生长进入旺盛期,公园、山区、树林、绿地常常会“冒出”各种各样的野生蘑菇,一些有毒蘑菇也混迹其中。专家表示,9月份仍是蘑菇中毒的高发期,提醒外出游玩的市民群众勿采勿食勿买野生菌,谨防蘑菇中毒。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李熙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视觉:龙昊
来源:科学强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