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每日科技】我国科研人员发现植物新种“秉滔大花藤”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4-23 20:25:35

2.jpg

2024.4.23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 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出坞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船续航力15000海里、载员80人。此次出坞后,将开展设备调试和系统联调、船舶海试和科考设备海试等,预计于2025年完工交船投入海上作业。

  我国载重最大货运列车运行试验成功

  4月20日11时39分,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3万吨级重载列车安全到达黄骅港站,标志着3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目前编组最长、载重最大的重载组合列车。据悉,此次试验路线起点为朔黄铁路肃宁北站,终点为黄骅港。试验列车由4台国能号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牵引,编组324辆,总长4088米,总重32400吨。此次3万吨列车试验采用国内全自主TD-LTE、牵引网络控制、空气制动、无线同步操控等先进技术,是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与重载型货车车辆的生产要素创新搭配,实现3万吨重载列车在全自主技术应用领域的新突破。

  海军成立纪念日舰艇开放活动在青岛举行

  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纪念日。4月20日至24日,海军将在青岛3号码头和奥帆中心码头开放导弹驱逐舰贵阳舰、石家庄舰、开封舰,导弹护卫舰邯郸舰,综合补给舰可可西里湖舰和综合援潜救生船洪泽湖船等供公众登舰参观。除青岛外,海军还将一体组织大连、烟台、宁波、武汉、厦门、广州、海口、三亚等城市的海军军营同步向社会开放,同时组织升旗仪式、军乐展演、美术作品展览、户外灯光主题展、“战舰回家乡”和海防教育等系列活动,帮助和支持公众了解海军、热爱海军,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植物新种“秉滔大花藤”

  据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消息,科研人员在云南省德宏州发现一植物新种“秉滔大花藤”,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PhytoKeys》上发表。“秉滔大花藤”因其宽卵形的花冠裂片、花冠内表面紫红色等特征,与原大花藤属的其他物种相区别。经过形态对比鉴定和分子验证研究,科研人员确定该植物为鹅绒藤属一新种,并以著名植物学家李秉滔教授的名字作为拉丁名种加词词源,命名为“秉滔大花藤”。

  科学家发现高效提取宇宙学信息新途径

  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星系巡天宇宙学科研团组与国际同行合作在《通讯物理》上发表了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发展了一套新方法,实现从星系两点关联函数中提取多点关联函数,为下一代大型星系巡天开展宇宙学前沿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途径。

  欧洲成为变暖最快大陆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与欧洲联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4月22日联合发布的《2023年欧洲气候状况》报告说,欧洲成为变暖最快的大陆,升温速度是全球平均值的大约两倍。报告说,最近5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的1850年至1900年平均水平升高大约1.3摄氏度,而欧洲这一数字约为2.3摄氏度。

  大堡礁遭遇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白化

  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日前发布报告说,大堡礁正在经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大规模白化事件。整体珊瑚礁群的3/4都出现了白化迹象,近40%的珊瑚礁出现了高度或极度白化。大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也是非常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由于反复白化,大堡礁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研究人员表示,这不是珊瑚礁死亡或消失的问题,而是珊瑚礁生态系统正在发生转变的问题。

  图像感知或影响时间感知

  时间知觉是人类意识的一个特征,但大脑记录、理解时间的能力却少有研究。虽然有些研究提出有一个客观“体内钟”的假说,但其他研究却发现,人们遇到的刺激物的性质对时间的主观感知有着直接影响。科学家研究发现,图像给人的观感不仅决定了它们被记住的程度,也决定了人们对看图像时过了多少时间的感知。研究结果或有助理解时间如何被感知,同时挑战了“普遍体内钟”的概念。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李熙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视觉:龙昊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科学强国微信公众号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