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聚焦“医养康”结合建言献策 为老有所养提供坚实“医靠”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3-08 15:25:33

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如何为老有所养提供坚实的“医靠”?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委员们聚焦“医养康”结合建言献策。

  ■王广发委员

  多部门联动完善家庭病床服务政策

  “家庭病床,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残疾人等有长期照护需求的群体,也会极大节省住院床位资源,可谓是一举多得。”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会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王广发建议,多部门联动完善家庭病床服务政策。

  王广发说,目前卫健、医保、物价、民政等相关部门关于家庭病床开展的政策性文件没有有效衔接,造成各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床业务时遇到诸多问题。王广发建议,应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国家医保局、民政局参与,制订国家家庭病床医疗服务及医保报销的指导性意见,就服务项目、服务标准、医保报销标准、特殊群体的民政救助等几个方面,制订切实可行、衔接紧密的政策。要本着满足符合临床医学规律,满足基本需求的原则,调整和制订相应医保报销目录。

  ■霍勇委员

  聚焦三个关键提升慢病防治效率

  针对慢病防治中存在的支付体系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不完善、服务效率和质量不高以及模式推广力度不足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霍勇建议,聚焦支付体系、信息化和模式创新三个关键,提升慢病防治效率。

  霍勇建议,要加强支付体系建设和商业保险覆盖,在国家医保支付基础上,建立健全商业保险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补充作用,形成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相互补充、协同发展的慢病防治支付体系。

  在加强信息化和互联网建设方面,霍勇建议建立慢病防治信息系统的管理标准和规范,促进互联互通,加强信息系统的监督和评价。可参考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慢病管理模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搭建统一的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及云检查平台,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为切入口,推动慢性病患者“防、诊、治、管、健”线上线下全流程均质化服务。

  霍勇还建议,要加强对慢病防治的模式创新和试点,总结和推广一批有效的慢病防治模式,建立慢病防治的质量管理和考核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平台,根据考核结果制定激励和改进措施,提高慢病防治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张金英委员

  建立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服务体系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是不少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面临的困境。”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张金英建议,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体系建设。

  家庭照护压力大、医疗服务支撑不足、专业服务人才短缺、信息不对称……张金英建议,要建立多层次的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体系,这个体系应是政府主导完善的,家庭、社会力量、政府共同参与的长期照护保障体系,按照老人健康状况,在医院、养老院、社区、家庭中实现顺畅转介,使资源合理分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满足不同程度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需求。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信息平台,包括照护资源、政策法规、专家建议等,提高失能失智老年人及其家庭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张金英还建议加强社会支持和宣传,要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失能预防,尤其是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分类管理等宣传教育,增加社会对失能失智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王一书委员

  加强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实现生命全周期管理

  “康复医疗,作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患者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不仅关乎患者生理康复,更关乎其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小汤山医院综合内科副主任王一书说,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的增多,进一步加强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打造生命全周期管理势在必行。

  王一书说,数据显示,发生心血管事件后,参与康复者较不参与者,其全因死亡率降低53%,再住院率降低20%至30%。“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符合康复医疗的医保支付体系。”王一书说,这个体系应是一种将疾病急性期治疗、后续康复序贯治疗融为一体的连续支付体系。此外,还应增加康复医疗报销比例、延长报销的限制时间,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有效率,实现分层分级、急慢分治的康复医保支付体系。

  王一书还建议,要打造区域化康复医疗体系,加强加大康复医疗双向转诊制度,规划区域内康复转诊机制,将康复转诊作为医院重要考核指标之一。要将康复医疗下沉到社区、街镇等基层医疗机构,满足患者最基本的康复服务需求。还要加强康复医疗的科普宣传,特别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等,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康复医疗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北京晚报记者 孙颖


作者:孙颖
责任编辑:王一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