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污水,厦门实践能给其他地区什么启示?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1-24 16:29:34

治理污水,厦门“逆袭”了。

2019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厦门“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然而,短短4年后,厦门污水治理成效就被列为全国“督察成效”典型案例。厦门市生活污水平均进水BOD浓度达到120mg/L,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7%,连续4年位列全省第一。

厦门是如何做到的?于其他地区而言,其经验是否可资借鉴?对此,记者专访了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水务处处长李志钦。

中国环境报:厦门在治理污水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李志钦:其实,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被指出问题后,我们最大的困惑是:要怎么改造?

这涉及治理路径的选择。

一种思路是,截污纳管,扩大污水处理能力,将末端截流的雨污水一股脑儿送进污水处理厂。这种方法措施简单、见效快,但治理不彻底,雨天时管网压力骤增,就会产生溢流,污染物进入河湖。

另一种思路是,精准治污,改造老化、混接、错接的管网,实行雨污分流,让污水入厂,清水入河。这种方法改造难度大、时间长,但治理效果更彻底。

中国环境报:厦门选择了哪种路径?

李志钦:最终,我们选择了雨污分流的方向,按照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的思路,系统推进管网溯源排查、正本清源和排水管理进小区工作,全面摸清情况,逐个汇水分区推进改造。

厦门重点实施“三个一百”工程,提出用三年时间,实现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投资完成100亿元以上、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0万吨/日以上、每年新增改污水管网100公里以上。厦门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和配套管网建设。2020年—2023年,累计完成546公里污水管网新建、改造。同时,厦门加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实施溯源排查、正本清源、排水管理进小区的源头雨污分流“三步走”治理模式,累计完成改造面积304平方公里,占建成区比例78%,部分原先截流的箱涵已经实现常态化打开。

中国环境报:一种观点指出,污水治理能力提升改造成本颇高,厦门财力较为雄厚,欠发达地区很难复制。您认同吗?

李志钦:厦门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谋定而后动,并且找准找对了治理路径。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面临的污水问题和困境,与当年的厦门相似。这时候,一定要先想清楚,采用哪种治理思路,避免折腾、浪费。如果选择末端截流,不仅会有大量外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降低污水处理效率。而且雨天大量污水混合在雨水中顺着箱涵进入河湖,势必造成集中污染。投入了大量资金后发现效果不理想,又继续打补丁,反反复复地投入,实际上会造成更大浪费。

当前,我们观察到,国内很多城市都在走雨污分流的治理路径,从源头收集污水,治理效果都很不错。

另外,我认为,治理污水,贵在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治理污水也是这样。管网即便改造完成了八九成,没完成的那一两成也可能让之前工作的成果无法显现。改造完成的管网也要常态化开展维护管理,避免再次混接错接。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定力,久久为功。(陈妍凌)

作者:陈妍凌
责任编辑:周经韬
来源:中国环境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