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美丽中国这十年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10-19 13:31:54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图源/hellorf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强调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党的十九大部署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要求,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十年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在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9月15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华北明珠”白洋淀、故宫上空璀璨的星轨、北京PM2.5数据变化趋势图、已成为市中心绿地的上海桃浦工业园区……新闻发布会上的一组组图片,以翔实的数据、显著的变化,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在大气、水、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执法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过去十年,我国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人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汇聚起规模宏大的保护自然能量,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法治是行动的基石。作为生态环境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环境保护法经过全面修订,于2015年生效实施,确立了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移送行政拘留等制度,被称作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了25部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涵盖了大气、水、土壤、固废、噪声等污染防治领域,以及长江、湿地、黑土地等重要生态系统和要素。生态环境领域现行法律达到30余部,初步形成了覆盖全面、务实管用、严格严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这十年是生态文明制度出台最密集的十年。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之后,一系列创新性制度陆续出台,比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环保垂改、排污许可制度等。“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特别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压实了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检验广大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担当的试金石。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凝心聚力再出发,砥砺前行新征程。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化经验成熟而持久,使山间长出“摇钱树”、大地变成“聚宝盆”,让我们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为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基,共创美丽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10月下旬刊


作者:《小康》编辑部
责任编辑:王靖羽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