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地球演化的历史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11-02 16:27:52

地质遗产是记录地球演化和地质过程的遗迹地,研究地质遗产对我们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好地保护今天的地球生态环境,理解和践行“双碳”战略,有着积极意义

  10月26日,浙江长兴“金钉子”剖面等7个地质遗产地成功入选全球首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

  什么是地质遗产?这是记录地球演化和地质过程的遗迹地。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许多珍贵、不可再生的地质现象。这其中的大多数,如今都是著名风景名胜区,具有很高观赏价值。

  还有一类地质遗产,看起来似乎与风景名胜无关,却记录着地球生命演化的历史。浙江长兴煤山剖面,大家看到的是层层叠叠的石头,但在科学家眼中,这些石头是有时间顺序的,下面的石头是在更久远的时间堆积的,上面的石头比较“年轻”,一层层石头中含有大量化石,化石又记载着地球演变历史的重要信息。地层古生物学研究人员将一层层石头看作地球生命演化这本“书”中的一页页纸,石头里的化石和各种地质信息就是书页上的文字,我们的工作就是破译这本“书”的奥秘,然后向公众揭秘这本“书”中生动有趣的地球历史故事。

  如今,不同方向的科学家研究不同类别的化石和各种地质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集中到一起,就可以了解整个地球历史的故事了。

  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我们对6600万年前白垩纪末的恐龙灭绝事件并不陌生,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2.52亿年前二叠纪末发生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新一轮物种大洗牌中,古生代生物群被现代生物群替代,蕨类植物被带花的裸子植物替代,地球进入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时代。

  在长兴煤山,国内外科学家一起开展了高精度综合年代地层框架和环境背景的研究,发现可能由于大规模火山爆发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快速升温事件,造成了地表环境巨变,是导致此次生物大灭绝的主因。揭开地球生命演化的历史,对我们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好地保护今天的地球生态环境,理解和践行“双碳”战略,有着积极意义。这也是地质遗产带给我们的宝贵知识财富。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浙江长兴煤山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还可以看到一个10米高的立柱,顶端是放大了上千倍的一块化石模型——微小欣德刺。它来源于半山腰的一片岩层中,在2000年被确定为“金钉子”的标志化石;山脚下的另一片岩层中,蕴含着名为王氏克拉克刺的化石,在2005年被确定为另一枚“金钉子”——短短40多米距离的岩层,一个是中生代三叠纪的开端,另一个是古生代二叠系长兴阶的起点,两颗“金钉子”记录了地质历史中古生代最后的近200万年历史。

  地质学上的“金钉子”,是为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全球唯一标准,在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岩层序列中标出,以解决地质历史的时间对比问题。目前,我国已建立了11颗“金钉子”,是数量最多的两个国家之一。这也体现出地质遗产的重要科学价值。

  近年来,我国对地质遗产地的保护越来越规范。长兴煤山过去是连片的采石场,老乡们从中挖掘出大量精美化石后,当地在1980年叫停了采石并展开保护。现在,在煤山剖面采集样品,需要事先向地方政府报备且仅限于科学研究。同样,在珠峰,虽然攀登者人数不减,但大家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这也是我国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直观反映。

  保护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开发和利用。正相反,保护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规范有序的开发、科学合理的利用也能更好保护。在我国东部省份,一些地质遗产地周边配套建设了博物馆、科技馆,帮助大家加深对地质遗产的理解,长兴煤山就建了两个博物馆;在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地质遗产多数建在地质公园、地质遗产保护区内,保护与发展更接近原生态、自然态,也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人民日报记者姚雪青采访整理)

作者:沈树忠
责任编辑:李煦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