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秦文:保护植物 我们一直在路上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11-15 17:03: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让国家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林秦文备受鼓舞。

在林秦文看来,这些理念、思想,可以更好地指导植物保护与研究工作在框架体系内开展,助力取得更大的保护成果。

作为植物领域的专业人才,林秦文自2009年博士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十几年,恰好赶上了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高度的这十年,一路见证了在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下,植物保护取得的丰硕成果,更一路感受到了自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林秦文告诉记者,从事植物收集和分类研究多年,他拍摄的植物图片包含7000多个物种、数量达近百万张,此外还发现10多个植物新种。

林秦文的成绩仅仅是过去十年我国植物保护研究工作的小小缩影。“过去十年,植物保护研究领域的基础信息建设、理论基础研究、技术支撑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谈及过去十年植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林秦文滔滔不绝。

“近十年,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00种植物新种被命名,而中国每年就有200多个新种被发现,占了1/10。”林秦文说。这得益于理念的转变与提升、技术的进步、信息传递的便利等原因。目前,植物新种的发现者除了专业人士,许多基层工作者、一线巡护人员甚至植物爱好者也参与进来,壮大了植物保护与研究的队伍。

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在于理念的转变与提升。“从更强调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到更强调植物资源的保护。”林秦文说。

林秦文表示,植物保护工作主要分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大方面。就地保护方面,目前全国已建的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超过10%,可帮助我国80%左右的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而迁地保护方面,承担植物保护重要使命的全国近200个植物园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收集保育的植物有近3万种,是对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

当前,国家也在大力推进以国家植物园为代表的植物园体系建设,对我国珍稀植物的保护、植物的迁地保护来说,亦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建设有植物名录、植物志、数字标本、文献、图像等各类在线数据库,可以方便快捷地满足公众对各类相关信息的需求。

林秦文告诉记者,植物保护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面对中国广阔的国土和丰富的植物多样性而言,依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调查基础薄弱不充分、植物相关信息不完善、植物分类修订不及时、各省投入不均衡、基层人员认知基础薄弱、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执法力度仍有待加大、公众宣传仍有待深入等问题。

“这其中,许多工作迫在眉睫,如珍稀濒危物种的评估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的普查、野外和基层人才的培养、面向公众的科普宣传等。”林秦文说。

对于未来,林秦文充满斗志。他坚信,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以及各项保护措施的落实,我国未来的植物保护事业一定能取得更大、更长足的进步。“我们将一直在路上。”林秦文说。(王琳琳)

作者:王琳琳
责任编辑:王靖羽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