謇公湖畔迎鸟中“稀客”,海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1-15 16:36:07

2024年1月10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观鸟爱好者蹲守“打卡”謇公湖时,发现了青头潜鸭。

“在海门境内发现青头潜鸭,尚属首次。”据海门区生物多样性工作人员介绍,青头潜鸭是迁徙性鸟类,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目前广泛认为全球仅1500只左右,是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它们对落脚地的环境要求极高,有“水中无倒影,青头不落脚”的说法,因此也被誉为“环境检验师”。2012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CUN)提升为极危等级(CR),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还是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和中日协定保护候鸟。

image.png 

在海门謇公湖观测记录到的青头潜鸭。

海门,南依长江,北濒黄海,素享“江海门户”的美誉,丰富的湿地资源为多种珍稀濒危鸟类提供了生态家园,孕育了丰富的鸟类多样性。

近年来,海门通过擦亮生态宜居“长江口”、提升产业发展“含绿量”、探索生态修复“新路径”,积极推进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严格落实长江禁捕禁采和沿海休渔政策,长江海门段刀鲚、江豚种群数量大幅增加,沿海渔业资源迅速恢复,多次吸引伪虎鲸来海门海域捕食嬉戏,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共记录物种1185种。统筹生态布局打造“城市绿肺”,建设了謇公湖生态公园、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等绿地项目,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改善,为动植物的繁衍栖息提供良好基础,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条件。

同时,在完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海门还开展生物多样性固定观测样地建设及观测工作,增强社会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开展“保护我们的朋友”生物多样性宣传活动,引导鼓励居民通过手机“生物脸谱”APP直观了解南通生物多样性的本底信息,进而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呵护自然,共创生态文明。

海门生态环境局局长刘华军表示,海门将继续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鸟类种群种源、栖息地和停歇地的保护,建设“海碧鸟语”的生态家园。(郭林燕)

作者:郭林燕
责任编辑:李煦
来源:中国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