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高冷?荒漠中的兔狲还有几副面孔
夜静极了,一双宝石蓝的大眼睛在手电筒的照射下,显得深邃而美丽。它转过头来看了看,淡定从容地走掉。
夏心悦刚参加甘肃张掖的兔狲保护项目时,在夜里见过几次兔狲。距离不太近,但它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让人印象深刻。和夏心悦不同,很多人关注到兔狲,则是被西宁野生动物园里的网红兔狲——狲思邈和狲大娘所吸引。
甘肃张掖北部荒漠的兔狲。
前不久,从西宁野生动物园传来了国内首只人工繁育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的消息,这让喜爱它的人无不倍感遗憾和伤心。作为猫盟长期在野外开展兔狲保护项目的工作人员,夏心悦理解这种心情。但因保护工作所带来的专业视角,她对此的感受也更加丰富:一方面兔狲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获得关注,对于这一物种的科普宣传和保护工作而言具有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人们对兔狲的了解依旧有限,只认知到动物园里的兔狲,还主要停留在它萌、高冷的印象上,而对其在野外的生存情况和栖息地保护则关注较少。
了解兔狲这一圈粉无数的猫科动物,从动物园到野外,从高冷傲娇的外表下看到兔狲种群面临的生存困境,距离到底有多远?
种群调查与研究是为保护以兔狲为代表的荒漠生态系统
在夏心悦心中,兔狲其实是一种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的动物,它既耐寒耐热也耐旱。从海拔几百米到五千多米的高原,从零下40摄氏度到零上40摄氏度的地区,它都有分布,是亚洲分布最广的野生猫科动物之一。
根据研究表明,在国内,青藏高原被划入兔狲的主要分布地,目前也有较多观测。但包括西北荒漠在内的兔狲栖息地目前并没有被模拟出来。在这些区域,还缺乏对兔狲种群的调查和研究。
2022年 5 月到 8 月,猫盟在甘肃省张掖市平山湖乡20平方公里的范围安装了70台相机,对这期间拍到的兔狲进行个体识别,根据识别出的12只个体,计算出这一区域兔狲的种群密度为每100平方公里有大约18只。“跟已有的兔狲种群密度调查进行对比,这个密度比较高。”夏心悦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
科研人员安装红外相机。
在甘肃省张掖市北部的沙漠地带开展兔狲调查项目后,夏心悦一步步走进兔狲的世界。“夏天,兔狲比较喜欢待在‘玛尼堆’旁,我推测它可能是为了乘凉。这里位置较高,相对来说也远离人类的活动区域。兔狲还很喜欢光顾突出来的岩壁。它们会在岩壁上做标记,先是蹭一蹭脸,蹭完脸后再撒上一泡尿,借此来交流信息。”
数次与兔狲在苍凉的荒漠相遇,夏心悦对它的了解逐渐加深。而她也因此发现了荒漠世界的生物多样性之美。
不同于人们对荒漠人烟稀少、物种稀缺的普遍印象,红外相机揭示了张掖北部荒漠里的“热闹”,这里拥有60多种兽类、鸟类和两栖爬行动物,包括波斑鸨、黑鹳、草原雕等4种一级保护动物,鹅喉羚、兔狲、亚洲野猫、黑尾地鸦等1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夏心悦告诉记者:“这里不仅野生动植物众多,生态功能也重要。兔狲正是我们选择的荒漠伞护种,保护兔狲,进而保护兔狲所在的荒漠生态系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鹅喉羚
从动物园到野外,将喜爱转化为对种群的关注
与此次冲上微博热搜如出一辙,2022年,西宁野生动物园就曾因回应网红兔狲狲思邈的死亡而备受关注,那次的关注曾将兔狲人工繁育之难的议题带入公众视野。
作为一种古老的猫科动物,兔狲有着650万年历史。但由于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对于一般猫科动物危害不大的弓形虫病,却让兔狲幼崽的致死率极高。这也导致兔狲的人工繁育问题曾困扰全世界数十年,2021年前在中国更是从未成功繁育成活。
无论是野外监测项目的开展,还是动物园所做的人工繁育和动物习性研究等工作,都是基于科学有效的方式掌握和了解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并进而对其进行种群保护,为延续这一物种基因提供希望。
但每当动物园里,人们喜爱的动物因各种原因去世时,总会有质疑和误解的声音出现。“为什么要把野生动物圈养在动物园里”“为什么没有早做绝育”“这是为了多生几个摇钱树强行配种的结果”。
然而实际上,无论是早前的狲思邈,还是如今的狲大娘,都在为扩大兔狲的影响力,为科普宣传与保护种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唯一一只圈养的雄性兔狲,狲思邈的繁育经历为救治兔狲奠定了基础,而狲大娘的出生更是填补了我国人工繁育兔狲领域的空白。
科研人员安装红外相机。
“公众对兔狲的喜爱可以转化为对这一种群的关注,进而关注到它背后的生态系统,推动一个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相比于热搜与质疑,夏心悦更希望公众因关注狲大娘,进而关注到兔狲在野外的生存状态。“兔狲成为网红,被制作成表情包有利于传播是好事,但如果只停留在‘吸一下猫’ 就过去的阶段,没有专业的科普和对其野外生存境况的真实描述,对这一物种的保护也难以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关注栖息地保护,凸显伞护种优势作用
与动物园里的兔狲不同,野外种群面临的则是另一道难题。夏心悦告诉记者:“虽然兔狲在野外的分布范围很广,但整体的大趋势是因开发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其适宜生存的栖息地正在逐渐减少,我们也应该重视对兔狲野外种群生存境况的调查以及加大对兔狲栖息地的保护。”
“2022年夏天,我们在调查区域内共记录识别到12只兔狲,但到了2023年同期,只剩下6只。”夏心悦说道:“我们观察到这里发生的变化是开始建设新能源基地。站在野生动物保护的立场上,可以发现新能源建设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选址时调查不充分,环评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建设新能源项目导致植被的丧失,配套待建的储水蓄能电站对水资源稀缺的荒漠的影响还缺乏评估,以及对当地野生动物影响的程度也未经论证。”
为达到绿色能源开发与荒漠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平衡,对重要栖息地开展调查与研究,才能为项目选址和规划提供科学建议。“在项目开发建设前,避开高密度野生动物的区域,将重要栖息地划入生态红线,能最大程度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夏心悦表示。
当人们因网红兔狲的影响力进而了解这一物种,才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与它相关的生态系统。“在网红个体的传播基础上,我们更期待伞护种的作用能逐渐突显。”在夏心悦看来,无论是动物园里的兔狲还是野外的种群,为它们创造更多适宜的栖息地,才是这一物种得以延续的根基。
让更多野生动物在荒野自得其所,夏心悦期待着再次与那双宝石蓝大眼睛的相遇。(肖琪)
注:文中配图来源猫盟/中科院动物所
来源:中国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