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禾花雀” 今已极度濒危!绿会BASE:莫让后代只能在博物馆见到它们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4-23 10:38:00
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又名禾花雀、黄肚囊、黄豆瓣、麦黄雀、老铁背,是一种体长约14-15厘米的小型鸟类。夏季,它们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冬季则迁徙至南方越冬。过去,这种鸟儿漫山遍野的都是。
雄性黄胸鹀头部和颈背呈深栗色,脸和喉部黑色,胸腹部鲜黄色,颈胸部有一条栗褐色环带。雌性颜色较为暗淡,头部和颈背棕褐色,胸腹部黄色,无明显的栗褐色环带。
黄胸鹀曾是常见的田野鸟类,因其鸣声婉转悦耳,也被称为“禾花雀”。然而,近年来,由于栖息地丧失、过度捕猎和农药使用等因素的影响,黄胸鹀的数量急剧下降,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物种。
黄胸鹀主要栖息于开阔的草地、农田和林缘等地区。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地区的面积不断缩减,导致黄胸鹀的栖息地受到严重威胁。不过,更为直接的影响因素是,人类对它们的过度捕捉、食用。在我国南部一些省份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地区,黄胸鹀被视为一种美味的食材,遭到过度捕猎。笔者曾经见到老朋友Simba Chen拍摄过的香港街时市上的油炸禾花雀照片,一串串、一排排,令人触目惊心。好在,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主流化,这种消费野味的陋习正在减少。
整理 | Wendy
作者:Wendy
责任编辑:李煦
来源:中国绿会
来源:中国绿会
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