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坐着听”到“走出去” 党建创新的南海实践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0-08-26 14:23:51

中国小康网专题策划 记者 韩静

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

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图/ 韩静

党员干部为民办事,不再像以往一样坐等群众上门,而是主动到群众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机制在佛山南海区已经践行三年时间。这种“快速解难,群众有感”的工作模式,不但调动各方参与基层服务的积极性,也有效提升了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效率。

“开展驻点联系群众活动,要更直接、全覆盖、常态化和制度化运作,切实解决群众难题。”从开展驻点联系群众工作伊始,南海区便如是强调。

2014年7月在全省率先开展驻点联系工作以来,佛山南海区通过驻室接待、主题式直联、专题座谈、夜访入户、派发联系卡服务卡等创新方式,推进入户联系全覆盖,进而编织出一个覆盖全部干部群众、层层叠加的细密大网。

在南海的驻点联系制度推行后,广东全省不少地方乡镇干部的下乡,也顺应形势逐渐由以往的“坐着听”转变为“走出去”,使驻点联系制度从南海区逐步发展成为广东省全面推广的经验。

《小康》记者获悉,截至今年9月22日,南海区189名镇(街道)领导带领驻点团队在268个村(社区)和28个外来人口集中区域联系点,共开展驻点联系157期,直接联系群众150万人次,第三轮入户走访率达33.7%。

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接受《小康》采访时谈到,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开展的意义在于,解决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作风问题,驻点联系制度的执行落实正是有力抓手,同时也是新常态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

“抓好基层治理的关键是需要群众的认同,认同的关键是解决好群众提出的问题,解决好问题的关键又在于倾听民众声音,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只有这样,党群关系的联系才能更加紧密。”

具体实施三年来,驻点联系开展的效果如何?数据的体现更为真实。截至9月22日,南海区驻点团队共收到问题15306条,已解决问题15092条,解决率达 98.6%。

黄志豪接受《小康》杂志的采访

黄志豪接受《小康》杂志的采访。图/ 韩静

三年夯实党建之基 开创“大直联”格局

作为“样本”存在的南海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以善饮头啖汤著称。过去几年,南海将驻点联系打造成为南海党建“一号工程”,已形成“大直联”推动“大党建”的工作格局,直接联系群众的脚步持续往“深”处迈伸。

黄志豪介绍,三年时间过去,南海驻点联系的范本经验得到了全社会的肯定,经济发展也在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广佛同城、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和轨道交通时代等重大历史机遇。

要夯实城市发展的成果,干部群众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很关键。黄志豪认为,南海持续推进“驻点联系+党员户联系+网格化”的工作模式,是党组织在基层领导核心地位的不断巩固,是新时期由党建引领唱主调、多方联动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目前,镇街领导干部挂钩村居,每个周定期用半天到工作室办公,已在南海党员干部中常态化,从规范运作来看,南海驻点联系工作的开展愈加灵活。在2016年,作为刚性制度的补充,南海区委又提出每年设立500万元直联工作扶持资金,按照区、镇(街道)不少于1:1的资金配比,鼓励驻点团队在解决群众日常诉求的同时,更加注重社情民意的收集和运用,采取项目运作的形式,引导各类资源下沉基层。

“驻点联系制度在南海的先行先试是强化党群、政群、社群联系机制,重建党群血肉联系,重树党的威信的迫切需要。”黄志豪指出,基层的一些矛盾不能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低成本、高效率地妥善化解,“小矛盾”就会酿成“大问题”,“初级访”有可能演化成“群体访”、“越级访”和“重复访”。

“所以我们的制度设计上直接明确了,能够在村居解决的就当场解决和答复;不能当场解决的,由驻班领导协调镇街相关部门解决,或交镇街班子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如果镇街层面都无法解决,就定期汇报区级协调解决。驻点联系下来把群众的不满意点,当作工作的重点,畅通和拓宽了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就可以在可控可研判的范围内及时化解基层矛盾,从而推进地方社会民生的平稳有序开展。”

在城市人员结构的管理层面,黄志豪还提到,在非户籍常住人口管理方面,南海区也在借助横向联合上下联动的驻点联系,采取入户走访、重点约访、专题座谈、网格化巡查等方式,实现对辖区内非户籍常住人口全方位服务,其中发掘优秀非户籍党员参与佛山南海社会治理是其又一次大胆的尝试。“南海的非户籍常住人口体量庞大,我们要求各驻点团队要发动非户籍常住人口中的骨干党员和热心人士加入,确保每个团队至少有2名非户籍常住人口。这么做旨在让那些非户籍党员真正融入南海。”

南海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林栩瑜也表示,在南海镇街领导干部开展驻点联系工作的过程中,注重发动非户籍常住人口中的骨干党员和热心人士加入,基层的反馈很快呈现。“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非户籍党员他们发现,原来镇街领导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可以拍肩膀拉家常;而驻点联系的镇街党员干部也觉得,村居群众其实很容易沟通,和他们多聊聊天,很多矛盾就烟消云散了。”驻点联系的作用,不仅消除了干部不愿面对群众的心理,还提高了他们处理基层事务的能力。

“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的数据样本分析显示,现在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共1099个,分10大类,72个小类。其中10大类包括经济发展、国土城建、市政交通、农村农业、环境卫生、医疗社保、社会治安、教育文化、党的建设和其他类。其中市政交通、国土城建、环境卫生等数量排在前三。所以我们针对重点关注的话题,开展七大协同主题直联,在全区今年下半年的直联工作中贯穿,现在驻点团队联合11个主责部门21个配合部门带着问题进村(社区)入户,直面群众最迫切了解的住房问题、教育问题、新市民相关服务政策、工青妇权益等问题。”

上述组织部工作人员谈到,除了用数据研判民意走向,在南海解决民众生活中实际遇到的困难,也是南海党员干部必修的一门课。

南海区九江镇烟南村位于九江镇西北部,东、北两面毗邻西樵镇,南接璜矶、河清,西连镇南,总面积3.4平方公里,辖下8个经济社,常住人口6000多人,养殖业是这里村民的主要生计来源。随着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外来人口不断增多,驻点联系反映的多是治安、环境治理、古村活化等民生问题。

由于靠烟南涌而居,烟南村近些年备受环境污染的困扰,特别是涌水水质逐渐变差,直接影响了村民生计。驻点联系制度还未开展之前,这里的村民多次向村委会反映水环境问题,但由于涉及镇与镇之间跨区域的水务问题,烟南村的水污染变成了老大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得到解决。变化始于驻点团队开展驻点工作后,接到村民反映该问题,迅速走访调查和研究,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经驻点团队的走访了解,因问题涉及跨镇处置,驻点党员干部积极对问题的处置嫁接关键资源,经九江镇班子联席会议讨论,问题提交区协调解决。此后,南海区河涌办前往烟南村和西樵新田、儒溪节制闸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牵头组织西樵镇水利所、西樵水利排灌养护站、九江镇河涌办、九江镇水务管理所、九江镇水利排灌养护站及烟南村委等召开联席会议,形成了由西樵镇通过科学调配新田和儒溪两个节制闸,定期开闸为烟南涌引入活水的机制。现在,烟南村有关引水调度方案正式实施后,为烟南涌带来了源源不绝的活水。

这样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是百姓生活中的“大事”。类似于烟南村的跨镇、跨层级、跨领域的问题,南海还有很多实例。

“一般发现问题我们会借助搭建好的问题处置平台规范流程,落实1天录入受理,5天内初步回复,15天基本办结的刚性执行制度一步步尽全力去解决问题,分级分线协调解决不同层级的难点。这么做的好处在于,群众的问题收集上来,我们能够做到快速处置,对问题的及时转办录入都是最快最便捷的。”林栩瑜说。

户联系“五个一”

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

要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落到实处,关键要看党员干部有没有冲劲和干劲,能不能抵住基层矛盾多的压力。从最初的好奇到迟疑,再到更加充分的信任,这是许多镇街领导干部在驻点户联系群众过程中的亲身感受。

“我第一天到南浦驻点,就有一位村民到村委会骂得停不了口,因为村委班子内耗,经济停滞不前,村容村貌落后,村民怨声载道……” 驻点南海区狮山镇南浦村的狮山镇委委员杨惠强讲述自己的驻点经历时,总会讲起这个小故事。如今,在驻点团队的密切联系下,类似这样的村民已然成为了驻点联系工作室的常客,经常为本村发展建言献策。

《小康》记者了解到,这个位于南海、三水、花都交界之地的村落,受区位特点的影响,此前一直存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党组织驾驭能力不足,宗族内耗、干群以及村组关系紧张等问题,其党组织在2014 年被确定为 “软弱涣散”党组织。

既然是内耗而造成的的“软弱涣散”,也就意味需要从内部沟通中解决。在南浦村开展驻点联系工作后,南海区、镇、村三级的驻点团队借助定点接访、主动约访、下村走访、派发收集联络卡、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听取民意,了解村民诉求。

与接访群众听取民意同时进行的,还有村干部班子建设的强化。记者获悉,在后进村的改进过程中,通过开展经常性谈话活动,引导“两委”干部珍惜谋事干事的机会是打开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的试金石。此外,在严机制强化执行力方面,激发发展意愿,增强“两委”干部发展信心使得党员干部坚持每周开工作例会、每月进行联席会议,增强“两委”干部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配合也是重要的渠道和抓手。

为此,驻点团队还特地带南浦村的干部社委先后到狮山镇的扶贫对象田山县岭北村以及广州增城区西南村观摩学习,“一方面消除干部的自卑心理,鼓励他们树立发展信心,另一方面引导他们找差距,描绘真实可行的前景。”

通过驻点团队带领和鼓励,并联系各方资源引导发展后,南浦村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迎来了发展的新高潮。村委会集约各经济社土地超过600 多亩,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成规模的锦鲤场、花木场等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使土地租金提升了两倍。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还有南浦村基层治理与党群关系的更上一层楼。

杨惠强介绍,通过驻点团队的引导和带动,从路灯改造、路网建设等惠民工程,到定期开展养生讲座、义诊、重阳敬老、家庭趣味运动会社区活动,由驻点联系带来的资源在改变和丰富村民生活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拉近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改善了村民之间的关系,有效地锻炼、考验了 “两委” 干部的协作和战斗力。

而对那些经常 “闹事” 的村民,驻点团队的努力以及村里面的一系列变化,终于让他们发生了改变。“我们会认真分析村民提出的意见,有建设性的予以支持和赞扬,无理取闹的耐心反复说服,即便村民不来也上门答复,同时针对村民不同的困难进行适当帮扶,让村民感受到驻点团队和干部的关心。” 杨惠强所介绍驻点团队的做法,正体现驻点联系产生的新纽带作用。

而转变的不仅仅是这些村民,在2015年10月份的届中考察中,南浦村班子成员评价和个人测评认可度从原来的40%至50%、60%至70%都提升到近90%。群众对村干部的认可,正反映出驻点联系制度在促进村(社区) 发展的同时,让基层党组织化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创新“户联系”处置社情民意“不拖欠”

什么是“户联系”?户联系的对象和主体是谁?黄志豪阐述“户联系”用了一句话概括。“让每一位党员干部有群众联系,让每一户家庭有党员联系,这样的干群联系就是户联系想要达到的效果。”

目前,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南海全面实施的“驻点联系+党员户联系+网格化”制度,已经实现了全覆盖的网格化,现在南海全区共划分成1014个网格,形成了7730人的网格员队伍。“今后将逐步实现南海社会治理1014个网格,每一个网格都有一个党支部,打造基层治理的大队伍,充分发挥“七员”作用。

而“户联系”作为驻点联系制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掌握的信息已被纳入基层治理中。”在实施“驻点联系+党员户联系+网格化”过程中,南海借助移动直联APP、党员“户联系”微信公众号,在工作平台、团队力量、工作内容民情数据上有效对接,着力打造了基层党建一张网,成效和作用已经显现。

以移动直联APP的使用来说,《小康》记者登录该系统发现,页面板块的信息收录功能快速便捷,类别划分清晰,操作和使用起来十分简单。在户联系对象中,普通党员、非户籍党员、特殊帮扶对象的走访时间和走访情况一一在列,而群众各自反映的问题和办结结果在直联APP的功能板块中也有所体现。

此外实际走访中,为了摸清辖区内群众实情,南海驻点团队通常会以“白+黑”的方式上班,以此消除群众的抵触和疑虑。“户联系侧重发挥党员联系群众作用,搭建党委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桥梁,让群众感受到党员就在身边,党员关怀就在身边。户联系重点在联系,在沟通民情。工作要点是把户联系掌握的信息纳入基层治理中,与驻点联系和网格化的办理机制结合起来。”

据悉,截至9月27日,南海区共有4.5万名党员开展“户联系”工作,联系覆盖群众101万多户,其中非户籍常住人口超58万户。率先启动的九江镇已基本实现联系主体、对象“两个全面覆盖”。”

社会治理网格化业务流程图

新动力 党建大平台推动基层治理

依托“驻点联系+党员户联系+网格化”,南海将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更加巩固,基层善治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驻点联系,畅通了拓展民意收集渠道,推动决策科学和政府效能提升。三年来,“驻点联系+党员户联系+网格化”持续深化,南海区直接联系群众的主体从镇街干部延伸到普通党员,驻点联系进一步提质增效,党员服务群众的内涵也更丰富。

目前,南海7万名党员,带动工青妇、社区义工、志愿者以及7330名网格员等各种力量,将担当起信息员、联络员、宣传员、调解员、安全员、管理员、服务员“七员”的角色。

黄志豪认为,南海通过“驻点联系+党员户联系+网格化”,把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统筹谋划、统筹推进,初步走出了一条有南海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据悉,顺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趋势,南海正坚持“党建引领、网格直联、融和共治家南海”,强化镇(街道)党(工)委龙头作用,突出“驻点联系+户联系”工作主线,构建组织动员、公共服务、多元共治、矛盾化解、转型发展五大体系,为落实“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筑牢根基。

作者:韩静
责任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