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三水: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五大路径
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记者 胡妍
中社村的“四姓公祠” 图 / 三水区委宣传部
作为广东省乡村振兴改革试点里唯一的县级试点,佛山市三水区探索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五大路径:以制度、人才、组织路径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并通过以“民生微实事”立办制为工作机制的惠民路径,以“党建引领、三治结合、四会联动”为导向的善治路径加强基层治理,最终目的就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之下,各类组织按照自己职能,分别发挥作用。
三水是广东省乡村振兴改革试点里唯一的县级试点,去年以来,三水区紧抓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按照佛山市委的工作部署,深化提升基层党建经验做法,制定了三水区委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制度、人才、组织、惠民、善治“五大路径”引领乡村振兴,成立三大片区党委,开展“三片联动、百村共建”的连片建设,坚持区、镇、村、组四级书记联动齐抓,全力以赴抓落实求突破,取得阶段性成效。
探索制度路径:以重要事权清单管理为抓手
制度路径对象主要是农村党组织,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十九大也提出党领导一切,要强化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地位。那么怎样将这些精神落地落实呢?为此,三水在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实施村组两级重要事权清单管理。通过梳理农村党组织过百事项,选出其中最重要的十项事权,包含人、财、物(如自治组织的人选、重要集体资产的分配、征地投标)等,让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党组织在十项事权每一项当中发挥什么作用,在什么环节发挥作用,都有明晰的规定。
实施重要事权清单管理一年多来,取得明显成效。首先,党组织找到了发挥作用的途径。其次,基层自治组织因为党组织的介入之后,多了一层把关,更加放心。再者对村民来说,多了党组织审核把关之后,相关的工作更加规范。三水区委组织部组织一科科长朱振良说:“在实施过程当中,我们开始是在行政村(社区)一级推广,后来试点了之后全面在857个村民小组推进。考虑到会不会因为党组织介入影响了流程(进度),我们对此进行了优化,结合流程来开展工作,比如议事会议事,党组织会提前介入,因为事前的共同沟通,所以基本整个流程走得很快。在实施重要事权清单管理之后,我们整个党组织的地位,包括整个农村的政治生态也得到改变。”党组织在这个过程当中深入实施党组织及党员重要精神先知、重要事项先议、实事好事先做的“三先”机制,树立党组织和党员威信。农村很多党员,以前日常工作主要是开会或者学习,现在更多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让民众更加认同,解决了党组织和群众之间“两张皮”的现象。
探索强村人才路径:以“头雁”工程为重点
“头雁”工程主要在农村两级党组织——行政村和村民小组推行。基层党组织书记要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委会主任(自治组织负责人)和经济组织负责人,三水区是佛山市唯一100%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和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一肩挑”的区。同时,将头雁队伍建设延伸到村民小组一级,包括日常的培训和考核奖励等方面,通过管理,将村民小组一级的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小组长作为两委干部的后备队伍人才重点进行培养,形成了村组两级的人才队伍建设。
除了头雁队伍之外,三水区还在普通党员当中,实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过去农村党员中年轻力壮、先进优秀的党员,主要由党组织统筹,开展各类志愿活动,经常被村民称作是“作秀”,事实上这些党员确实有服务群众的意愿,但缺少服务的平台。针对这种现象,三水在农村普通党员中推行设岗定责。主要是根据农村工作中,如维稳治安、扫黑除恶、乡村振兴等方面工作设定了十类岗位,党员自愿认领岗位,同时将岗位向村民公示。通过认领流动党员联络岗、宣传岗、卫生监督岗等工作,让党员在村日常工作中服务群众,有问题可以直接向党组织书记反映。由于越来越多的党员在其中发挥了作用,开始由找党员领岗发展到党员主动来认领岗位,结合自己实际为群众服务。全区领岗党员占比从2017的11%,提升至现在的28%。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也是三水区党建工作一个亮点做法。党员既服务了群众,也对自己党员的身份认同感更强。村民也从刚开始的不理解,逐渐对领岗党员的义务服务表示认同。很多群众说“党员又回到我们的身边。”
探索组织路径:以“三级阵地”建设为突破
三级阵地,指的是在镇一级、村一级和村民小组一级的阵地。在镇村一级全面建成党群服务中心,主要功能是公共服务。在省市部署的基础上,三水区也根据自己实际,在村民小组一级,建立了700多个党支部,覆盖率达90%。两三年前,由于没有阵地,党支部开会往往在村支书家里或者祠堂进行。针对这个问题,三水从2016年开始,在村民小组一级进行党群服务站的建设。让党员有议事、决策的阵地场所。目前,三水区党群服务站已建设有530个,在农村700多个党支部当中覆盖率达74%,把阵地建在党员群众“家门口”,打通了联系服务基层群众的“毛细血管”。
探索多元共治的善治路径:“四会联动”
经过合村并组、“村改居”等农村基层改革,三水的农村规模已经超过村民自治有效开展的适宜度。村的规模大,村民代表多,开会难、决策难,农村缺乏村民代表参政议政的有效平台,“村民自治”变成“村干部代治”、“村长一言堂”等情况,导致农村议事决策欠民主、欠科学等问题。近年来,三水以“村民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落实”的三权分设机制为基础,进一步发展成为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乡贤慈善会、家乡建设委员会“四会联动”机制,为三水基层治理带来了新气象。
白坭镇富景社区辖内的中社村,村民主要以邓、何、李、林四姓为主。村中有大大小小三个公祠,都是邓氏公祠。2017年,在村民小组长何文胜和乡贤邓柱光的牵头下,决定对最大的邓氏公祠改造修缮,于是成立了家乡建设委员会,设计、施工、管理、监管一肩挑,短短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公祠的修整。由于公祠由村民集资共修,亦是村里共有财产,自此改名为中社公祠。这也改变了岭南一姓一祠的习俗,成为三水独有的“四姓祠堂”。在工作初见成效之后,村里保留了家乡建设委员会班底,并陆续成立了村民议事会、乡贤慈善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通过四会联动,开展道路修整、基础设施改造等工作。这也是“四会联动”的来源。用何文胜的话说,“‘四会联动’是我们一步步走出来的工作机制。”
2017年以来,三水区民政局先后出台了《佛山市三水区村民自治工作指引》、《三水区农村基层“四会联动”工作规范》等文件,以村民议事会作为基层民主协商的主要模式,深化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家乡建设委员会、乡贤慈善会“四会联动”工作机制,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格局。“党建引领、三治结合、四会联动”是全面推进现代乡村治理,探索多元共治的善治路径的重要导向。
那么,“四会”如何实现联动?村民议事会首先进行议事,议事之前会结合政府当前的一些工作方向,以及村民的诉求,形成各种各样的议题,经过村党支部的批准,将议题提交到村民议事会,进行表决。在每年的村民议事会上通过后,议题就会提交给村委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对会议的决议情况进行落实进度的监督。乡贤慈善会主要是配合村民议事会议决的一些公益慈善方面的事业进行落实,配合村开展活动,它有一定的自主性,对于非村民议事会表决的,一些急需的事项,也会自行发动募捐。家乡建设委员会则负责安排开展相关工程,资金由村委会或乡贤慈善会提供。村务监督会亦会对工程进行监督。“四会联动”工作机制,有效提高了民主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破解了村治困局,促进干群和谐、社会稳定,深受基层干部群众好评。
“四会联动”的深入开展,为“三治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革带来了一些成效,首先激发了“自治”活力:推动2017年村(居)换届选举圆满完成,助力三水乡村振兴综合改革,拓宽外来人口参与社区治理渠道,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社会治理社会化逐渐扩大。其次完善了“法治”体系,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同时倡导“德治”新风。通过深化“四会联动”,深入挖掘乡村道德规范,探索建立基层道德的评价体系。
目前,三水区共有72个村(居)委会、72个村(居)务监督委员会,133个乡贤慈善会、134个家乡建设委员会和800多个村民小组村民议事会,推动乡村经济、文化、生态等各项事业发展,也加快了三水区乡村振兴战略进程,实现了基层共治善治的良好局面。
探索惠民路径:“民生微实事”立办制
三水在佛山市首推“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为资金效率高、社会效益好、群众关注度高、实施行动快、所需资金在30万元以内的“微”民生事项提供审批绿色通道,并在确定项目后10日内“马上就办”,破解“民生问题动态需求”与“政府工作程序和财政预算固化”之间的矛盾,彻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芦苞镇四合村委会借力“民生微实事”立办制,回收众筹模式,通过村民、村小组、社会资金配合协力,慢慢探索出一条提振基层党组织威望的路径,形成村居委会开展事情的抓手。四合村委会在民生微实事立办制的实施进程中,每一个项目从申报到建设再到落成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类型,各类资料、报表都随时向村民公开。村民对村委会、党组织的公信度提升了,对出资参加农村民众事务的意愿度亦相对提高。比如,四合把岗村委会为在原把岗小学动工建筑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等娱乐健身场合,甘愿舍弃每年2万元的把岗小学园地租金。在前四批项目中,四合村委会申报的民生微实事项目已经囊括了河涌整治、阶梯建树等基本工程,也包罗了文化、体育类等配套,满足群众各类需求,有效解决了周边农田水浸问题。
“民生微实事”立办制在三水区2014年开始实施时投入1000万财政资金,到目前投入已达到2400万。三水区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主任吴伟添介绍,五年时间里投入财政资金超过2亿元,实施项目1300多个。各个镇街此前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评审,今年开始评审项目由4次变为3次。目的是希望有更多的时间让各个镇街来推进这项工作。三水区专项资金审批小组每季度组织基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委委员、媒体记者等组成评审团,对各镇街申报的“民生微实事立办制”项目进行评审,群众呼声高、资金效率高、社会效益好、群众自筹和社会资金投入比例大、实施行动快的项目将优先获得区专项资金激励扶持。评审未入围的项目将继续由各镇街执行。这些项目包含修桥补路、用水用电、就医养老、教育文化、外来人口服务、基层党建等方方面面的民生实事,覆盖全区所有72个村(居)委,使三水数十万百姓直接受益,让群众感受“惠从党来”。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