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上下一盘棋 帮扶全覆盖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0-11-09 14:34:11

  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兴安盟突泉县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组织优势,汇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建强主力军

  九龙乡长春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燕秀云腿部残疾,两个儿子在外打工,独自一人居住。驻村第一书记庞亮入户时细心的发现燕秀云家的锅已经漏了,第二天庞亮和村主任就买了一口新锅给燕秀云家送了过去。这是突泉县第一书记坚持办实事解民忧的一个生动事例。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突泉县瞄准脱贫攻坚主战场配干部,实行“四包”责任体系。主要领导包片区,将9个乡镇分成3个片区,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和县委副书记担任片区长,全面负责片区脱贫攻坚工作。县委常委包乡镇,担任9个乡镇帮联工作总负责人,统筹调度所包乡镇脱贫攻坚工作。县处级领导和科级干部包村,所有县处级领导、科局“一把手”和部分副职担任188个村包村责任人,重点负责协调所在科局开展包扶工作、指导村级推进脱贫攻坚任务。一般干部包户,全县188个驻村第一书记、2967名包村干部,上下一盘棋,实现了帮扶责任全覆盖。

  激发内生力

  “我借了15万元‘牧业再造突泉贷款’,买家已经订好了,等天暖和一点就把牛拉回来。”突泉镇柳河村村民任孝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扶贫扶产业·牧业再造突泉”工程是突泉县实施的“三扶”工程之一。工程实施以来,在帮助贫困户搞养殖的同时,突泉县也积极推动政策红利向一般农户延伸,引导有养殖意愿的非建档立卡户养殖大畜,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党群心连心,服务零距离。突泉县实施“扶贫扶心·党群心连心”工程,在县级开设“心连心”网站、乡镇建立微信公众号、村屯(社区)组建覆盖农户微信群。工程实施以来,收集解决惠民补贴、乡村建设、脱贫攻坚、上学养老等4大类700余条问题,惠及群众10万余人。

  扶贫需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突泉县新时代新型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补齐了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精神短板”。工程实施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技能和产业上帮助了一些贫困户,激发了他们的脱贫斗志。

  打造新引擎

  按照党支部成立在脱贫攻坚最前线的思路,突泉县重点龙头企业天兴奶牛公司成立了党支部。党支部一班人积极探索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新模式,通过“二抓”机制打造出了扶贫“新引擎”。

  一抓党建育产业,把发展主导产业作为撬除“穷根”的杠杆,找准企业与贫困户的结合点,培育主导产业,推进脱贫攻坚。二抓管理强队伍,以正副科级后备干部为主体,精心选派188名优秀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并组成188个驻村工作队。创新工作模式,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社会招聘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作为“扶贫专干”,充实一线扶贫力量。

  提升幸福感

  今年初以来,为更好地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基础,东风村因地制宜,发挥产业优势,与英歌天兆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生猪代养合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用村集体经济积累,为64名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分红1500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突泉县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工作优势,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1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部转化升级。开展“抓引领促提升”基层党建巡回观摩活动,实行县、乡两级“党建指导员”制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113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建成运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277万元,解决了农村生产生活难题,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党赢得了民心。(记者 及庆玲)


作者:及庆玲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内蒙古日报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