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党群共建“四大工程”助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安徽省淮北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创新非公党建工作模式,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大力开展“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提升‘两个覆盖’质量”专项行动,通过实施党群共建“四大工程”,助推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实施“组织共建工程”,着力提升基层实力。在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开展“固本强基 提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质量”专项行动,各级组织部门、工会、团委、妇联会同税务、市场监管、人社等部门,对全市10000余家纳税或参保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集中排查,做到“三个摸清”,即摸清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情况,摸清哪些应建未建党组织和群团组织,摸清哪些党组织和群团组织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区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有党组织无群团组织、有群团组织无党组织、无群团组织无党组织”等情况,分类采取党组织“带”、群团组织“促”、上级部门“领”的工作方式,推动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应建尽建。今年以来,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新组建党组织27个,工会组织48个,团组织48个,妇女组织28个。
实施“人才共育工程”,着力增强队伍活力。淮北市委非公工委联合工会、团委、妇联,制发《关于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开展群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推优”条件,对推优对象的年龄、身份、组织关系、政治纪律等条件予以规范;预留“推优”名额,要求各单位上报党员发展计划前,组织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群团组织进行对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党员发展计划数专项用于群团“推优”;注重“推优”质量,每年“推优”比例一般不超过群团组织成员数的20%;严格“推优”程序,明确“广泛听取意见”“民主评议”“考察”“公示”“书面推荐”等流程;拓宽“推优”路径,在去年群团组织四条“推优”路径的基础上,今年又探索利用街区党组织、商圈市场党组织等区域性党组织开展“推优”工作。全市通过群团组织“推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47人。
通过“内部选、上级派、外部聘”等方式,选优配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引导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群团组织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鼓励符合条件的党组织班子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负责人。目前,全市共有336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群团组织负责人。
实施“互动共联工程”,着力凝聚发展合力。建立党群共建联席会议制度,组织部门、工青妇、企业负责人或党组织书记共同参与,对制度体系建设、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加大调研指导力度,对各单位推进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列出清单、销号管理,协调解决制度、人员、经费等具体问题40余个。针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阵地建设薄弱、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把党员活动室、职工之家、妇女之家、青年之家等整合为“党群之家”或“党群活动室”一块阵地,全市共打造71个党群共享阵地。按照综合利用、资源共享的原则,在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众创空间、特色小镇等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集聚区,先后建设4个区域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党群活动服务中心,集办公、学习、服务、活动“四位一体”,由党群组织共同建设、共同使用。
建立“党群服务项目库”,整合组织建设、劳动关系、爱心助学、妇女权益等27项服务项目,为企业开展全方位“打包式”服务。深化拓展“同心圆”志愿服务队等特色做法,组织扶贫助学、关爱留守儿童、帮助贫困职工、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等党群共建活动,推动单一党群服务延伸为企业党群工作、企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多维度、全方位服务。
实施“示范共荣工程”,着力激发创新动力。各县区、高新区等地依托自身特色,新选树23个看得见、叫得响、能学习、可复制的党群共建示范点,形成了“一三七工作法”“三联三推动”“四共建设”等一批符合基层实际、务实管用、有较强指导意义的经验做法。通过典型带动,使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学有样板、干有示范。
淮北市委非公工委结合基层探索实践情况,联合工会、团委、妇联等单位制定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助力党组织组建和党的工作提升等若干方面的单项文件,形成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1+N”制度体系,为推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群共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淮北市委组织部)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