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温县高质量党建的“密码”
2017年以来,河南省温县坚持以党建统揽全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实施“党建+”战略,探索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的“融合党建”新路,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激活“原动力”,重心下移,建强支部,为发展夯实基层基础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根基。温县多种措施并举,让党建元素旗帜鲜明亮出来、有形化体现,建强党的基层组织,夯实党的基层基础,推动党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落地生根。
选准配好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优配强“三有三带”型党组织书记。打破体制壁垒,招录3名优秀村支书为财政全供事业编制、4名为乡镇公务员编制,其中1人选任为乡镇副镇长。奖惩有度、赏罚分明,激发农村干部干事创业劲头。
持续完善推行基层党组织“星级管理”,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先后投资1500多万元,完成103个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列支2800多万元,提高“两委”干部工作报酬;加大农村服务群众的保障力度,村均经费近11万元。
在全市率先上线智慧党建云平台,整合党组织管理、党员管理、活动管理、考核评价等八大功能,全县党建工作“一套系统、上下联动、互联互通,全过程纪实、大数据管理”,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在全县262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按照“一站式办事大厅和党群活动、社会保障、矛盾调解、养老托幼助残等多项功能区及新理念讲习所”的“一厅多区一所”功能布局,推行县级职能部门资源、职能下沉,为民服务马上就办,一次办妥。
县级领导挂点,开展2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选配年富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进入村级组织;脱贫典型17人当选“三委”委员,85人成为群众代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优化基层发展环境;创新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查,从机制层面堵塞监管漏洞。
在非公企业中单独组建党组织42家,联合建3家,挂靠建22家;社会组织中单独组建党组织6家,挂靠建14家,使党的组织覆盖到各个领域,党的工作覆盖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
支部强起来,党建活起来。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主题党日等党建制度,今年以来,各基层党组织“新理念讲习所”开讲200多次,培训基层党员群众4600余名,开展各类党建活动8870余次。
树正“风向标”,突出实绩导向、一线导向、基层导向,调动干部积极性,为发展锻造中坚力量
事业是靠人干出来的。
完善干部考核工作制度,推行多元化干部考核评价办法。考核结果与奖金、评先选优和干部能上能下“三挂钩”,激励干部抓发展、促工作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重实干、重实绩、重基层,践行“好干部”标准,注重培养担当、实干、清廉、忠诚“四型干部”,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先后选派2000名能吃苦、有干劲的干部到脱贫攻坚第一线驻村帮扶、蹲点挂钩,52名想干事、愿干事的年轻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100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环保攻坚、五城联创等急难险重岗位。今年以来,提拔重用26名实绩突出的帮扶干部、23名群众公认的第一书记,党员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一线。
党建与各项工作紧密融合,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成为发展的“主心骨”“主引擎”
温县把党的建设融入发展、贯穿发展、保障发展、引领发展,形成以党组织为“主轴”,其他组织围绕“主轴”有序运转的发展格局。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依托村级党组织,结合各村特色资源优势,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形成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今年6月,温县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18年度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采取“两查两核两公示”,对262个行政村15379宗资产、9227宗资源进行了清查登记,盘活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835宗,增加集体收入600多万元。投资1991万元,实施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13个。
特色产业帮民富。创立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深挖“一拳一药”资源禀赋,不断厚植发展优势。全面整合境内文化、农业、旅游等优势资源,培育发展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党建强则民心齐,民心齐则干劲足,干劲足则发展兴。温县19400余名党员围绕中心工作、服务群众发力,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各级党组织在发展中发挥“主心骨”作用,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乡村建设和治理中发挥“主引擎”作用,让温县的乡村更美,城镇更靓,产业更强,民风更淳,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全县先后获得国字号荣誉8项,省级荣誉60多项,争取各类资金13.7亿元。(记者 李建华 通讯员 范莉萍)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