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节穆赫兰道9秒售罄!有一位大师作品也是北影节常客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1-09-15 12:33:55

  中国小康网讯 9月14日12:00,影迷们翘首期盼的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开票,开票后售出的首张电影票是《穆赫兰道(4K)》。最快售罄的电影TOP3分别是:《穆赫兰道(4K)》——9秒售罄,《今敏:造梦机器》——12秒售罄,《妄想代理人》——12秒售罄。最快售罄的国产影片是《永不消逝的电波(4K)》和《红高粱(4K)》。

  “修复经典”单元是每年“北京展映”的重头戏,每部电影都是影迷手速快慢的“较量”,《社交网络》《忠烈图(4K)》《穆赫兰道(4K)》《男人四十(4K)》……单元内的每张电影票都竞争激烈。《穆赫兰道(4K)》是名副其实的秒没。

据悉,北京国际电影节(Beiji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前身为北京国际电影季,创办于2011年,是具有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开放性和高端化、市场化的大型电影主题活动,汇聚了大批国际高水准的影片、机构和人士,打造高端优质的展示、交流、交易平台,为中外人文交流搭建独特的桥梁,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电影交流活动之一。

而在各大A类国际电影节中,有一位与中国影迷熟知的绰号“老塔”的前苏联电影大师的作品经常出现,他就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1597730334126337.png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六十年代,我们的爷爷奶奶看着《小兵张嘎》,度过了他们的童年;

  九十年代,我们的哥哥姐姐们在一家名叫“雕刻时光”的咖啡馆,憧憬着小资生活;

  四年前,一个八零后拍了一部叫《路边野餐》的电影,震撼了九零后和零零后的视觉体验。

  这几波“回忆杀”,年龄跨度很大吧?它们可都指向了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1962年,刚满三十岁的老塔拍摄了他的处女作长片,一部战争儿童电影《伊万的童年》。

  当时正在意大利旅行的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观看后坐不住了,立刻给报纸写了一篇影评,不吝溢美之词。

  不只大哲学家坐不住了,连我国的电影工作者也坐不住了。于是第二年,一部号称“中国版《伊万的童年》”的儿童战争影片——《小兵张嘎》新鲜出炉,于是我们爷爷奶奶的童年又多了一道美好的回忆。

  从九十年代开到现在的雕刻时光咖啡馆,其诗意的名字来自诗人老老塔的儿子,拍“诗电影”的“电影诗人”老塔的本子(老塔他爸老老塔确实是诗人,而老塔的电影被称为“诗电影”)——《雕刻时光》。

  两年前那个震撼了九零后和零零后的八零后叫毕赣,他拍的《路边野餐》就大量借鉴了老塔的手法。而老塔的电影《潜行者》,就改编自一部叫《路边野餐》的科幻小说。

  这位“通吃”老中青三代的电影大师,虽然已经离开三十四年了,但一生都充满了精彩。

  我们把时针拨回到1956年。24岁的老塔还是个电影学院学生,与人合拍了一部习作,改编自海明威小说的《杀手》。原著颇具“黑色电影”气质。然鹅,同一年我们的库神也拍了一部叫《杀手》的黑色电影!

  1962年,如前文说过的,塔可夫斯基拍摄了史上最著名的正太之一。

  六十年代前期,老塔涉足史诗片领域,拍了《安德烈·卢布廖夫》。

  到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老塔又突然进入科幻界。在1972年把另一位科幻大师斯坦尼斯瓦夫的《飞向太空》搬上银幕。

  这是年代相当的情况,如果时间相去甚远也不影响老塔的跨界尝试。

  比如说核战主题,就有老塔去世前拍摄的《牺牲》(1986年),相差二十二年。

  再比如家庭主题,这回老塔走在了前面,1975年他拍摄了《镜子》。

  既然都提到大师的遗作了,就不得不说老塔的遗憾——客死异乡。老塔去世于意大利。

  老塔在去世前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他在遗作中争分夺秒,为我们留下了永镌史册的经典。

  终其一生,老塔都只有十多部电影,却部部经典。

  最后,以一个美好的故事作为尾声: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在为老塔保证雄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前提下,还很少干涉他的创作自由,使他的才具和想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是他长久保持艺术生命力的重要客观条件呢。

  最后,如果大家对两位大师感兴趣的话,可以把他们的电影作为阖家团圆的温馨之选:

  陪爷爷奶奶看《小兵张嘎》的时候,跟他们聊聊背景故事,也就顺便安利了老塔的《伊万的童年》;

  和哥哥姐姐们在雕刻时光小酌时,可以翻开老塔的同名书籍,感受一下导演扑面的诗人气息;

  当然,在各类国际电影节,也可以看看老塔的纪录片,感受导演对电影艺术的虔诚。(子华)

作者:子华
责任编辑:柒月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