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电影里的西部小镇 现实中比你想象的有趣
中国小康网讯 1969年第22届戛纳电影节上,一部名叫《逍遥骑士》的小成本美国公路电影,获得了主竞赛单金棕榈奖提名,并且最终夺得最佳处女作大奖。看了这部电影的朋友,会对里面出现的美国西部小镇印象深刻。实际上, 现实中的西部小镇,远比比观众想象的有趣。
公路电影《逍遥骑士》中的美国西部小镇剧照(1969年)
影片取景的的密歇根州密特兰市,在上世纪60年代是个只有三万人口的小城,可当年美国第二大陶瓷化工公司却在此地。
密特兰市与我国东北四平纬度相同,所以气候寒冷,11月份就开始下雪了,到第二年4月份才开始化冻。小镇居民屋里不用电炉,而是烧水炉,由地下钢管将天然瓦斯或电汽通到各家,无需人工,昼夜不息,温度恒定。
60年代美国小镇民居大多是小户型,如果四世同堂多添人口,便要卖掉旧屋,重盖新房。当时美国盖房或购置家具也是也是按月还款,还清了就是个人私产了。社区里有医生,每年都有至少一两次全面体检。
可能让现代人感到惊奇的是,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人的零碎修理,不雇工人,都是自己动手。所以中产阶级换了工作服,就是工人;工人穿上西装衬衫,便是白领。这就是当年人们眼里的所谓的平等。
密塔兰市有个奇怪的规定,每家不许用藩篱阻隔开,而是以各家的人行道为界。平房多,楼房少,家家都有草坪,房屋颜色各不相同,从高空鸟瞰,宛若一大公园。
蒂姆·波顿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中的美国西部小镇剧照
60年代美国小镇街道一般绿树成荫,没有警察,只有小学生放学时,才有女警引领着过马路。几乎没有交通事故,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像美国的大城市种族歧视严重、阶级观念强烈,这个小城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
还拿密特兰市举例,如果是上世纪60年代的老年人,不能走远路的话,所以只能就近参观美国的大都市。60年代的美国,第二大城市是芝加哥。摩天大楼鳞次栉比,虽人烟稠密,但道路宽阔,没有上班高峰拥堵现象。
上世纪60年代的芝加哥市,几百层的摩天大楼,让人仰视便觉头晕目眩。芝加哥的大博物馆久负盛名,可是建筑太过宏大,台阶又多又高,很多游客虽然感兴趣,但体力所限只得作罢。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只能坐在车里走马观花,也是西部文化中的有趣现象。(子华)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