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自然之道与修身之要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03-01 16:10:31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戴荣里

  人类从自然中走来,难道不应该从自然中寻找一些修身之道吗?为什么现代人专门与自然作对、和自然越来越远呢?

  最近阅读《群书治要》有些体会,圣人先贤的修身之道,是与自然密不可分的。人类尊敬自然,向自然学习,才能成为天地间的万物之灵长。这是自然之道,也是人伦之道,更是修身之道。

  依据自然的万物之关系,校正人的伦理,圣贤们悟出“五伦”:父子有亲、君子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的伦理不外乎这五点。掌握了这个基本法则,才能符合基本道义,适应自然规律。封建时代的士大夫们,参照物没有今天的汽车和飞机,但自然界原生态的一切给人的教育却是一点也不少的。四时变化引起的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虎毒不食子”的动物提示、“水往低处流”的规律显示……自然界以这种方式给人以启发和警示。祖先们很聪明,把自然界的一切移植到人类身上,转借、融合、提升、规制,就成了人间的利益、言行的规定、做事的规则。中国几千年的农耕史所孳生出来的灿烂文明,与先贤们借助自然之道很有关系。

  昨夜一场大雪,出门万物皆白。自然界的一切美丽,雪白遮蔽是一种美,各自呈现各自的特色也是一种美。夏天有夏天值得欣赏的特色,冬天有冬天众人喜欢的美景。白雪皑皑之下,万千挺立的松树,给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渲染,足以让人在心中升腾起浩然之气;在雪中呼号着奔向鸟巢的飞鸟,会让人想到在这漫天飞舞的大雪天四处觅食的辛苦。大地上的万物,并没有因为大雪压顶而自甘凋零和枯萎,相反,那些悬在枝头的花苞、泛青的枝条,都在孕育着春天的生机;颐和园里的天鹅在带着一群丑小鸭嬉戏……这自然界的一切,依然会给现代人思想的升华诸多暗示。自然之道为人提供了很多修身之要的具体内容。

  现实世界是逐渐被现代化丰富起来的世界。然而,在这物质丰富的时代,现代人却感觉丢失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当你看到汽车碾轧着白雪带来的脏污,就想到人类对自然界犯下的罪恶;当你看到松鼠在松树间跳跃,就会想到人类已成为被物质束缚而失去更多自我求生本能的动物;当你看到永远消失的物种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就会感到人类中心主义的悲哀。自然界的一切生长和消亡、融合与抗争,都在提醒着每一个现代人,该怎样去遵循自然之道,让自己的言行遵守自然的法则。

  当你看到一群冬泳者,你想到的是自然之道还是背离自然之道?当你看到一位病人远离西医,希望通过中医治疗,你是劝说还是不劝说?自然之道,究竟对人意味着什么?在这个思想容易产生混乱的时代,到底是追求自然之道的完美,还是反其道而行之,追求另一种人类欲望的充分满足?自然之道和修身之要,到底存在着怎样相容、相悖的关系?每一个人在自然面前应该持怎样的态度?有时,我一个人在颐和园里行走,面对着自然的美景和人类修建的美好建筑物,就会陷入深深的思考。人类从自然中走来,难道不应该从自然中寻找一些修身之道吗?为什么现代人专门与自然作对、和自然越来越远呢?

1640070184590521.jpg

偏向于城市建筑的作家,

动情于哲学思考的工程师。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2月下旬刊



作者:戴荣里
责任编辑:明晓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