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700亿顶流辞职!下一站或“私奔”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05-09 10:42:18

  5月7日凌晨,易方达基金发布公告称,管理易方达裕祥回报等5只基金的林森确定离职。王晓晨、胡剑等接管林森旗下基金产品。

  林森是业内知名的固收大佬,债券投资经验丰富。他在2015年4月加入易方达,业绩亮眼,多只在管基金表现优异。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林森所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超过千亿元,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也有近700亿元,堪称业内顶流。

  林森不是今年首位出走的明星基金经理,也必然不是最后一位。此前,肖肖、董承非、周应波、赵诣等已相继离开,奔向私募基金。数据显示,截至5月8日,今年已102名基金经理离职。多名业内人士称,林森下一站也是私募。

图片来源:中国基金报

图片来源:中国基金报

  管理规模曾破千亿

  离职早有端倪

  公开信息显示,林森自2007年1月至2012年4月任道富银行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经理、外汇利率交易部利率交易员;自2012年4月至自2015年2月任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管理部基金经理;2015年4月,加入易方达。

  与其他基金经理一样,林森的管理规模在近两年快速扩充。Wind数据显示,2020年初,林森的管理规模站上300亿元台阶,到2021年一季度末,规模突破500亿元,基金数量为7只,而到了2021年四季度末,管理规模已达到1071.04亿元。不过,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又退回到692.40亿元。

  从今年4月底开始,他管理的基金开始增聘了易方达其他经理共同管理,例如,易方达瑞弘、易方达瑞通增聘韩阅川为基金经理,易方达裕景添利增聘李一硕为基金经理。

  不过,根据今年4月1日实施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不得聘用从其他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离任未满6个月的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从事投资、研究、交易等相关业务。这意味着,即便林森想入职其他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也需等待一些时日。

  基金经理开启

新一波“离职潮”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7日,在177家基金公司中,今年已经有102个基金经理离职,高于2019年-2021年的92个、77个、83个。截至今年5月7日,177家基金公司共计有2966个基金经理,新聘基金经理数量为181个。

  也就是说,几乎每天都有人在离职。

  1月21日,从业达15年、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董承非因个人原因离职。到2月,他正式加入上海睿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睿郡资产),任公司管理合伙人、首席研究官。他过去管理的公募基金业绩较为突出,兴全全球视野股票基金、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基金在其任职期间的回报均超过300%。

  1月28日,华安基金也宣布,公司旗下明星基金经理崔莹因个人原因卸任所管的华安逆向策略等5只基金基金经理职务。

  2月7日,博时基金原基金经理葛晨葛晨因个人原因离职,卸任博时医疗保健行业混合、博时健康生活混合等4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后加盟高毅资产,后者汇集了不少市场经验丰富的投资经理。

  2月21日,宝盈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肖肖公告离任,他对外坦言是“公奔私”。

  3月11日,中金新锐的基金经理韩庆因个人原因离任,由韩庆执掌的中金新锐股票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中金新锐”),2021年以44.46%总回报在券商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中排名第一。

  3月23日,管理422亿资金的2020年“四冠王”赵诣卸任4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他是“公奔公”。业内消息指,赵诣离职农银汇理基金后,下一站或为泉果基金。

  3月30日,管理600亿基金的周应波卸任在中欧基金管理的最后一只基金——中欧创新未来基金。他是“公奔私”。公开资料显示,周应波现担任上海运舟董事长。

…………

其实,私募机构不仅对公募基金经理有着较大吸引力,券商从业者也对它垂涎已久。例如,2021年5月,中泰证券研究所原副所长笃慧创办上海领久私募,并完成备案登记。2021年6月,北京汇信聚盈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其实控人朱焱曾在2017年5月至2021年1月担任中信建投证券资产管理部高级副总裁。

  究其原因,“奔私”无外乎可以获得更好的收入、待遇,以及在投资策略上能更加灵活、多样。对比公募基金在投资方向、比例上有比较严格的限制,私募基金的投资限制较少,甚至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还能灵活选择空仓。

基金经理

  今年“公奔私”

为何如此频繁

这或许和基金经理对未来行情的研判有关。

  据一位基金研究人士直言,基金经理‘公转私’的现象是一直存在的,而且每隔几年就会掀起一波大潮。这和市场的周期有关,每波大潮都是伴随着市场赚钱效应产生的:2007-2008年、2014-2015年、以及2021年以来,市场都经过了一轮上涨,通常经历过一轮大牛市会有一部分的管理人奔私。

  有分析人士表示,公奔私的原因一方面是积累了优秀的历史业绩以及稳定的客户群体,二来是看好未来权益类的大机会,三来是公募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以及有一些体制上的限制,所以奔私之后基金经理可以更好的践行自己的投资理念。

  但并不是所有“公奔私”的基金经理都能延续出色业绩。例如,曾经公募行业的顶流王亚伟,自创办千合资本以来,其业绩并不十分出彩。私募排排网网站数据显示,千合资本成立以来的收益为162.44%,近三年的收益为51.15%,今年一季度的收益为-16.03%。

  另外,从短期看,目前二级市场表现欠佳,也对私募机构及经理带来不小压力。根据国金证券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股票主动策略私募基金行业报告显示,一季度股票主动策略的平均收益率为-13.27%,小幅跑赢沪深300指数,但其中仅有7%的产品取得正收益。从风险方面来看,近一年股票主动策略的平均最大回撤为21.22%。

  这批“公奔私”基金经理未来的收益表现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中国小康网综合中国基金报、中新经纬、界面新闻、新浪财经等报道)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