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人物】徐丹:未来农业会很酷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06-07 15:38:20

1658734142497648.pn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1658734171825033.pn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彦华

  当前,徐丹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征战——第三届国际智慧温室种植挑战赛。与全球同业精英同台竞技,他的目的非常明确——触探技术边界,重构现代农业。

  “我们这一代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用更少的地与水,种出更多的食物。”今年是极星农业总经理徐丹在温室里种番茄的第九年,闯劲依旧强劲。经过几个月的比拼,近日他刚刚带领着由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极星农业和拜耳亚太数字创新孵化器的青年“新农人”组成的“番茄快长”队,以产量、算法、商业化三个细分指标第一和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远超传统种植的产量和品质,拿下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冠军。

  不过,还未来得及庆祝,徐丹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征战——第三届国际智慧温室种植挑战赛。与全球同业精英同台竞技,他的目的非常明确——触探技术边界,重构现代农业。

  在差距中找准方向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写道:“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徐丹很幸运,在站上高考这个人生转折点之前便坚定了自己一心向农的理想信念。“植物是有生命的,会呼吸,也会向外界传递信息。从一粒种子,到飘落、扎根、生长、开花,直至结果、孕育出新的种子,重新生长,周而复始,它的生命历程充满考验,险象丛生,需要呵护和关爱。”从小,徐丹对自然课、生物课尤为偏爱,高考结束顺随本心选择了农业专业,就读于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大学毕业后又成功考入了农业领域的全球顶级学府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继续深造。

  随着消费升级、绿色生态理念不断普及深入,有机农业在我国日渐兴盛。徐丹最初的研究方向正是有机农业。不过,在荷兰的五年彻底改变了他。

  荷兰,除了郁金香,还有大片的玻璃温室。虽然耕种面积小,光照有限,但国土面积只有半个重庆那么大的荷兰却孕育出了世界顶级的玻璃温室种植技术,走在了世界农业前沿。

  “在荷兰,一些超市为了便于运输,会给农民制定农产品大小、重量的标准,而农民真的可以按照标准种出来。”徐丹发现,通过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经营管理,荷兰人成功地让农业生产无限接近于工业化。

  “有机农业崇尚绿色、生态,这种生产方式有其发展的必要性,也符合一些国家的现实需求,但对中国这样一个土地资源相对紧张的国家而言,更多的是需要让土地生产出更多的食物,通过科学的方式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深思熟虑后,徐丹决定改换跑道,专研设施农业。

  荷兰的设施农业对于现代技术应用非常普及,不仅在种苗工程、设施生产、产地物流等各环节配套了齐全的自动化、智能化硬件设备,还搭建了智能化的温室生产管理系统,构建了完善的植物生长-环境调控模型,不断追求着温度、光照等参数调节的最优化。不过,与此相比,更令徐丹惊讶的是,荷兰施设农业的产业化同样非常成功,“荷兰农业科学家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很多都是在产业化落地过程中进行的。”

  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为了一探究竟,徐丹放弃攻读博士的机会,毕业后进入了荷兰最大的一家番茄种植企业。

  一支笔、一个本子,每天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玻璃温室里。温室内所有的园艺操作、温室环境控制的各个因素,以及如何给工人安排工作,如何设计绩效考核,如何做产量分析,如何将产量的数据反馈给渠道等等,都被徐丹纳入了学习的范畴。

  “当时的同事肯定都觉得这个人有点傻,不仅很多事情一问三不知,还恨不得将别人说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在徐丹的回忆里,那段时光枯燥却很充实。因为,在这里,他看到了科技工业化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差距,也找到了自己的奋斗方向。

  挑战效率极限

  一排排高大的番茄藤蔚为壮观,一棵棵生菜翠绿喜人……北京市密云区左堤路88号,原本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河滩地,如今却耸立着一座现代化的玻璃温室,犹如一个科技感十足的“植物工厂”,生机盎然。

  这里是极星农业的大本营,也是徐丹的试验场。

  2015年,作为首席技术官,徐丹受荷兰方委派回国负责一个中荷合作的玻璃温室项目。突破重点在于解答两个疑问:一是国内农民能否接受荷兰玻璃温室这种生产方式,二是采取荷兰的技术在国内能否种出高品质的产品。

  经过半年多实践,徐丹得到了预想中的答案:可以。

  于是,第三个问题随之而来——如何产业化?如何真正实现盈利?

  北京地价、物价、人工成本之高,人们有目共睹,为什么是密云?徐丹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如果这个项目在北京运营能够盈利,那么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这个方案都行得通。”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项目,极星农业在密云的这个项目投资额更是高达1.5亿元。占地约3万平方米的温室,除了钢结构和玻璃,其余所有材料和设备都是通过58个集装箱由荷兰运来。设备完全由荷兰公司依照密云的气象数据量身定制。据悉,设计之初,荷兰公司要了密云当地50年的气象数据,用以建模优化温室的风载、雪载、通风率等结构设计。

  塑料温室大棚作为设施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为我国的菜篮子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今仍是我国北方越冬生产的主流棚型。但是,在徐丹看来,塑料大棚的环境调控比较被动,天气热,大棚也会跟着热;天气冷,大棚也会跟着冷。玻璃温室则不同,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随意调节。另外,在过去,光照不好、低温高湿,植物生病时,用的方法往往是打农药。而玻璃温室却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水肥、湿度、光照等,来保持植物的良好生长状态。

  “玻璃温室整套技术设备的应用,能够使作物生长几乎完全摆脱使用农药,单位面积耗水量不足传统农业的1/10,产量却是传统农业的10倍以上。”在极星农业玻璃温室这种工业化生产环境里,人们甚至可以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速度。徐丹曾多次尝试,成功地通过增强光照,调节温度、水肥等,迅速将生菜的生产周期缩短了一半以上。

  协同创新,畅通产业链

  产业化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极星农业一期玻璃温室2018年完工并正式投入运营,就在刚刚完成产业工人培训、管理团队打磨、种植品种挑选,准备积极开拓市场大干一场的时候,新冠疫情不期而至。受此影响,生产端,用工、相关生产资料补充、包装材料等相继出现问题;销售端,传统商超订单大减,线上渠道销量忽增忽减,订单非常不稳定。

  “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通力合作,生产型企业、供应链服务商、销售端客户能够实现有效对接,才能将优质农产品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在徐丹看来,即便没有疫情,在传统农业链条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非常严重,农户永远不知道今年该种什么,一般都是去年什么最赚钱今年就种什么。但往往去年好卖的品种,今年就不好卖了。一个矛盾的闭环就此形成:农户永远不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种子公司不知道农户需要什么,消费者也不知道今年会有什么。对于农户来说,每年对种子的采购决策,相当于开盲盒,农户永远没把握今年能否赚钱。同时,由于农户思维的局限,提到提升利润,大家想到的往往不会是提升品质、卖得更贵,而总是联想到压缩成本。不仅如此,由于农户惧怕农产品砸在手里,因此非常好压价。

  “市场上,人们永远都能找到出价更低的。”为此,徐丹试图让种子公司、种植者和销售渠道形成良性闭环,从而解决这些问题。

  于是,2021年,极星农业有了一个新身份——先正达集团中国MAP独家授权YOOM番茄种植中心。

  “YOOM番茄花青素含量比普通番茄高出20倍,一袭紫色外衣让整个果子充满神秘色彩。果蒂部分烙印着一颗可爱的小星星,是实实在在的‘颜值担当’。不仅如此,YOOM番茄的维生素C含量高,口感爽脆,爆浆多汁,酸甜比例搭配完美,曾获柏林果蔬展创新大奖金奖和比利时美味大奖……”这款名为YOOM的紫色番茄是极星农业目前的主打产品,也是徐丹的一次新的尝试。极星农业与先正达集团签订协议,在中国独家种植这一品种,并签订都乐为唯一的渠道商。

  “我们三方互为独家,这里边最重要一点就是信息互通。”这样一来,渠道可以将销售信息及时地反馈给种植者。根据市场的反馈和预期,种植者便可以有选择、有目的、规模化地去做第二、第三期的种植规划,做到按销定产。“极星农业借此可以避开自身在营销和销售上的短板,把精力聚焦在种植领域。”

  “专业事,专业人做。”得益于徐丹的这种坚持,在深受疫情影响下,极星农业不仅得以维持稳定运营,还积极拓展了业务范围,承接了安徽、云南等地多个玻璃温室项目。

  用AI种番茄,农业也可以变得很酷

  “数字科技的发展,其实可以帮助种植者提前做出预判,降低出错概率,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极星”的名字暗喻北极星,寓意是希望能够在设施农业里做一个标杆、指引。徐丹有一个强烈的感受,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大有可为。

  2021年8月,由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联合主办,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提供技术指导的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正式启动。受疫情影响,此次比赛采取远程线上操作,比赛期间,参赛者通过电脑上安装的一个远程控制端,联通“多多农研基地”的电脑系统,根据需要控制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比赛温室。

  得知赛事消息后,徐丹立即报名组队,取名“番茄快长”,并顺利进入了决赛阶段。他参赛的初衷就是借着比赛,将极星农业的种植经验提炼出来,固化在算法里,从而降低同类项目的复制成本。

  4月25日,历经210天激烈角逐,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结果揭晓,“番茄快长”队喜获冠军。“虽然我们不能每天见到这些作物,但人机融合算法实时帮助我们不断修正种植策略。这也验证了这套算法未来的商业价值,也就是帮助种植者提高效率,降低出错率,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徐丹来说,这次比赛更大的意义在于亲身体验了一把先进温室种植技术与算法的一次跨界联姻。

  据悉,对于“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中积累的算法模式,极星农业下一步将在合作基地进行小范围商业试点,成熟后向全国推广。徐丹希望不同地区、不同设施类型的不同种植户都能从中受益。

  徐丹的跨界之旅仍在继续。

  就在报名参加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前一个月,徐丹与他的小伙伴们刚刚完成了第三届国际智慧温室挑战赛第一阶段“线上挑战赛”。此次大赛由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腾讯联合举办,来自24个国家的46支团队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种植生菜,是业界公认的现代农业科技含量最高的顶级盛事之一。

  徐丹所在团队名为Veggiemight,成员来自Quantum、极星农业、Horticompass农业技术咨询公司、Robolect B.V,以及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是一支吸纳了行业顶尖AI工程师和拥有丰富实操经验农业专家的国际化团队。

  该比赛目前已经进入第二阶段挑战赛,即利用第一阶段开发的机器学习算法,在现实中实现完全自动化地种植生菜。“这次比赛是一次真正的无人种植挑战赛,除了远程看看长势,任何参数都无法调整,一切都是算法和模型来决策。”Veggiemight正向着完全无人介入决策的温室目标发起最后的冲刺。徐丹感慨称,“菜农、码农都是农。”

  农业是最传统的行业,应用AI等新技术与传统农业结合,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借助学科交叉带来技术赋能,农业的发展也将进入新维度。徐丹坚信,“未来的农业一定会很酷!”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6月上旬刊


作者:刘彦华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