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产业:生产派VS渠道派VS资本方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07-04 17:14:26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袁帅

  “宅经济”及疫情防控常态化激发终端消费需求,预制菜产业迎来重要窗口期。

图片/TUCHONG (1).jpg

大市场 预制菜产业的广阔前景已成共识,2022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100亿元。

  过去5年,如果有哪个行业能持续实现年超20%的增长,那一定是预制菜。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是中国预制菜投融资的高峰期,多个品牌先后完成了百万元级别以上融资。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保持20%以上增速,并有望在2023年突破5000亿元。仅2020年,中国预制菜企业的注册数量就达到了12983家。预制菜产业的广阔前景已成共识,2022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100亿元,如果能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速,未来5年内将达到万亿规模。

  我国预制菜行业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连锁餐饮的中央厨房发展期后,近年来“宅经济”及疫情防控常态化激发终端消费需求,预制菜产业迎来重要窗口期。根据侧重环节的不同,风口上的预制菜企业分为以正大食品、味知香、千味央厨等为代表的行业老兵生产派,和以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为代表的行业新势力渠道派。未来谁能主导预制菜登上家庭餐桌?

  生产派:以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跑马圈地自古是抢占地盘的不二法门,舌尖科技轮值CEO李颖波介绍,旗下品牌“舌尖英雄”在全国门店意向签约已达6000多家,覆盖了30%的地级市及全国主要的大中型城市,门店正在陆续地开业当中。相应地,舌尖科技在全国布局了十个产品大区的团队,上百人的产品研发团队,结合当地特色进行产品寻源。行业人士刘仪伟担任舌尖科技的首席产品官,带领大厨团队把控产品、口味、质量关,从而构成“舌尖英雄”产品的三大特色,即地标、大师口味和极致的性价比。

  李颖波表示,希望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应用,优化整体的成本结构,颠覆客户目前的体验,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做饭难”的问题。为了增加自身竞争力,舌尖科技力图达到3分钟一道菜的新生活方式,并通过由食材、配菜、风味酱包以及厨具的多样创新组合,让口味能够常变常新,从而实现速烹菜创新。

  “预制菜行业提出了创新市场需求,首先,从构建产业链开始,搭建一个从田间到饭桌最短的链接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在原材料产地上,开展采购和深加工,通过冷链网络将产品直送终端。其次,通过产品形态的创新,洞察消费者的需求,让农产品在原产地有一个深加工的形态,以此来推动整个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李颖波说。

  山东诸城市联丰副食酒水批发中心经理马建军认为,预制菜能否吸引消费者,性价比是关键。“即食说白了就是方便食品,是社会节奏加快造成的,既然是方便食品,健康概念暂时只能往后排,提高即时性、适口性、价比性是关键。”

  对此,为民康(惠州)健康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质量总监李岩持有不同观点。李岩认为,消费升级下,人们更注重健康和味道。“增加效率的同时倘若可以强化健康和味道,也是体现了科技和时代性的需求,于企业也是不错的护城河。资本有资本的打法,于实体于菜,味道是壁垒。就一个卤,山东、广东、四川都有所不同。悠闲卤味是其中一种细分,悠闲快消品,主要产品品质可以的话,烧一个快销品牌出来不难。”

  无独有偶,安徽燕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郭兴山指出,为了延长保质期,预制菜大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重口调味品掩盖可能产生的异味,导致产品口感变差。由此他建议,减少中转过程,缩短货架期,从而减少使用添加剂。

  渠道派:加强冷链物流

  如何减少中转过程,保质保鲜地将预制菜送达消费者面前,冷链物流是关键。莱阳梨产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周炳国坦言,预制菜产业要想健康茁壮成长,首先要提升安全生产能力,其次要有完善的冷链物流做保障。数据显示,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在2022年将超过6300亿元。冷链技术迭代升级,从预冷处理到加工包装,再到冷藏配送,全方位为预制菜成品和半成品以及原材料保驾护航。

  对此,西华大学食品产业融合创新中心主任唐军表示,“冷鲜保藏技术对预制菜产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已经完成了HVEF非冻结预制肉菜的长时冷鲜保藏技术实验。预制菜中‘生鲜切’需要更多的新技术加持,从而改变现有储运配送品质安全和货架期,预制菜不是老酒装新瓶,也不是曾经的并没有科技创新的自热火锅昙花一现。”

  阿里天猫生鲜拥有完整冷链物流系统,据阿里天猫生鲜事业部总监鹏越透露,天猫生鲜即将发布“2022年预制菜新赛道扶持计划”。他表示,预制菜作为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品类,天猫生鲜计划与预制菜产业联盟深度合作,围绕预制菜的四个方向进行联合推广,即农业龙头企业扩品转型的新品预制菜,专注研发极致单品的线下大牌、新锐品牌研发的预制菜,还原线下知名餐饮品牌、餐厅招牌菜,以及还原各菜系、各地区的特色菜。在品类上,天猫生鲜将根据消费者不断尝鲜的需求与产业发展趋势,围绕两个方向发力:一是强特色文化的节令时令品类,二是深受年轻人群喜欢的地方特色风味以及创意菜。

  据悉,京东超市也已在各电商平台中宣布把预制菜纳入战略扶持品类,在销售数据、频道流量、活动IP、全渠道、市场投入、冷链物流等6个方面实施一揽子扶持举措,从而在未来三年扶持20个销售过亿元的预制菜品牌和5个销售过五亿元的预制菜品牌。另外,以预制菜商品的“菜”为核心,京东生鲜还将在B端和C端协同发力,分别制定长短期计划,并结合京东自有品牌协同发展。

  预制菜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包装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是否愿意尝试从未购买过的产品,小象智合创始人兼CEO陈彦认为,包装是品牌触达消费者的第一媒介。

  “中国农产品从粗加工转向精加工,包装是产品化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我们在深度洞察了产品特色和消费群体的特点后,从设计、色彩、工艺、消费体验出发,精心打造包装,从单纯的颜值经济到现在的体验经济,我们深信,包装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是生活小确幸的一部分。”陈彦说。

  资本方:布局正当时

  从潮汕预制菜品牌物满鲜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到社区冷卤品牌麻爪爪完成规模近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再到国内团餐产业数字化平台“微团餐”获得数百万元种子轮融资……除了生产派和渠道派,投资机构自然也不会缺席预制菜产业霸主的博弈。

  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分析称,中国预制菜产业目前的连锁化程度大概是15%左右,而日本的这个连锁化程度接近50%,美国的连锁化程度约为60%。今天日本预制菜产业已经达到了10万亿日元规模,也就是约5000亿人民币,而美国预制菜产业约为2000万美元,也就是约1.2万亿人民币。如果按照日本人口来计算,番茄资本预判中国预制菜在未来10~20年或将达到5万亿人民币的规模。

  面对这样一个总量,卿永直言,预制菜产业大有可为。同时他指出,面向餐饮行业的预制菜占行业大头,品牌连锁餐饮店在这方面角色尤为重要,番茄资本过去一直都是投资整个餐饮产业,在前端的连锁、后端的食品供应链以及食品农业科技都做了大量的投资和布局,未来也将投入到预制菜产业的投资和布局中,同时会为企业提供大量的源头对接服务和推广支持。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7月上旬刊


作者:袁帅
责任编辑:王一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