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部门交流、媒体分享 浙大“头雁”项目再升级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10-12 09:20:56

  中国小康网10月12日讯 记者周宇 用5年时间培育10万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这是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定下的人才目标。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浙江大学已经成功入选参与浙江、贵州、湖南、河北、江西、陕西、上海、辽宁、宁夏共9个省份的培育工作,成为全国高校参与“头雁”项目省份最多的高校之一。

  浙大的“头雁”培育工作有什么特色亮点?第一阶段的成效如何?下一步怎么提升?10月10日,一场有关“头雁”项目再升级的座谈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

image.png

图: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讲话(浙大继续教育学院供图)

  “打造卓越的研究生教育、一流的本科生教育和特色继续教育是学校育人的‘三位一体’。”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在会议上说。浙江大学干训基地、继续教育学院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承办“头雁”人才培育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了更高质量更高标准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更高的站位和视野认识“头雁”项目的重大意义;充分利用好浙江和浙大的优势,整合相关资源,不断提高“头雁”项目的浙江味;更需要在顾问专家的指导下,遴选一批优秀课程、挖掘一批优质现场教学点、创新一批特色教学方式,打造具有“两浙”优势的一流“头雁”浙大培育模式,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

image.png

图:“头雁”项目总顾问聘任仪式(浙大继续教育学院供图)

  专家指导一直是提升“头雁”培育工作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会议现场,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研究专家、农业农村部咨询委员会专家顾益康,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院长,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黄祖辉,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常务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景权,三位在国家“三农”领域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重大影响力的专家被聘为浙大“头雁”项目的总顾问。

  “头雁”为何向“浙”飞?精准画像+需求匹配

  第一阶段,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已经开班的贵州、河北、湖南、江西“头雁”项目累计培育了800余位学员;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开班的浙江“头雁”项目培育了200余位学员。

  哪些类型的学员来培训?分布在哪些产业?对课程有什么需求?从浙大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继荣、浙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珂的介绍中可以发现,各地“头雁”画像不同,对培育的个性化需求也不一样、

  贵州、河北、湖南、江西的“头雁”来自于茶叶、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种植,水产、家禽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和休闲农业等领域的龙头企业负责人、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村集体经济负责人。

  “根据他们的需求,我们通过课堂授课、实战研学、分组讨论、班级共创、圆桌论坛等方式进行‘集中培训’,再通过导师帮扶、线上学习、互访交流等方式实施‘返岗实践’,真正为产业赋能、组织赋能、管理赋能。”刘继荣介绍了第一阶段各省“头雁”项目的创新特色。

  比如贵州省“头雁”项目突出“茶”味,希望对标浙江省茶产业发展,在品牌提升、科技支撑、三产融合等方面学到先行经验。这样的需求导向下,浙大继续教育学院通过“斗茶”交流会,深入浙茶集团、艺福堂茶叶、龙井茶村、径山茶镇等点位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学员有针对性地找到破解发展瓶颈的解决方案。

  5G时代农产品营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与发展路径、农业企业财务管理“降本增效”的视野与路径……结合各省需求,继续教育学院在培育过程中涌现了不少品牌课程。

  为了提升培育的交互性,浙大继续教育学院还联合中央级媒体《小康》杂志共同打造了“头雁”圆桌论坛。座谈会现场,《小康》杂志社华东新闻中心主任周宇用“3个3”介绍圆桌论坛:每次三个小时;分成实战分享、专家点评、互动问答三个环节,根据学员需求邀请浙江“头雁”代表分享实战案例,邀请《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解码浙江乡村产业振兴内在逻辑,最后交流互动,答疑解惑;实现交到导师朋友、学到振兴方法、促进产业合作的三个功能。

  “头雁”的跟踪指导也是培育计划的重点。继续教育学院研究制定了导师聘用的实施办法,遴选组建了一支由知名专家、创业导师、政策讲师和实践指导教师结合的师资队伍。“一半为浙江导师,一半为外省本地老师”的搭配,既能输出先行经验,又能本土落地。

image.png

图:浙大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继荣(上)、浙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珂分别介绍“头雁”项目开展情况

  王珂介绍说,浙江的“头雁”呈现出学历高、企业投资规模大、示范带头作用显著等特点。

  “他们更希望能够通过培育项目建立乡村产业发展的生态圈。”他说,接下来将成立浙江大学“头雁”联盟,组建十大产业联合体,强化联盟内部资源共享、推进导师与学员对接交流、发挥产业链带动作用,让“头雁”培育这个“小切口”融入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场景”中。

  “浙”里课程再升级 与时俱进+持续跟踪+资源整合

  系统的总结,是为了下一步更好地提升。

image.png

图:浙大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胡炜(浙大继续教育学院供图)

  浙大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胡炜表示,“头雁”项目的提升需要紧紧依靠专家智库的力量,汇聚一流专家智库和教学名师,打造一批有理论高度、实践深度、浙大优势、浙江辨析度的特色课程体系,探索多样化教学方式,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流创新培训项目。

image.png

图:浙大“头雁”项目总顾问(浙大继续教育学院供图)

  “浙大继续教育学院一直在做干部的‘头雁’培训、基层的‘头雁’培训,现在又在做乡村产业振兴的头雁培训,意义不亚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针对下一阶段如何提升,顾益康强调要与时俱进。一方面,“头雁”培育课程设置、技能目标设定上要与时俱进,要和科技创新、数字化改革、城乡融合大背景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培育方式方法上也要与时俱进,多用沉浸式、交互式的教学方式,现场案例教学点位也要不断更新。

image.png

图:浙大“头雁”项目总顾问黄祖辉

  在黄祖辉看来,农村特别缺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经营人才,“头雁”培育项目意义重大。建议下一阶段要注意五个方面:一是导师的灵动性,通过课堂、线上、实地指导等多种方式陪伴“头雁”成长;二是培训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需求匹配课程;三是“头雁”的交互性,不仅要来学到方法,更要建立圈子、谋求合作;四是“头雁”的带动性,要在培育过程中强化“头雁”带动“雁阵”的理念,回乡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五是项目的持续性,做好“头雁”的案例跟踪、深度剖析。

  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校党委组织部、国内合作办公室、发展联络办公室等部门的负责人也对“头雁”项目再升级提出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来形成“头雁”项目长期跟踪的闭环机制、通过“头雁”培育了解农业现代化“卡脖子”技术问题进行揭榜挂帅、建立浙大乡村振兴校友会进一步整合资源等建议。

  编辑:彭慧


作者:周宇
责任编辑:田小介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