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新黄河!宁夏葡萄酒背后的生态密码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10-14 10:23:57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 袁凯

宁夏葡萄酒产业是典型的生态产业、绿色产业,是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生动体现。怎样进一步实现葡萄酒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统一?当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微信截图_20221013173453.png
供图/受访者

9月12日,为期6天的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闭幕。博览会以“中国葡萄酒 当惊世界殊”为主题,聚焦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化葡萄酒文化、教育、旅游、艺术、人才培养领域的交流合作。国内外产区的千余款葡萄酒悉数亮相。此次展览,共签订涉及项目54个,协议金额达到173.46亿元,为国内外企业搭建起葡萄酒全产业链展示和交流合作的平台。目前,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52.5万亩,200多家酒庄在此落户,是全国唯一的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

宁夏葡萄酒缘何能走出宁夏走向世界?黄土高原上是怎样产出一挂挂水灵的紫葡萄的?宁夏葡萄酒背后拥有怎样的生态密码?

黄土地上结出紫葡萄

自青藏高原上的约古宗列盆地发源,带着青海的凉意,添点四川的阳光,携一掬甘肃的夜月,黄河蜿蜒着奔腾到宁夏,又倚着贺兰山蜿蜒而去。青海的风、四川的光、甘肃的如水月色在这里汇聚,一滴滴注入到宁夏葡萄酒里,融合成宁夏葡萄酒“色泽鲜明、甘润平衡、香气馥郁、酒体饱满”的中国特征和东方特质。

宁夏地处北纬37°43'—39°23'的酿酒葡萄生产“黄金地带”和海拔1100米左右的种植酿酒葡萄“黄金海拔”。黄河慷慨地以乳汁灌溉宁夏的土地;贺兰山连绵200公里的双肩横亘于内蒙古和宁夏的交界处,伟岸的身躯阻挡着腾格里沙漠和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共同孕育了贺兰山东麓——依山傍水,日照充足,热量丰富,砂石土壤,富含矿物质,昼夜温差大。独特的自然禀赋和特有风土条件,发酵出一瓶瓶香味、色泽、口感俱佳的宁夏葡萄酒。

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扎根贺兰山东麓,在产业上,宁夏始终坚持“酒庄基地一体化”“酒庄酒”“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据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李如意介绍,如今宁夏每个酒庄都有稳定的酿酒葡萄基地,确保了葡萄酒品质的一致性和高质量。截至2021年,全区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占地面积52.5万亩,是中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占中国种植面积近1/3。现有酒庄228家(其中已建成酒庄116家),年产葡萄酒1.3亿瓶,占中国葡萄酒酿造总量的37.3%。目前,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已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以品牌价值281.44亿元位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第9位,出口额同比增长了256%。近年来,更先后有60多家酒庄的葡萄酒,在品醇客、布鲁塞尔、柏林等国际葡萄酒顶级大赛中获得1100多个大奖,真正把紫葡萄带出了黄土地,带向了世界。

“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月色,照在“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贺兰山脉上,一千四百余年缓缓流淌而过。黄河、贺兰山奔腾、巍峨如旧,照看着宁夏葡萄酒千年来的蜕变。宁夏葡萄酒兴起于风土,同样兴盛于文化。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宁夏葡萄酒产业是典型的生态产业、绿色产业,是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生动体现。怎样进一步实现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统一?管委会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地处贺兰山冲积平原与黄河冲积平原的交汇地带,其中大部分种植区位于贺兰山下具有荒漠化、石漠化和沙漠化特征的戈壁滩上,在这样的区域发展葡萄酒产业,必须高度重视保护原本就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少部分种植区位于黄河滩区的农业开发利用区内,在这样的区域发展葡萄酒产业必须同时承担起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治理黄河滩区的重要任务。”李如意告诉了《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对于不同的种植区,管委会有着不同的思考。

葡萄酒产区位于贺兰山脚下,产业和生态的结合点主要体现在防护林建设、生态修复、“双碳”战略、生态移民等方面。

从宁夏上空往下看,35万亩种在戈壁滩的葡萄园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一望无际的绿色在广阔的戈壁滩上向远方蔓延开去,令人遐想无限,不禁怀疑:真邪?梦邪?待离得稍微近些了,才大致能看清这是由一道道防护林划分而成的一个个方格,这时便又开始感叹人力之伟大。

据李如意介绍,贺兰神酒庄近些年来共种植了超过500万棵树,它们犹如500万个士兵驻守在大漠边疆,抵挡着风沙侵袭;志辉源石酒庄也在矿坑种下了120多种、200多万棵树。昔日满目疮痍的采石、采砂区,如今已经成为市民休闲的公园。而这样积极植树造林的酒庄在产区还有很多。

废弃矿坑资源不仅仅可以植树,利用废弃矿坑资源改造建设葡萄园,既有生态价值又有经济价值。据悉,2022年,宁夏启动实施“金滩银谷”利用修复工程,加快贺兰山东麓洪积扇15万亩未利用土地的报批及贺兰插旗口北片2.5万亩土地开发利用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利用张骞葡萄郡2.3万亩土地,在废弃砂坑启动建设葡萄园和酒庄,既有效解决葡萄酒产业用地问题,又实现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可谓是一举多得。

充分发挥葡萄园碳汇潜能,努力实现葡萄酒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同样是宁夏做好生态的妙招。葡萄园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葡萄植株地上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CO2,通过地表凋落物、细根周转和根系分泌物将光合产物分泌到土壤中,又通过自身呼吸作用、土壤呼吸等过程释放CO2。“葡萄作为多年生藤本作物,将碳长期封存在木质组织中,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研究发现,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为每年每公顷6.2吨,相当于碳储量为每年每公顷9.1吨。通过田间栽培技术和农艺措施等管理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葡萄园生产力,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碳减排与经济效益增加的双赢效果。”谈及葡萄的固碳作用,李如意这样说。

据悉,宁夏还将探索设计葡萄园及葡萄酒产业碳汇产品交易,将其纳入国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碳汇交易手段,提升产区生态产值。

解决生态问题的一大重点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与自然互利互惠。闽宁镇、红寺堡曾经都是飞沙走石的不毛之地,如今一望无际的葡萄园和条块相连的防护林、行道树如同一张绿网织在大地上。生态和移民双双向好,葡萄酒产业是关键。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每年为生态移民及产区周边农户提供季节性和固定用工岗位13万个,酒庄(企业)年支付工资性收入约11亿元,当地农民收入的1/3来自葡萄酒产业,有力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品牌发力,打造“当惊世界殊”的奇迹

2021年,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和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两大“国字号”平台落户宁夏,全面开启宁夏葡萄酒产业对外开放、融合发展的新征程,为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宁夏这张“紫色名片”得以更好地走向世界。

这一年,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入选中国首批100个地理标志产品。

在平台的支持下,经过近40年的耕耘树艺、艰苦创业,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已经成为全球葡萄酒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葡萄生产国,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第十大葡萄酒生产国。贺兰山东麓曾多次被法国葡萄酒评论杂志评为中国葡萄酒明星产区。并因“能酿造出中国最好的葡萄酒”,加上贺兰山东麓独特的自然环境,入选《纽约时报》全球必去的46个最佳旅游地。先后荣膺“世界十大最具潜力葡萄酒旅游产区”“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宁夏“紫色名片”如何“当惊世界殊”?今年3月,宁夏正式出台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要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让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业数字化、营销市场化的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酿酒葡萄基地规模效益大幅增长,龙头企业、中小酒庄集群同步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溯源体系初步完善,覆盖国内、畅通国际、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体系全面构建,葡萄酒与文化旅游、康养保健、教育体育、生态治理深度融合发展。”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的出台为用好两个“国字号”平台,加快推进宁夏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把贺兰山东麓打造成为闻名遐迩的“葡萄酒之都”,让中国葡萄酒从贺兰山东麓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规划布局上,宁夏将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立足生态要素实际,分区分类地推进“一体两翼,一心一园八个产业镇”的发展空间布局和“32521”的产业布局。

 “一体两翼,一心一园八个产业镇”即以靠近贺兰山东麓的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惠农区,银川市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和青铜峡市相关联区域为产区主体;以产区主体向西南辐射延伸至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县构成西南翼,向东南辐射延伸至吴忠市红寺堡区、同心县构成东南翼;在永宁县闽宁镇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全产业链聚集展示中心;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和镇北堡葡萄酒旅游等八个产业镇。

《规划》提出到2025年,宁夏要力争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50.8万亩,规模达到100万亩,建成酒庄270家以上,年产优质葡萄酒24万吨(3亿瓶)以上。到2035年,力争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50万亩,规模达到150万亩,建成酒庄370家以上,年产优质葡萄酒45万吨(6亿瓶)以上。

在全产业链体系构建方面,宁夏将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加大酒瓶、瓶塞、酒罐、橡木桶、包装材料等配套用品加工企业的投入。同时,提高酿酒葡萄渣、皮、籽开发利用程度,完善延伸副产品精深加工,体现出酒石酸、葡萄籽油、葡萄籽提取物的价值。

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规划》,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将坚持发挥优势,延伸产业链,从而推动葡萄酒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促进酒庄酒企节本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到2025年,力争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翻番。到2035年,力争实现综合产值2000亿元,“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超过1000亿元,让宁夏葡萄酒飘香全国,推动中国葡萄酒走向世界。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10月上旬刊

作者:袁凯
责任编辑:李煦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