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二十大召开!广西五通:打好产业牌 谱好振兴曲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10-17 13:56:04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 王际娣

  桂林市临桂区五通镇,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优越。近年来,该镇着重下好组织振兴先手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村企共建”、“飞地”模式,推动种养殖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厚植文化根基,加大传统书画、举重人才培养开发力度,多鼓齐鸣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五通镇位于桂林市临桂区西北部,总面积260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常住人口约7万人。该镇历史文化厚重,资源禀赋优越,是远近闻名的举重之乡、广西民间特色艺术之乡、“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

  近年来,五通镇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下好组织振兴先手棋,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模式、“飞地”模式,推进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整合地方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禀赋,多管齐下打好农文旅深度融合“产业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以产兴村 推动农民致富

  金秋时节,五通镇田地间阡陌纵横,放眼望去,金色稻浪飘香,瓜果满园,老百姓喜笑颜开迎丰收。五通镇西山村,这里的村民笑得格外灿烂,这不仅是因为田间地头的农作物迎来大丰收,更因为与温氏集团合作的养殖产业又扩大了,老百姓的腰包也更鼓了。

  “2021年西山村的养殖业产值高达1.74亿,是五通镇产业兴村的代表。目前,全镇从事‘公司+农户’畜禽养殖业年产值达2.9亿元。”五通镇党委书记陈树云说起该镇的产业发展,脸上满是自豪。

  《小康》· 中国小康网了解到,西山村委位于五通镇西北面,全村面积10.8平方公里,下辖7个自然村,共有2170人。在该村党员干部带领下,一手抓乡风文明建设,村民团结互助;一手抓产业发展,全村以养殖温氏鸡、桂英鸭、温氏猪和种植水果、水稻为主导产业。

  “以前我们村的老百姓穷得裤子都快没得穿了,现在大家都住上小别墅,村子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五通镇西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唐龙发是这个村发展产业的“拓荒牛”之一。西山村的养殖业就是在他的带领下以“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起来的。

  西山村的蝶变是五通镇产业振兴的缩影。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更多的政策红利惠及百姓,五通镇探索“村企共建”模式、“飞地”模式,组织辖区21个村抱团与温氏公司合作,整合资金4500万元,建设梅田寨高标准养殖小区,打造了“桂冠先锋·凤鸣西山”党建品牌,预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0万元。

  在五通镇北塘村,百亩莲藕正值采收季,成片的稻田一直延伸至山脚,村容整洁、产业兴盛、乡风文明,百姓安居乐业,处处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小康》· 中国小康网在走访中了解到,这是得益于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监督作用,村“两委”干部积极作为,因地制宜鼓励村民抱团发展,种植水稻、柑橘、罗汉果、金钱草等经济作物上千亩,肉鸡养殖年出栏120万羽,肉猪养殖年出栏4.5万头。

1665986132275828.jpg

五通镇厚植文化根基,加大传统书画、举重人才培养开发力度,多鼓齐鸣奏响乡村振兴乐章。图为五通镇西板村村民在创作农民画。

今年5月进栏的221头肉牛是北塘村探索村企合作的模式的又一个试金石。临桂区人大代表、北塘村党支部书记莫宇祥介绍,和公司合作还没出栏,就有不少老板前来洽谈,等养殖技术成熟后,他要成立养殖公司,带动更多村民入股养殖肉牛,让老百姓一起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甜头”。

  农村要发展,除了因地制宜选对产业,农产品销路也是重中之重。“以前我们村民都是在家等老板上门收仔姜,价格被压得很低。今年政府和企业帮助姜农们搭建起销售平台,让我们能直接面对客户,减少了中间环节,仔姜卖出了好价钱。”五通镇浔江村仔姜种植户李田生说。

  浔江村驻村第一书记涂佳培介绍,浔江是仔姜种植大村,以往总是丰产不丰收。如今在镇委镇政府的指导下,村两委干部以绩效考核促进工作落实,瞄准村民需求,与桂林福达农产品冷链公司合作,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力农民增收。

  陈树云表示,这个成功的案例要推广下去,鼓励各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全力推进产业振兴。

  薪火相传 擦亮文化名片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五通镇作为桂北四大古镇之一,千年文化积淀,人文精神丰满,书画产业兴盛,五通镇被授予“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的荣誉称号。同时该镇也是“举重之乡”,“冠军精神”赋予勤劳的五通人民拼搏进取的动力,该镇涌现的一批批致富带头人,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正是冠军精神传承的完美注脚。

  2021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上,五通籍“90后”小伙石智勇在男子73公斤级决赛中以总成绩364公斤为中国斩获一金,并打破世界纪录。当天,五通镇父老乡亲们坐在电视机前,共同见证了这荣耀时刻。

  据了解,五通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便在五通小学成立了第一支举重队。此后,一批批优秀举重运动员从这里走向世界,相继涌现出唐灵生、肖建刚、石智勇等世界级举重冠军。

  在五通小学,举重大楼略显斑驳。走进室内,只见墙角处石头雕刻的石担、石锁仍保存完好。这是最初的奥运冠军们在艰苦条件下使用的训练工具,如今成为敢于拼搏的信念寄托,激励着后辈勇往直前。

  桂林山水甲天下,五通镇的农民画家,将甲天下的山水绘在画布上,发展成为亿元大产业。这是五通镇的另一张响亮名片——农民画。

  《小康》· 中国小康网了解到,自明朝始,五通镇农民即以绘制门神、财神等挣钱养家。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催生了这块热土的艺术种子生根、开花、结果。当地部分农民开始放下锄头,拿起画笔,通过父传子、夫教妻、友帮友,村民相互学习的方式从事绘画,该镇逐步成为广西农民画最大的书画市场。农民们用长满老茧的手,描绘出文化脱贫的时代华章。

  如今,五通镇从事书画产业有5800多人,规模以上画坊70家,书画作品占桂林市自由书画市场70%以上份额,年产值达3.8亿元,成为五通农民增收的新型产业之一。

  如今的五通镇,冠军精神影响深远,农民画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种植、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村容村貌改变巨大……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10月中旬刊

作者:王际娣
责任编辑:李涵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