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引关键物种 保护人类栖息地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12-05 17:04:08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袁帅

关键性物种的重引进可促使整个区域的自然系统发生根本性变化,绿水青山得以迅速恢复。

老虎.jpg

噩耗  由于林地减少、海洋污染等原因,过去50多年来,全球野生动物数量锐减近70%。

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所造成的对栖息地的破坏和对动物的过度利用,使得地球进入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野生动物正在迅速消失,几乎每天都有野生动物在灭绝。野生动物的灭绝所导致的自然环境崩溃,最终也将导致人类栖息地的崩溃。

放虎归山  恢复自然栖息地

从1985年到2022年,从中国麋鹿基金会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下文简称“绿会”),成立初衷就是把在中国已经灭绝的麋鹿重新引进。绿会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绿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坦言,“绿水青山”的重要论断是今天很多工作的基础,绿水青山最根本的是自然。在当今的很多自然环境中,比如武夷山,在百万年前,甚至几十年前,都曾有老虎出没。但由于人类现代文明、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现在在这里已经找不到老虎的踪迹了。如今的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武夷山,它已经被人类破坏了。如何还原武夷山?自然界给予人们很多启发。国际上也在探讨如何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恢复绿水青山。“一个公认的重要实践就是重新引进。”

此前,美国黄石公园引进了15只狼,随后该保护区便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狼捕杀食草动物,从而控制了食草动物的数量,植物也就长得更茂盛,植物的种类也随之丰富,传统的与草结缘的生命系统也逐渐恢复。“关键性物种的引进促使整个区域的自然系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绿水青山得以迅速恢复。同理,老虎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物种,它能防止野猪泛滥,因为野猪在自然界很少有天敌。如果一个自然保护区在经过非常科学地评估后,引进关键物种,再加上认真地管理,该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就有希望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周晋峰分析称。

周晋峰表示,人类现在需要的不只是直观可见的一潭清水、一泼碧绿,更需要的是可以赖以生存的整体自然生态系统。

在他看来,把濒危物种放到海洋馆、实验室,或者繁殖中心,以此进行保护的做法完全是错误的。法律不应该也不能够支持这种做法。之前有过很多这类的错误案例,比如把白鳍豚豢养在研究所的池子里,最后灭绝了。

“应该如何对待野外救助的野生动物,这一直是业内热议的话题。”周晋峰介绍称,2020年,曾有只叫“完达山”的老虎,当时有关部门也是希望能够用于种群繁育,希望能够把老虎留下来。不过,在绿会看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绿会要求立即野放。

人类要保护的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物种,而是人类栖息地。周晋峰直言,“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但这一基础在过去的200多年,特别是过去的50年里被工业文明疯狂地掠夺和破坏。所以我们今天想通过重引进、重新野放老虎,来倡导引领一种新的保护绿水青山的理念。”

据周晋峰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在国际上有一个单词近年来非常流行,叫“wild”,即“野生的、自然生长的”,也指自然环境和野生状态。《野生动物保护法》在2016年进行了修订,最近全国人大又启动了修订过程,在他看来,这就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博弈。在2016年,绿会曾提出,野生动物保护法没有体现对野生动物充分的保护,现在的再次修订,周晋峰认为,动物保护方面,在坚持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的这些工作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结合此前人工增殖放流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放什么物种,怎样放,放后如何管理,这些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科学。毫无疑问,野放老虎也是同样的道理,涉及老虎的生存,它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关联和影响,以及周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重蹈人象冲突的覆辙。由此,绿会建立了相关课题,组织专家研究老虎野放问题。

生物多样性 我们的生命

作为亚洲的特有物种,老虎对于亚洲多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野生虎作为森林食物链顶端的物种,是健康生态系统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进入“人类纪”,老虎等大型兽类面临的生存危机日益严峻,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全球野生虎的数量从10万只锐减到只有几千只。

今年7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更新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时,对老虎进行了重新评估。这是世界上最全面的关于植物、动物和真菌的全球保护状况的信息来源。新的数字显示,目前全世界有3726至5578只老虎在野外。自2015年上一次老虎评估以来,增长了40%,全球老虎的数量似乎是稳定的或在增加的。但由于最多只有5578只老虎在游荡,它们仍然是濒危物种。此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野生老虎数量的跃升是由于监测工作的改进。但同时也说明,栖息地综合保护计划等项目 “正在取得成功,只要保护工作继续进行,恢复是可能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指出,主要的威胁包括偷猎老虎本身,偷猎和捕杀它们的猎物,以及农业和人类定居造成的栖息地破坏。“扩大和连接保护区,确保它们得到有效管理,并与生活在老虎栖息地及其周围的当地社区合作,对保护该物种至关重要。”

大力恢复中国老虎野外种群数量和规模,对于彻底改写世界老虎保护数字和状况,为全球做出领导性贡献,引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生境破碎、栖息地割裂、盗猎等多方面因素带来包括老虎等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丧失,如果不扭转这种趋势,人类及所有物种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将遭受巨大损失。鉴于此情,2010年,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首届保护老虎国际论坛”(老虎峰会)通过了“全球野生虎种群恢复计划”并发表了《全球野生虎分布国政府首脑宣言》。峰会上,各国政府代表倡议共同努力促进野生虎及栖息地的保护,并确定每年的7月29日为“世界老虎日”,以此加强对野生老虎的保护和救助。

同时,《中国老虎现状初步调查报告》指出,迁移是野生动植物生命存续策略的一部分,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动也是物种长期存在的必要条件。连通的栖息地,能让老虎们基因交流,保证种群的健康。尤其是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张,该报告建议一定要在规划之初,就要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连通性予以充分的考量,为包括老虎等大型兽类在内的野生动物留下迁徙通道。在这方面,建设企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也大有可为。

“生态文明之路,方兴未艾。被救助的野生动物应该放回到野外。野生动物就是‘绿水青山’的重要内容,应该把它们还回到绿水青山中去,不应该给它们圈养起来,这样才是真正地保护了绿水青山。”周晋峰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绿会将持续推动更多的野生动物回归自然,停止不可持续的动物利用。联合国有句口号叫“生物多样性是生命”,它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人们应该更深入全面地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思想,了解生态文明对我们行为的要求,这是一条依旧艰难但是必须要走的道路。”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12月上旬刊 



作者:袁帅
责任编辑:李煦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