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50人讲坛|国民心理健康急需关注——对话健康中国50人论坛执行主任陈剑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彦华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居民来说,要关注自己的情绪,一旦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要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接纳 陈剑表示,面对负面情绪,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也无需否定自己的感受,积极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供图/受访者
健康是什么?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重新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残缺,而且应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处于完好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进一步深化了健康概念,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一段时期以来,中小学生焦虑自伤、老年人抑郁等心理问题频发,国人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目前我国国民心理健康如何?群众心理健康就医存在哪些短板?如何优化医疗服务供给?带着一系列问题,《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对健康中国50人论坛执行主任陈剑进行了专访。
作为健康中国行动的践行者,陈剑曾先后出版《社会心理学》《计划生育宣传心理学》《生殖健康》等多部专著。他在接受采访时强烈呼吁,全社会都应关注国民的心理健康。
“心病”多发为哪般?
《小康》·中国小康网: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以上。请问新冠疫情引发的焦虑和抑郁问题,在我们国家有着怎样的独特表现?其原因是什么?
陈剑: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报告显示,仅在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病率就增加了25%以上。在中国,疫情引发的焦虑和抑郁问题同样大量存在。在中国的独特表现是不确定,对未来缺乏清晰预期,进而导致的社交孤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孤独,对自己和亲人遭受感染、痛苦及死亡的恐惧,丧亲之痛,以及经济负担的持续加重,被认为是导致中国居民焦虑和抑郁的因素。
《小康》·中国小康网:据您观察,除了焦虑和抑郁,疫情后,还有哪些心理问题比较突出,需要重点关注?
陈剑:至少还有以下一些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愤怒暴躁。人们很容易在压力下变得极度敏感,因一点小事就急躁、发脾气,甚至出现冲动行为等。
二是恐惧害怕。人们对疾病本身具有恐慌情绪,如果听信一些不实信息或谣言,会加重恐惧害怕的情绪。
三是孤独寂寞。部分人群由于疫情可能自己孤身一人在异乡隔离,会感到孤独寂寞。
《小康》·中国小康网:一般而言,疫情后,人们出现哪些心理反应算正常现象?如何进行自我调整?
陈剑:在疫情压力下,人们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机体自我保护的正常体现。
在个人自我调整方面,重要的是,坦然面对情绪变化,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好个人清洁卫生。要保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面对负面情绪,也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也无需否定自己的感受,积极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
《小康》·中国小康网:那出现什么样的状况才需要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陈剑:最常见的情况是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甚至感觉生活失去意义,什么也不爱干,头疼头晕、心慌胸闷、胃肠不适等;还有就是情绪特别兴奋,甚至睡眠很少的情况下也表现得精力非常旺盛等等。此外,就是敏感多疑,总感觉有人要害自己和家人,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控制不住情绪等。遇到上述情况,就需要请专业人士帮忙了。
《小康》·中国小康网:关于后疫情时代的心理健康问题,您的研究重点是什么?有什么新发现?
陈剑:我特别关注在职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公务员,特别是高层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据我的观察,层级很高的公务员,包括司局级、部级甚至更高层级的公务人员,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压力需要调节和释放,但如何调节和释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此外,老龄人口的心理健康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
《小康》·中国小康网:在研究过程中,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陈剑:职场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如今人们的工作压力普遍很大,另一方面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也不小。职场压力是来自工作本身、家庭、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给人们造成的一种紧迫感。
此外,还有迷茫,大部分职场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因为自我的职业发展而迷茫,会习惯性不断怀疑自我,进而出现抑郁症,这是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一种焦虑。
携手共筑心理健康安全网
《小康》·中国小康网:近期“粉发女孩”“誓师女孩”先后遭遇网暴,请问这类事件的频频发生,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是什么原因?
陈剑:一方面,义务教育确实需要减压,也需要释放。人始终处在一种高压下,会出问题的。另一方面,目前的网暴盛行,也与社会呈现的一些病态有关。一些人生活不顺利,例如找不到工作,或工作不理想,收入低,社会上的不平现象比较多,等等,在此情况下,一些人的情绪难以释放,一些键盘侠见谁骂谁,也有一些人不明事理迁怒于他人。
因而,杜绝大规模网暴,既需要整个社会进入一种良性发展,同时也需要加强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还需要道德和法律共同发挥作用。
《小康》·中国小康网:企查查数据显示,近3年来,我国心理咨询相关企业新注册量逐年增加,2020年新增1.72万家,2021年新增1.88万家,2022年新增3.11万家。您对此如何评价?市场上的心理咨询机构整体水平如何?
陈剑:3年来,我国心理咨询相关企业新注册量逐年增加,实际是在疫情下,心理压力与冲突日益凸显的一种表现。目前我国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的患者数量高达数千万,疫情期间中国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病率高达30%。总体来看,如今市场上的心理咨询机构整体水平不高。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机构的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否则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小康》·中国小康网:对于进一步补齐群众心理健康就医短板,优化医疗服务供给,您有什么建议或意见?
陈剑:重要的是,完善心理疾病诊疗、救济等服务体系。目前在整个体系建设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不足问题。按照国家卫生规划,发达城市每10万人应该有28张精神病床,每10万人口要有3.8名精神科医生,但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和乡村,特别是乡村,都难以满足这一条件。因而,政府部门要增加心理医生的供给,对心理咨询师进行有效地登记注册,给予一定的补助,提供更好的待遇,提升他们的素质,让市民能够享受到更多优质的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对心理咨询师要进行严格管理,在诚信上有缺陷的要坚决地清除。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居民来说,要关注自己的情绪,一旦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要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小康》·中国小康网:针对国民心理健康的问题,您接下来有什么工作计划吗?
陈剑:今年5月20日,健康中国论坛首届论坛活动将在北京举办。这届论坛的主题是“国民的心理健康”。我作为健康中国论坛的秘书长,期盼社会各界给予关注。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4月上旬刊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