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从新文学看新中国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陈三霞
1933年,作家茅盾出版了长篇小说《子夜》。创作这本书,茅盾内心有一个讨论中国社会性质的意图,向社会大众剖析出中国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948年,作家丁玲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艺术地再现了农村反封建土地制度的伟大斗争。1960年,作家柳青的小说《创业史》出版,反映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1993年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出版了,作家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反映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这四部小说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还有不少共性,比如均被人们誉为史诗性作品。
青年学人张宇奇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尚未完成的历史:从〈子夜〉到〈白鹿原〉的中国新文学之变》。张宇奇在精读了这几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之后,以“封建和反封建”为研究主线,发现了这几部作品之间的一种共性,那就是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探讨了中国在不同时期的社会性质问题,以及封建残余思想究竟给我们的国家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从《子夜》到《白鹿原》,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对近现代革命历史的深刻反映,更是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刻思考。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历史的车轮是如何前进的,我们的国家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封建社会发展为今天的现代化国家的。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在当今时代发挥着凝聚人心、唤醒大众的重要作用。
通过重温上个世纪中国新文学的一系列经典作品,《尚未完成的历史:从〈子夜〉到〈白鹿原〉的中国新文学之变》一书以“封建与反封建”为思考主线,聚焦时代关切之变,带领我们重走20世纪中国历史演进的思想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深刻影响,以及这些文学作品中所蕴藏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这些中国作家在新文学的创作中,深入挖掘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用文字表达出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他们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积极探讨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同时也努力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开拓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创作一系列具有思想深度、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这些20世纪的中国作家不仅展示了中国新文学的独特魅力,而且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的作品不仅记录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还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这些作品所传递的精神内涵,激励着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
张宇奇的新作在深入解析了一系列经典作品的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新文学百年来的发展脉络,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中国的百年巨变。
新书信息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从1979到1993》
作者:林军 岑峰 著
定价:99.80元
人民邮电出版社
深入了解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脉络、老中青三代人工智能研究者以及他们的科研故事;以史为鉴,可以更清楚地定位自身,也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ChatGPT:人类新纪元》
作者:马占凯
定价:88.00元
人民邮电出版社
马占凯首部作品,零基础也能读懂的ChatGPT入门书,轻松了解AIGC、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史。
《反时间管理》
作者:【美】里奇·诺顿
定价:79.00元
中译出版社
无论你有多忙、多成功,都要找到动力,将梦想放在首位,利用反时间管理创造灵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12月下旬刊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