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人生:成长的重要一课是学会耐脏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1-08 08:16:42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陈艳涛

成长,是看懂人生的真相之后,仍能保有平和、宽容的心。世上没有绝对的洁净和完美,学会耐脏,才能进入另一片新天地。

  《红楼梦》里有几个有洁癖的人:“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的妙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黛玉,还有“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的惜春。

  妙玉是贾府里最标榜自己有洁癖的人。她总是高调展示她日常生活里的极致洁净,以及品味和趣味上的高洁、曲高和寡——两者都意在与平常人划开一道界限,保持一种高贵的优越感。

  她烹茶的水,是大费周章的“梅花上的雪”,嫌弃来做客的刘姥姥用过的杯子,甚至不许人将杯子收到屋子里来。宝玉说等他们都走了之后,会叫几个小厮去河里打水来洗地。妙玉提醒说:“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回答:这是自然的。

  从宝玉的回答可知,他是深知妙玉脾气秉性的,所以根本没打算让小厮们进栊翠庵的门。此时妙玉的嘱咐更像是多此一举,不过是再一次标榜和强调:她嫌弃底层人如刘姥姥和小厮们的脏。

  另一个有洁癖的人——黛玉,就没有这种势利病,她的洁癖是不分阶层、贫贱,无差别打击的。她既嫌弃高贵如北静王赠送的念珠,直接扔掉,说这是“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也嘲笑刘姥姥是“母蝗虫”,刻薄地比喻刘姥姥在酒宴上的举动是“携蝗大嚼图”。

  如果说妙玉和黛玉的洁癖更偏重生理上,那么年纪轻轻就喜欢礼佛的惜春,则是在心理上偏执于孤绝洁净,认为世人皆浊唯有她独清。

  抄检大观园时,惜春的丫头入画被查出藏有财物和男人的衣物。后经尤氏证实,这些东西是贾珍赏赐给在其手下当差的入画哥哥的。入画是从小就侍奉在惜春身边的丫鬟,也没犯什么大错,凤姐和尤氏都愿意手下留情,但惜春却要求对入画“或打,或杀,或卖”,她“一概不管”,丝毫不顾念和入画自小朝夕相处的情分,也无视身边奶娘、丫鬟、尤氏等人为入画苦苦求情,声称“‘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

  在世事纷乱复杂中,保持清高孤洁,也许是一种好品质,但像惜春这样,为了一种偏执的“清净”,而视无辜者生命如草芥,就绝算不上是褒义的“洁癖”。说到底,她不过是为了一己之私,为了她所谓的“清白”和“脸面”,可以牺牲旁人的一切,又哪里算得上是真正的想入佛门,勘破红尘呢?

  妙玉、黛玉和惜春此时都是青春少女,因为是豪门贵族,她们的生活圈子小而局限,看不到多少人间疾苦,她们活在大观园这样满是诗情画意的地方,一方面,纯真、浪漫、脱俗、趣味高雅,另一方面,却又带着不食人间烟火的骄傲和偏执,喜怒随心,很难体谅他人。

  和宁愿牺牲他人,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惜春相比,我更希望身边多一些温暖、有人味儿的尤氏。

  洁癖可能是一个优点,但若是追求极致的道德清洁,以一种脱离生活和实际的绝对标准,去衡量人和事,将一切不符合自己标准的,都视为不洁,加以嫌弃和打击,则成了病人,让人敬而远之。

  成长的重要一步,是走进人间烟火,与人为善,而又随遇而安。看懂人生的真相之后,仍能保有平和、宽容的心。世上没有绝对的洁净和完美,学会耐脏,才能进入另一片新天地。

陈艳涛.jpg

爱美丽也爱媒体。

闲读红楼,注解人生。

  成长的重要一步,是走进人间烟火,与人为善,而又随遇而安。看懂人生的真相之后,仍能保有平和、宽容的心。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12月下旬刊



作者:陈艳涛
责任编辑:田小介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