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溯源中华文明,诠释何以中国,理解何为文明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1-08 17:46:15

image.png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陈三霞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以其独特的文化、思想和历史,在人类文明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延续至今的最古老文明之一,探寻中华文明起源,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溯源中华文明》为中华文明从源头开始描绘出一条清晰的时间轴:10000年前,文明已然奠基,此时我国北方地区开始栽培粟与黍,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栽培水稻,农业的产生使先民进入定居状态,小型的定居村落开始出现;8000年前,文明起源的进程正式开启,农业显著发展,生产得以普及,社会出现阶级分化;6000年前,文明起源的节奏加速,聚落的数量增多、规模扩大,手工业显著发展;5000年前,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相继进入文明阶段,这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社会出现了分工,礼制初步形成;4300年前后,中原地区开始崛起,长江下游文明衰落,黄河中游势力逐渐壮大起来;4000年前,夏王朝建立,政治上的早期中国形成,中华文明进入了以中原为中心的新阶段;3000年前,王权得以巩固,封建邦国林立,社会等级森严;2200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天下一统的格局至此形成。

  此外,《溯源中华文明》还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

  连续性——中华文明没有出现过大的断裂或衰落,尽管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许多战争和动荡,但中华文明始终得以延绵不绝。这种连续性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最连续的文明之一。

  创新性——中华民族是聪明勤奋、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民族,创新性始终是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就对世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统一性——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乱时期,文化传统仍然保持延续,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

  包容性——中华文明始终秉持“和而不同”的观念,尊重并接纳各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这种包容性不仅丰富了中华文明本身,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和平性——“以和为贵”的理念始终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纵观中华民族 5000 多年的文明史,虽然也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深入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的这些突出特性,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推动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书信息

  《红星闪闪》

  作者:萧南溪 李燕梅 主编

  定价:39.80元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读红色故事,做强国少年。

  《邵阳院士》

  作者:《邵阳院士》编写组

  定价:58.00元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走进邵阳籍院士,让科学家精神照亮我们奋斗征程!

  《刘邦传:鸿门宴上的

  天选之人(全两册)》

  作者:飘雪楼主

  定价:88.00元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以史料为蓝本,忠于历史,生动还原刘邦的传奇人生。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1月上旬刊


作者:陈三霞
责任编辑:田小介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