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五大振兴”促发展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 |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张玉荣 实习记者 郑佩瑜
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不少地方立足县域,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富民产业,强化文化赋能,留引育注入人才“活水”,深挖乡村生态潜力,推动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协调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
因地制宜兴产业促增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地区和人民因地制宜兴产业。
立足特色、市场导向。浙江萧山积极探索“村企合作”的新模式,种植当地特有萝卜“一刀种”,由农业农村局牵头,农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等较大的农业生产主体参与,承包土地统一种植,固定厂商收购。目前,萧山萝卜干产业一年能为3500人提供就业岗位,产品月销量达到上万斤,在农业增效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
立农为农、链条延伸。广东开平创新打造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创建多个农业品牌,形成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矩阵。湖南邵东探索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推进农业、临沂、旅游业、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创建全国农业(中药材)全产业链典型县,形成产业集群发展。
科技赋能、平台支撑。浙江柯桥南部山区开设100个农副产品直播点,以“产业+直播基地+供应链”模式助农增收。山东寿光蔬菜搭建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连接大棚种植户、农资店等,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蔬菜质量全程智能追溯。
广州市番禺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春雷基于20年的帮扶和乡村工作经验认为:乡村振兴,既要补短板更要找长板。各地如果还是统一标准统一模式,一定会制约经济发展,制约产业振兴。他挂职梅州五华县副县长期间指导引进的五华稻虾共作之路,就遇到水面过大项目被搁置的困境。因此,“因地制宜”四个字不仅仅在口号和文件上,更应贯彻到具体的实施政策和执行细节上。
文化赋能为乡村振兴铸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文化是根本,产业是载体。江苏海门擦亮“张謇故里”城市名片,打造集文化、旅游、教育、农业、工业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IP。结合当地特色多产业融合,打造文化研学、生态田园、休闲度假等文旅产业链。
农民主体、多方参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安徽五河“盘活”基层文化阵地,“用活”基层文化队伍,“办活”文化活动。健全县镇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定期举办“群众大舞台”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河南郏县立足当地文化资源,实施“文化阵地共建‘守根’工程”,打牢赋能乡村振兴基础;实施“文化入心引领‘铸魂’工程”,激发赋能乡村振兴动力;实施“文化融合供给‘蝶变’工程”,提升赋能乡村振兴效能。
江苏灌南县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揭牌仪式 来源:灌南县委宣传部
“选育用”注入人才“活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需要选好人才。江西广昌实施百名大学毕业生到乡、百名在外能人回乡、百名专技人才驻乡“百人工程”。吸收毕业大学生到基础服务,采取“政府引导+平台支持+市场运作+双方共赢”招募模式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扶持“新农人”创业,选派专家组团入驻乡镇进行对口帮扶。
实施乡村振兴,需要育好人才。江苏灌南成立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打造乡村振兴人才“摇篮”。乡村振兴人才学院将深入探索政策理论研究、农业科技创新、实用人才培养等,细化“五大振兴”课程体系设置,建设乡村振兴理论教育基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融合实践基地。
实施乡村振兴,需要用好人才。陕西旬邑远教“搭台”,人才“唱戏”。旬邑邀请种植养殖大户、党员致富能手、“土专家”“田秀才”等组建专家人才服务团队,通过“集中授课+示范操作+现场观摩”的模式,不定期到各远教站点和学用基地开展技术辅导、观摩交流,让广大群众拓视野、长见识、增本领,发挥“传帮带”联农带农富农作用。
组织、生态振兴夯堡垒绘新景
乡村要振兴,组织是保障。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云南广南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开展系列评比活动,开展“书记擂台大比武”“组工干部上讲台”“战力榜”等系列活动,检查全县各级党组织书记推动中心工作成果,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安徽淮北杜集区,建强支部堡垒,夯实乡村振兴“桥头堡”。通过打造党性教育阵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建设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等措施,强化基层组织振兴,激活基层组织活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西马山立足片区绿色发展,探索“体育+休闲农业+旅游”的特色发展模式,发展现代休闲农业,拉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实现企业、农户利益双赢。河北张北奋力“追风”“逐光”,在张家口市建设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中争当“排头兵”,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把特色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发展优势。
中山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剑宝认为,我国乡村振兴1.0版已经完成,2.0版的乡村振兴需要从外在美转向内在美,夯实乡村的组织、生态和文化振兴,从重视硬件投入转变为重视软件投入,重视乡村的可持续化运营,激活闲置的美丽乡村。另一方面,要突破以往乡村“一亩三分地”的各自为政发展模式,要采用“全域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其中广东的“百县千镇万村”就是一个很好的方针指引。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1月中旬刊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