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南山附校:探路科创教育跨界新模式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 |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张玉荣
发展高质量科学教育,是当下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北师大南山附校坚持走科技创新教育与多学科相结合、日常生活相融合、跨界相协同的道路,通过项目驱动、学赛结合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努力打造特色生态课程,构建技术与工程教育新路径。
2023年12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北师大南山附校)与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理工深研院)签署了一项“高•高”科技创新教育战略协作协议,旨在推动高校研究院与高中学校双方在科技创新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
据悉,此次协作协议的签署,是高中与高校研究院在科技创新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未来,双方将在协作协议的框架下,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
科技日新月异,作为重实践、跨学科整合的一种教育新理念和新模式,科创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也在实践层面面临诸多挑战。科创教育如何超越浅层次技能训练,切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如何激发兴趣、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发展,避免成为部分人的“精英教育”?北师大南山附校通过构建跨界学习新生态求解科创教育的实践难题。
科创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绳球快传、鼓动人心、舞动彩龙……2023年12月14日,在北师大南山附校操场上举办着一场特别的运动会——科技运动会,为期一周的校园“科技周”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着。
活动改变原来“科技创新只是少数人的游戏”做法,结合“学生技能大赛”动员学生全员参与创新实践,引导广大师生成立北师创客、机器人社、街头科学家、化学大爆炸等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学生社团,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外出参加各类国家级、省市级科技竞赛,让广大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用实战检测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钱学森书院院长罗东才介绍,科技周至今已举办四届,活动不仅有学生全员参与,还有家庭、社会组织、企业、大学机构及政府的积极参与。活动期间,学校与街道办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共商共建共享科技周AI体验活动;安排家长义工,企业工程师、家长评审团参与学生课题答辩;联合高校、研究院等专家院士进校园开设大学先修课程、木铎金声大讲堂等品牌活动,用高质量科学活动,激发青少年的科技灵感。
科技运动会、科创竞赛、科普基地等为科创教育走出书本提供了平台,北师大南山附校作为中国教科院首批STEM教育种子学校,广东省科技创新教育示范校,深圳市科创教育特色学校,将科创教育融入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在学校、社会、企业间形成更加广阔的科创教育舞台,旨在培育更多有科技创新素养的未来栋梁,推动科技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
北师大南山附校通过构建跨界学习新生态求解科创教育的实践难题。图为北师大南山附校“科技运动会”
项目驱动实施工程教育
作为首批国家级课程改革试验区学校,北师大南山附校逐渐形成以课程形态变革推动学生科创精神培养的深圳路径。在科技创新教育的引领下,该校诸多创新科技教育模式应时而生,不少理工创新项目脱颖而出。
为帮助盲人方便外出融入社会,高一(6)班的罗艺伶参与设计了一款智能导盲拐杖,改变传统导盲拐杖缺少避障、定位等功能弊病,通过设计三种导盲模式让盲人能实时“看见”周边物体,即室内避障、室内寻物、室外定位。为了预防青年脊柱侧弯,高三(4)班钟念翰和王凯荧参与开发青年脊柱侧弯预警系统,运用图像识别原理通过捕捉人体骨骼关键点的姿势与正常姿势做比对,发现异常便发出警报。同学们告诉记者,高一他们就开始组团每个同学都加入相关项目,参与提出创意、查找文献、实施落地等,老师进行指导学校给予支持。
在国际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大赛中北师大南山附校学子连续四届获得特等奖。在历届“未来太空学者大会”中国区终选赛中,由北师大南山附校高中同学组成的代表队在罗东才和尹垚两位老师带领下均荣获亚军以上好成绩。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锦标赛上,北师大南山附校AI实践团队学子何秋妍、罗艺伶荣获本次比赛ENJOY AI—冰雪运动会赛项高中组冠军,实现该校在该项赛事首次参赛即获得零的突破。
日常的科创学习对于同学们参赛有何帮助和促进作用?高二(7)班李敏萱告诉记者,参赛项目会涉及各种技能,包括数理化多学科技能掌握。同学们有的参与平面设计、空间设计,有的参与建模。最后答辩要求全员英文答辩,对英语要求很高。当时准备时间很短,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进步。
跨界学习协同创新实践
“新教材、新课标强调地理实践力,为锻炼同学们的实践技能,我们选了两个方向:气象观测和天文观测。采取‘双轨’运行机制,即校内创办天文社团运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象,校外和深圳市天文台取得联系。2023年8月,社团同学们去深圳市天文台看了场英仙座流星雨,大家都非常震撼!”海风天文气象站负责人韩俊豪说。
这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跨界联动。在北师大南山附校,这不只是个例。学校作为深圳市海洋教育示范校与广东省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协同研究基于珊瑚礁生态修复的海洋生态保护;目前正着手协同创建全国首个由中学生主导的海洋水下监测中心。校内外结合建设科创教育实践基地,形成跨界融合的教研机制,实现学校学习与社会实际的技术融合。形成跨界协同创新深度参与合作机制、创建多元化跨界协同创新模式,从而促进高质量培养中学生创新人才目标的实现。
基于“产、学、研、用”理念的“大学-政府-企业-学校”技术教育新生态,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在与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学融合的过程中,迸发出更多的教学创意和灵感,借助创新的技术理念,这一“新生态”在中学技术、科创教育课堂中充分渗透,大幅提升中学技术教育教学实效,也实现素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我们通过跟高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基地一起合作搞研究,能够帮助老师和学生打开视野和格局。”北师大南山附校中学部部长俞立柱介绍,学校希望科创教育不是少数人受益而是普惠教育,面向全体师生实现真教育、育真人,真正落到实地。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1月中旬刊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