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盲盒,俘获打工人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1-31 08:08:00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 袁凯

  “剩菜盲盒”正在打开市场。以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剩菜盲盒”小程序“惜食魔法袋”为例,截至2023年5月,该小程序已经入驻北上广深等30余座城市,与超3000家门店达成合作,用户数量超过200万。

剩菜盲盒

摄影/宁颖

  原麦山丘每天10点18分开售,建议订阅蹲守捡漏;巴黎贝甜不定时上架,如果订阅会有提醒;好适口包子都是当日现做,强烈推荐;大约39.9元可以买到一百来块钱的大力喜寿司……这并不是某类限量、联名食品的抢货攻略,而是新潮的“剩菜盲盒”玩法。这种将剩菜包装成盲盒,再打折出售的另类促销,正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一度火到了闹钟与攻略齐出的地步。

  “剩菜盲盒”里的剩菜,并不是指吃剩下的饭菜,而是特指余量食物。比如临期食品,包装有破损、品相不完美的食品等。商家把这些余量食物包装成“盲盒”,打折出售,既能为自己“去库存、降成本”,又能给予消费者实惠,过程中还减少了食物浪费、践行了环保理念。以网络上一篇火热的“剩菜盲盒”攻略帖为例,数据显示,博主购买了180次盲盒,共省钱5085.5元,减碳449.45kg。帖子底下还有不少人交流着盲盒心得。“剩菜盲盒”走红并非偶然,商家与消费者都乐在其中。

  作为一种新型的餐饮方式,“剩菜盲盒”既满足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又推动了节粮和环保,名副其实地成为社会节约粮食、文明餐桌的新风尚。但与此同时,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和监管机制也面临着挑战,“食品安全”成了“剩菜盲盒”显而易见的痛点。

  初衷是为减少浪费

  1月5日早上7点刚过,小程序惜食魔法袋上显示“爸爸糖手工吐司魔法袋”售价12.9元,仅剩5份。此外,还有巴黎贝甜、好适口、金凤成祥、原麦山丘、Duki DONUTS甜甜圈等品牌上新,并标注着“随机搭配”“惊喜不同”等字样。除了蛋糕、面点外,还有售价11.9元、19.9元的“鲜花魔法袋”。当日,“剩菜盲盒”资深用户小何以12.9元的价格预约了最近的一家“爸爸糖手工吐司魔法袋”,预约界面显示取袋时间为当日9点30分至21点。

  当天下午,小何前往位于朝阳大悦城的爸爸糖店铺取餐时发现,各类盲盒已经用密封袋装好,整齐地摆放在柜台上。小何拆袋后发现,袋中是“布里奥黄油吐司”,距离保质期还有两天。用小何的话说,“这一袋是赚大了”。爸爸糖价格表上显示,一袋黄油吐司的价格是36元,12.9元大约是正价的1/3。

  小何是“剩菜盲盒”的常客,一年多来,家和公司5公里附近的盲盒店铺几乎被他薅了个遍。和不少年轻打工人一样,小何购买“剩菜盲盒”首先是看中了它便宜,其次是被盲盒的新奇和刺激感所吸引。小何直言,“剩菜盲盒”既省钱又不浪费食物,还能增加惊喜,值得购买。

  “一般都是对折,偶尔也会遇到折扣比较大的餐品。”小何开到过“隐藏款”,在大力喜寿司店里,小何曾花费29.9元开到价值100多元的寿司组合。“一个人实在吃不下,当天我就和另外两个同事一起分享了。后来,那两个同事也参与到了‘剩菜盲盒’的‘开盒’中。”小何回忆说。就种类而言,小何购买的基本都是面点、寿司类的餐品,“一方面平台上出售的以烘焙甜点、简餐轻食、牛奶制品为主,另一方面面点类餐品存放方便、安全隐患较小。”

  惜食魔法袋负责人孙国民介绍,以面包、包子和寿司为主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这些产品恰好是粮食浪费的重灾区。“零食的保质期大多都在半年、一年以上,而烘焙类产品由于短保的特性,注定了货架期很短,因此想要精准控制数量的难度就很大。”2020年中国报告网对中国餐饮业的年度报告中显示,仅烘焙行业每年就会浪费价值232亿元的食物。正如惜食魔法袋的开屏标语“减少食物浪费,应对气候变化”所示,“剩菜盲盒”的初衷就是解决食品浪费问题的同时,让消费者以较实惠的价格买到餐品。

  实际上,“剩菜盲盒”的兴起,还踩在了社会“反浪费”的风口上。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公布并施行,行业及企业也纷纷献策献力。两年多来,政府部门严格执法,各地餐饮企业积极参与,全力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目前,餐饮浪费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检查餐饮服务经营者200.8万家,整改餐饮浪费问题2.7万余个,办理行政处罚案件8986件。其中,广东省已检查餐饮服务经营者16.6万家,1124个餐饮浪费问题均已要求整改;山东省发现存在餐饮浪费行为的餐饮服务经营者1378家次,整改问题1651个。

  在此环境下,“节约粮食”蔚然成风,“光盘”成为新时尚,也促进了“剩菜盲盒”的走红。

  “边角料”经济越来越火

  “剩菜盲盒”正在打开市场。以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剩菜盲盒”小程序“惜食魔法袋”为例,截至2023年5月,该小程序已经入驻北上广深等30余座城市,与超3000家门店达成合作,用户数量超过200万。此外,还有“八点以后”、“米粒盒子”等平台专注于服务特定城市。

  从此前的临期食品,到现在的剩菜盲盒,这届打工人钟爱“边角料”+盲盒的生意。“边角料剩菜”与“盲盒”两个似乎并不同频的词为何能结合在一起?这折射出打工人越发重视情绪价值与性价比的矛盾心理。

  动辄59.9、69.9元的各类IP盲盒很难说便宜,为什么到了吃这一项上,打工人便开始热衷于“捡便宜”?同时是IP盲盒玩家与“剩菜盲盒”消费者的张灵告诉《小康》·中国小康网:“IP盲盒和美食都能让我感到快乐。后者如果能有同品质下更划算的选择,我是非常乐意的。”在几次购买剩菜盲盒后,张灵认为这些食品的味道和正价食品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主要在于选择较少,且需要自取比较费劲。“和IP盲盒一样,一旦购买之后,我就期望着到底能开出来什么餐品。”剩菜盲盒的新鲜感和猎奇感同样为张灵提供了不少情绪价值,“就像淘货一样,你可以花钱买原价的,但如果你能够买到新的且便宜的,就会很有成就感”。

  不难看出,对消费者而言,“与正价商品品质一样”是他们选择“剩菜盲盒”这类“边角料生意”的关键之处。实际是否如此呢?

  以Duki DOUNUTS甜甜圈为例,其在“剩菜盲盒”平台上的价格为“单只5.9元”“两只11.9元”。而线下门店内,一个甜甜圈的价格就在15~25元之间了。其门店负责人表示,店内所售卖的甜甜圈都是当天定量制作,由于每天顾客人数并不固定,因此常有剩余。“甜甜圈当天卖不掉第二天就不能卖了,为了避免浪费,我们便在平台上上线了甜甜圈盲盒。”该负责人表示,店里售卖甜甜圈盲盒并非为了盈利。门店并不会因为售卖盲盒而专门制作多余的甜甜圈,这并不能带来利润,所以并不存在用料不一的问题。

  尽管咖啡盲盒并不是主流,但Whose Coffee还是推出了咖啡盲盒。工作人员表示,推出咖啡盲盒有助于帮助商家解决剩余原料的问题,原价20多元的咖啡,盲盒价格在4~5折。“这并不会亏损,但也赚不到钱,只能补贴一些原料的费用。同时,业内普遍认为,咖啡盲盒这种形式比较有意思,能引流。”

  其实,从商家的角度来看,售卖“剩菜盲盒”也是无奈之举。即便“剩菜”一词的负面含义已经被消解在网络调侃中,但“剩菜”这个概念在中国传统语境中并不算“好听”。许多商家在售卖“剩菜盲盒”前都担心这会影响自家品牌风评,失去老顾客;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的心理难以把握,如若盲盒开得不满意,新顾客很容易将矛头对准品牌,这便得不偿失了。但即便如此,不少商家还是选择了售卖“剩菜盲盒”。一家连锁烘焙品牌负责人告诉《小康》·中国小康网,“剩菜盲盒”对品牌的影响尚未可知,但每天浪费掉的产品是肉眼可见的。尽管我们商家可以开发更多的处理余量商品方式,如晚间直接降价,但这些都不如现在火热的“剩菜盲盒”流量大。

  “安全”是痛点

  事实上,如今在国内社交平台上几乎成为“流量密码”的“剩菜盲盒”,在国外已经流行多时。早在2015年,丹麦一家公司就开发了一款软件:商户通过每天打烊前的临期食品决定剩菜盲盒内容,软件汇总各种商户信息,用户打开软件通过定位,就可以搜到附近的餐厅、烘焙店、咖啡店、超市等不同类型的盲盒,线上预约,线下取货。这款叫Too Good to Go的APP,翻译过来就是“丢了可惜的好东西”。该类盲盒还有西班牙、意大利、印度、比利时等不同“国籍”。

  随着关注剩菜盲盒的人越来越多,关于其安全与否的争议也接踵而至。不同于其他盲盒经济,安全就是“剩菜盲盒”的痛点。“剩菜盲盒”的本质是清库存,部分盲盒使用临期食品,在储存和保质期上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容易带来相关食品安全风险。例如,有商家以次充好把劣质食品放入盲盒谋取不当利益;盲盒内食品搭配不当,导致食品变质。“剩菜盲盒”的安全如何才能保证?

  购买“剩菜盲盒”风险意识不可“盲”。2023年8月,中国消费者协会曾针对剩菜盲盒相关风险作出提示,消协指出,对于面包、蛋糕等焙烤类食品,一旦超过食品保质期容易发生变质,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证,个别商家为了清仓,在生产时间上打“擦边球”,或者将保质日期模糊处理,加大了消费者的权益受损风险。同时,奶制品、肉制品等易腐食品本身保质期限短,而且容易在高温下快速变质,增添了安全隐患。

  而在更早的2023年6月,中消协就曾强调,“剩菜盲盒”作为一种新兴的经营方式,虽然不被法律所禁止,但是必须规范经营,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但在“剩菜盲盒”市场,商家似乎依旧有空子可钻。消费者的日常购买体验,也没有那么乐观。《小康》·中国小康网购买了市面上多款面点类盲盒,其中,现制现售的面包、甜品均未有明确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据悉,按照要求,预包装食品必须在外包装标示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但现制现售的面包、包子等产品在这方面规定还比较模糊。以线下实体商铺为例,多数门店会在盛放产品的柜台上写明生产日期。

  就现制类“剩菜盲盒”而言,尽管餐品是新鲜的,消费者也愿意相信餐品是新鲜的,但不够透明的生产信息终究给了“黑心”商户可乘之机。当然,选择信誉高和口碑好的商家购买“剩菜盲盒”,避免购买来路不明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食品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安全问题不能光凭良心,更应有严格的监管程序。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对于临期产品引发的食品安全担忧,多方应共同努力推动剩菜盲盒长远发展。在政策层面,应制定相关法规与标准,确保剩菜盲盒内食品安全与质量,并鼓励企业采取数字化手段对食品进行有效追踪和管理。在商家层面,应建立严格的食品管理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增强消费者信任度。而消费者也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及产品。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1月下旬刊


作者:袁凯
责任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