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瑞安模式的文化渊源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白益民
知来时路,方明前行途!为什么历史选择了瑞安,为什么恰恰是这片热土孕育出“产商融”的“三位一体”思想,有其文化渊源。
作为全国首家集农村金融(融)、农产品生产(产)和流通(商)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村合作组织,18年来,瑞安农协始终坚持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模式,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数据显示,瑞安农林牧渔产值从曾经的18.2亿元增至如今的45.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翻了两番。知来时路,方明前行途!为什么历史选择了瑞安,为什么恰恰是这片热土孕育出“产商融”的“三位一体”思想,有其文化渊源。
“三位一体”与“三生融合”
2006年,温州瑞安农村合作协会正式成立,确立了“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条块交融统筹城乡”的基本宗旨。其中,“三位一体”便是指农民专业合作(产)、供销合作(商)、信用合作(融)合作共赢的“产商融”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三农”合作化道路。
2011年,浙江省温州市政府提出了“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战略目标,其中“幸福温州”是目标,“三生融合”是战略。“三生”具体是指“生态”“生产”“生活”,生态包括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生产包括创业与创新,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瑞安作为温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在积极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三生融合”的城市规划,推进“城人产融合”。曾长期从事三农工作的瑞安市科学技术协会原主席王文光表示,“我们(瑞安)脚下面积近10万亩的生态农田,未来将是城市的一部分。”
瑞安临近海洋,多滩涂地貌。为了使围垦后的滩涂地可以耕种,古代瑞安农民通过在土地间挖出沟渠,排出土壤内盐碱成分,形成沟渠与农田间隔条状排列的农业景观——“条台田”农业生态系统。如今瑞安则计划融合农业、文化、旅游等元素,以农田为基础,服务城市居民,帮助农民增收。
“三生融合”具体指科学有效地协调“生产、生活、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理念实际上与“农业、农民、农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联性。未来,如何更好地实现突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全面加快乡村振兴的发展,坚持“三位一体”就成了瑞安成功的关键。
事实上,除去现实空间中的“生态”“生产”“生活”外,“三生”也可以从时间维度上进行诠释,即前生、今生、来生。“三生融合”是历史文化积淀与对未来发展的关怀,也是人类生命延续之基因、代际关怀之历史使命。
如果说“今生”强调的是对当下生活的统筹协调,是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模式体现,“来生”则意味着需要努力为下一代人造福,那么,“前生”就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也表明前人辛勤创造和积累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恰是今人幸福的源头和基础。
温州地区的“三井”基因
瑞安地处浙江天台山地区,也就是经济地理中所说的浙东地区,那里正是“三井文化”的诞生和形成之地。所谓的浙江天台山“三井文化圈”,以天台山上的“桐柏三井潭(瀑布)”为中心,北部为宁波、绍兴,西方是金华、丽水,南面是台州、温州(瑞安),东则临东海,即舟山群岛。
“桐柏三井潭(瀑布)”所在的浙江天台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海内外,天台山既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诞生地,同时也是道教南宗的发祥地。数百年间,浙江天台山地区更是逐渐形成了以“儒释道三教融合”为代表的“和合文化”,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浙江天台山的三井文化自然景观主要是由代表“阳”的动态之水(瀑)和代表“阴”的静态之水(潭)构成的“三瀑三潭”景观,是“阴阳调和”“三位一体”这些道家思想文化的自然载体。
温州地区实际上也有着许多“三井文化”的体现,距离天台山桐柏三井潭(瀑布)以南80公里有一处三井潭——浙江温州乐清三井潭,位于浙江温州乐清市芙蓉镇与岭底乡交界处。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王十朋(1112年—1171年)少年时曾居住在三井潭庙里读书,后来考中了状元。
自浙江温州乐清的三井潭向南再行进约85公里还有一处三井潭——浙江温州仙岩三皇井,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仙岩镇境内的仙岩山上。
此外,温州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自古以来便和日本保持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早在唐代,中国商人就开辟了温州直达日本值嘉岛(今日本九州长崎五岛)的航线。公元853年,日本佛教天台宗寺门派创始人圆珍入唐求法期间,便选择在浙江温州登陆,随后北上抵达浙江台州的天台山。
859年,圆珍和尚自浙江天台山求法归国后,因受天台三井文化的影响,正式将比叡山上的“园城寺”更名为“三井寺”。慢慢地,在比叡山三井寺附近就形成三井村。1100年前后,藤原信正移居到三井村,并以此地“三井”为姓,日本的三井家族由此诞生。
17世纪中叶,三井家族率先在日本开展了民间农村金融活动,这种被称为“乡贷”的模式,实际上已经具备了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雏形。19世纪后期,三井家族逐渐构建起“产商融三位一体”的财团组织。事实上,日本农协的“产(农业生产)”“商(贸易供销)”“融(信用保险)”三位一体架构正是脱胎于日本的三井财团。
“重农”不“抑商”
永嘉事功学派,又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等,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浙江温州)地区形成的提倡事功之学的一个儒家学派。以瑞安人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学者提出“事功”思想,反对空谈,强调“经世致用,义利并举”,主张“农商一体”“以民为本”“富国强兵”等思想。
在经济方面,永嘉学派推崇“农商一体”“农商并重”的富民观。厚本劝农,农商并重。他们批评王安石的“青苗”“均输”之法,认为“农”与“商”是可以也应该互补互助的,极力颂扬历史上范蠡、白圭等“勤俭起家”“铢积寸累”的工商富民。
南宋时期,永嘉地区工商业经济发达,出现数量众多的富商、富工及经营工商业的地主,他们要求抵御外侮,维持社会安定,并希望能减轻捐税,主张买卖自由,尊重富人,发展商业。南宋学者祝穆在其所著的《方舆胜览》中就说,温州“其人善贾(经商)”。
因此,永嘉学派“农商并重”的思想自然而然地刻在了温州人的基因里,这也是叶适鼓励“通商惠工”思想的现实根源。后来,也正是“农商并重”“通商惠工”“流通货币”等思想催生了“温州模式”。可以说,追溯历史,瑞安才是“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
叶适认为王业的基础在于“先知稼穑之艰难”,批评封建统治者把农业看作“日用之粗事”,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但其“重农”却不“抑商”。对于“重农”而“抑商”的言论,叶适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叶适认为,应当促进士农工商的共同繁荣,使“四民交致其用”才能实现国泰民安。
事实上,瑞安人叶适提出的“士农工商四民交致其用”思想,正是如今“产商融三位一体”农协模式的基本框架。要想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必须重视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农产品市场的变化,只有真正了解市场、了解商业,才能防止出现“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的情况。
(作者白益民系中国投资协会新基建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绿发会绿色企业工作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2月上旬刊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