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土壤的自然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戴荣里
让有机肥料重回大地,让生物多样性回归自然,尊重土壤自然演变的生态系统,把掠夺自然资源的步履放缓、再放缓,给土壤喘息的机会。
土壤是人生存的依托。土壤的形成离不开自然界的岩石。常年岁月的岩石风化,苔藓和细菌让岩石变成了泥土。土壤与气候有关,南北方土壤的不同,显示出土壤的这种变化。随着多因素叠加,土壤从岩石里分离出来,为植物提供生长的园地,动物也依靠植物而成长,人类更离不开土壤而生存。
社稷坛里的五色土,大体代表了中国土壤的主要颜色。青色土,在东方,多是水漫过的土地;白色土是西部土壤的象征,多旱而少水使西部土壤有盐碱地的白色;红色土是南方土壤的气色,南方多雨而湿润,水带走易溶于水的物质,留下比较多的氧化铁和氧化铝,所以土地呈红色;北方腐殖质形成的土壤,沉淀日久,就成了黑色,这类土壤十分肥沃;中部则是颗粒细腻的黄土,代表黄河流域的土壤特色,适合耕种,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五种土地的颜色,虽不足于涵盖中国土壤的全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却是不争的事实。
土壤的诞生与岩石有关,更与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有关。人是有思想的动物,进入人类世以来,人类的活动在改变着土壤的形态。特别是随着人类自由驾驭各种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土壤的自然形成规律一点点被打破。漫长的转化消失在瞬间,土壤也在加速改变自己的形态。
人类改变着气候,让极端天气频频出现。暴雨、台风和地震的形成,有的应归因于人类的活动。气候变化的结果,会让土壤发生形态转移和结构变化。历史上形成的肥沃土壤,就会重新组合成无法耕种的土壤,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有时就会在一瞬间失去活力。
人类改变着世界。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对自然界破坏最大的见证者。在城市里,更多生命体失去了和谐共生的美好,人类在自我欣赏中远离了土壤所给予人类滋养的生态。城市病的形成,是脱离土壤自然产生的后果。人类在用摧枯拉朽的气势,剥去土壤的外皮而换上混凝土的外衣,土壤被城市一点点剥离掉。
为城市人口提供粮食的农村土壤,为了获取产量提升和得到更多效益,农药和化肥会成为农民的首选,看似在短期内提升了产量,但却污染了土壤,让土壤里的微生物和动物失去了存活的空间。农药残留又会污染地下水,成为人类致病的灾星。土壤,已经无法承载现代人疯狂的掠夺,物理性和化学性的掠夺扼杀着土壤的自然。人类的霸气,已让土壤失去了自我过滤的能力。人类随便改变地形,以此证明自己的伟力,却没想到被改变的土壤构成会报复人类。
人类在漫长的耕种实践里,形成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现代人对土壤的态度,却充满了更多为我所用的霸道。古人尊重大地的方式是否有必要重新考量?让有机肥料重回大地,让生物多样性回归自然,尊重土壤自然演变的生态系统,把掠夺自然资源的步履放缓、再放缓,给土壤喘息的机会。让伴随土壤的气候更美,与之同生的微生物、动物回归到有利于土壤生长的状态。人类应把自然界的万物看作和自己一样的生命,而不是只顾自己高调耍横。
关注土壤的自然,才能赢得人类生存的自然;毁坏土壤的自然,人类最终失去的,首先就是养育自己的土壤。维持生命的粮食、空气和水,也会随之减少或变异,最终将伤及人类自己。
偏向于城市建筑的作家,
动情于哲学思考的工程师。
关注土壤的自然,才能赢得人类生存的自然;毁坏土壤的自然,人类最终失去的,首先就是养育自己的土壤。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2月下旬刊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