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爱情还是精神疾病?医生:春季警惕“桃花癫”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2-27 15:23:27

  近日,20岁小伙星宇(化名)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四川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这几年,星宇一直“为情所困”,认为自己继母的女儿喜欢自己。即使只是在朋友圈来自姐姐的一个回复,在星宇的眼里,也是对方喜欢他的“暗示”。最近星宇的状态越来越差,于是到医院就诊。

  在诊室,医院急性精神科三科主任医师谭樨为这个小伙子作了诊断,其患上了一种名为“钟情妄想”的精神分裂症,也叫“桃花癫”。“已经非常严重了”,谭樨告诉说,鉴于星宇的情况,目前已经安排他住院治疗,大约需要治疗一个月。

  谭樨说,所谓“钟情妄想”,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人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的拒绝或否认,仍然丝毫不质疑对方对自己的“爱情”,反而认为是对方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程度,故而对对方纠缠不已,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一般情况下,至少要两周以上才能确定患者是不是患了“钟情妄想”,星宇的病程甚至有数年之久。

  谭樨介绍,“钟情妄想”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其中,有遗传、心理社会因素、人格特点、大脑神经递质的紊乱等原因。一般认为,这是综合因素所共同导致。

  冬去春来,春天是万物欣欣向荣的季节,然而各类精神疾病的诱病因子也异常活跃。谭樨提醒,春季到,精神疾病就将进入高发期,比如情绪忧郁,精神分裂症、焦虑、睡眠障碍等等,而且一些人群在以前有过此类病的,到这个季节也容易复发。

  谭樨提醒,要切记:“钟情妄想”本质是精神异常的表现,不是思想认识问题,不能靠摆事实讲道理、解释或劝告来改变。当你发现自己的亲朋好友出现“钟情妄想”等精神异常时,应及时带他(她)去求助于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医生,不可顺其自然,讳疾忌医,以免加重病情以至贻误终生。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女子患上“桃花癫”幻想明星爱上自己

1709018495479884.jpeg

▲图源:卡乐图片 宁颖 摄

  去年4月初,长沙一女子患上“桃花癫”,时而躁狂时而忧郁,家属诉说患者连续几天不睡觉,有时特别兴奋,说话不停,穿着夸张,幻想某个电影明星爱上自己;有时又忽然莫名流泪哭泣,不与任何人说话。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慢病管理科副主任、国家一级健康管理师蔡亚宏进行了解答:“桃花癫”其实是一种双极性的情感疾患,特性为躁狂与忧郁交互发作。由于高发于春季,春季桃花盛开,所以民间称之为“桃花癫”。该病的躁症好发在成年期,有些人会疯狂购物、开快车等,而当患者处于情绪低潮时期,会表现出绝望和自卑,不愿做任何事,甚至包括起床。

  女子婚前性情大变竟然得了“桃花癫”

  2021年3月,福建福州的林女士突然脾气变得暴躁,稍有不顺心就骂人,还时不时发出傻笑声,几天几夜不睡还自言自语手舞足蹈,家人赶紧将她送医,经过医生诊断,林女士竟然得了“桃花癫”。

1.jpg

▲图源:看看新闻

  林女士对医生说:“我最近要结婚了,我给你看下我老公。帅不帅?帅不帅?还有更帅的!这个,我配得上他吧!”

  林女士家住闽侯,经人介绍,与邻村的一男子相亲,后来两人关系直线升温,发展到了订婚的阶段,但在婚期前林女士突然急性起病,每天都特别开心,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还时不时发出傻笑声,见人就说自己找了个帅气的老公。

2.jpg

▲图源:看看新闻

  林女士问医生:“医生你看我这个指甲好不好看?我每个星期画一个颜色的,五颜六色我都试过去,我家里还买了一袋的口红,我每天都画一种颜色,我上午跟下午都要涂不一样的。”

  林女士的家人说,林女士每天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劲,天不亮就出门干活去,每天只睡3-4个小时。家人察觉她出现异常后,将她送到医院。经医生诊断陈小姐得了双相情感障碍,也就是我们民间所说的“桃花癫”。

  医生提醒:春季高发

4.jpg

▲图源:卡乐图片 贾琼 摄

  福州空军医院神经外科袁邦清主任介绍,我国民间素有“菜花黄,痴子忙”的说法。因为每年3月至5月,是人情绪最差、最不稳定的季节,也是精神病发作的高峰期。进入春季后,人体代谢开始增加,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发生变化,容易造成首次精神疾病发病,而那些曾经患过精神疾病的人容易复发。

  袁主任补充说,精神病的发作有先兆,如入睡困难、早醒;无故焦虑、恐慌、整日心神不宁、坐立不安、疑心重;工作、学习、家庭活动中遇到麻烦;社会活动交往困难,寡言少语,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经常发呆,自言自语;懒散,个人卫生需要督促等。

  袁主任提醒此类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要关注患者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如出现上述反常迹象时,要及时就诊,遵嘱服药。

  (中国小康网微信公众号综合红星新闻、长沙晚报、看看新闻、福州晚报)

  编辑:周经韬

  审核:田苑淯颖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王一
来源:中国小康网微信公众号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