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县域样本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2-29 16:01:19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煦

  智慧城市不仅能够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在应对环境变化、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QQ浏览器截图20240229154549.jpg

摄影/杨见文

  智慧城市是以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生活更美好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和有效、科学的信息处理,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形成低碳城市生态圈而构建的新形态城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智慧城市已成为今后城市规划的新方向。

  2023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投资持续增加,技术不断革新,主要发展领域包括智慧政务、智慧应急和智慧交通等。智慧城市不仅能够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在应对环境变化、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展望未来,以人为本,城市数智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和技术创新多元化发展,包括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兴技术的深入应用,将使城市服务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2023年12月,智慧城市入选“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词”。近日,《小康》杂志社借助中国数据情报公司数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独有的开源情报分析大数据平台,对全国除直辖市所含区与港澳台地区以外的2757个县域行政单位进行了大数据筛选,找出了100个独具特色的智慧城市典范样本。其中,比较受关注的有20个样本,它们分别是: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

  苏州四城备受关注

  亮点:大数据+智慧,创新应用一骑绝尘

  前不久,2023年度中国智慧城市奖项评选颁奖典礼,昆山市获“2023中国领军智慧县级城市奖”。

  作为昆山城市门户,鹿路通已建成由双中心构成的“高可用、高并发”城市平台,汇聚实名认证用户超600万个。同时,该平台积极拓展智慧城市创新应用,按照“一个信息平台、一套服务体系和管理规范”的思路,成功打造昆山智慧停车服务平台——“牡丹停”,实现昆山全市停车“一张网”,提升群众停车便利度、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整体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牡丹停”高效整合车场查询、泊位查询、停车诱导、无感支付等功能,在停车资源配置、车位使用率、周转率等方面持续发力,有效缓解停车资源错配、车位缺口等问题,以“小车位”换取“大民生”,同时有效弥补原先车场管理的薄弱环节,实现停车资源在不同规模、类型车场之间的统一调配。

QQ浏览器截图20240229154622.jpg

前行 江阴市正在运用数字技术,发挥城市“一网统管”作用,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创新。供图/受访者

  目前,该平台已接入472个停车场和100200个泊位,使用了地磁、路侧停车装、巡逻车、PDA收费终端、一体化闸机等设备。相关设备覆盖昆山市封闭停车场和路侧停车场,均实现与停车云平台联网,其中有216个停车场和57条路段实现了无感支付。

  本次受关注的苏州市姑苏区已连续两年入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创新提出“古城细胞”治理理念,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古城保护、网格治理、联动指挥、社区服务的赋能作用。围绕古城 14.2 平方公里,以“绣花功夫”实施街坊信息普查工作,建立健全保护对象全息档案;以“工匠精神”实施文物建筑三维建模工作,精确还原文物建筑全貌和主要构造。全面开展“姑苏 CIM+数字孪生古城”建设,实现全主体映射、全要素感知、全场景赋能,提升信息化成果在文物保护和城市更新的实践应用。

  姑苏区建设“全要素网格通”App,网格员可实时对问题事件和基础信息进行巡查、发现、采集、上报、核查等全流程作业,将网格治理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建设社会综合治理“一标多实”数据应用平台,以二维码“数字门牌”为基础载体, 汇聚基层治理资源,促进综治网格和警务网格深度融合,构建基层治理“一张网”,携手保障社会安全。同时建设城市运行联动指挥平台,搭建区域全覆盖的联动指挥“中枢”。建设视频共享平台和感知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统筹管理各类视频、感知设备的建、管、用。建设集语音、数据、视频、业务流和协同能力于一体的融合通信系统,实现对基层专业人员力量的统一调度指挥。深度整合街道一体化平台和街道联动分中心平台,将指挥调度能力下沉至街道分中心及联动工作站,实现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联动, 推动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落地生根。

  而苏州市吴中区将大数据融入吴中政府监督、产业建设、民生治理之中,用实际行动演示了何为以数治市。至此,一幅吴中数字化新区建设的画卷正在娓娓铺陈开来。随着互联网、电子政务的发展,吴中区各政府部门、各公共事业单位都加大了信息化建设投入,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资源内容逐渐丰富,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这种快速发展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各自为营的现象比较严重,并呈现出多种多样、存放地点分散、传输方式不统一、获取方式也各不相同等多种问题,造成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各种公共信息资源难以共享。

  有感于大数据的强大功能,吴中区打破重重壁垒,最终制定了“大数据+智慧吴中”三年行动计划。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吴中区深度利用政府及社会数据资源,促进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政府办事服务效率,避免重复投入,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解决目前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的难题,推动“大数据+智慧吴中”的整体发展,最终通过大数据运用实现政府数据资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苏州太仓市十分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将智慧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社会民生各个方面。此前出台了《全面推进数字苏州建设太仓实施方案》,旨在加快推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三位一体建设,做到数字化基础设施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持续壮大和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并提出高水平建成若干个特色产业创新集群。如今,太仓在数字城管、智慧停车、智慧城市双网融合等城市智慧化建设和管理方面已经取得成效。

  太仓市还建设了首条智慧化道路,作为太仓首条试点智慧路灯样板道路,工程采用合杆设计,全路段使用多功能交通一体式综合杆,集成路灯照明、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监控、路名牌等设备,实现交通、公安、通信的资源整合。同时,搭载智慧屏,预留5G设备接口,实现视频发布、无线互联等多种功能,推动城市服务与城市管理的智慧化。

  “智慧+”助力深圳龙华

  亮点:“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城区”三位一体

  此次受关注的深圳市龙华区,近年来,主动拥抱数字浪潮,率先确立以数字化发展为核心的战略路径,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城区”三位一体的“数字龙华”。尤其是对“智慧+”城市治理进行积极探索,在探索数字治理应用场景、全面开展数字城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便民无小事。龙华区创建1分钟码上办“指尖服务”、3分钟红色卡口“便民服务”、10分钟党群阵地“暖心服务”、30分钟奋斗文化“人文服务”以及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推广提升“一社三会”“书记茶话会”模式,上线“书记茶话会”应用,全区累计举办“书记茶话会”810场,收集民生诉求1946条,这种轻松自如、平等对话的方式受到群众欢迎和好评。

  推广“城市眼睛”“时间银行”“积分超市”等项目,建成16个“暖心柜”,精准服务新就业群体和困难群众,成立45支数字治理“小蜜蜂”义工队,组织开展交通安全、文明创建等系列活动,让新就业群体从城市治理的旁观者变为热爱社区的参与者。

  龙华区大力推进民生诉求一网统管,升级@龙华——“民意速办”平台,整合12345热线、信访等12大类民生诉求渠道,出台《龙华区“党建引领数字治理”统一分拨平台管理办法》。强化风险预警管理,推广AI网格员,AI赋能上万路视频摄像头,智能识别城中村消防通道堵塞、机动车违停、非机动车乱停放等隐患事件,识别率达90%以上。健全月报、周报、日报事件研判分析机制,为各层级决策指挥提供参考。此外,龙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探索数字治理智慧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累计上线“数字抗疫”、生命关爱中心等45个智慧应用场景。

  目前,依托数字孪生基座建设智能决策中枢,龙华区开展了“智慧流调”、工程项目“规建管用”、自建房隐患排查、消防管控、水务应急管理等未来城市场景实验,并依托项目建设的配套运行环境,探索孪生城市建设运行机制,助力分析龙华区在交通出行、人口、产业等方面的规律和趋势,揭示城市治理短板,为龙华区“雾治理”提供智能支持。

  近年来,龙华区政务服务也在不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数字化能力融入到政务实践的场景中。一方面,推动政务服务电子化改革,全市率先推出15项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累计惠及辖区近11万居民。另一方面,实现140项事项“无感申办”、447项事项679种情形“不见面”审批,电子证照调用次数超过156万次,位居全市第一;推出99项无人工干预“秒批”,业务量突破30万件。

QQ浏览器截图20240229154650.jpg

  江阴打造“数字城市”

  亮点:建强“城市大脑”,发挥“一网统管”重要作用

  前不久,江阴召开2023“数字江阴”推进大会。人工智能、智慧管理、工业互联……透过大会这扇窗口可以看到,在江阴,数字经济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江阴市大数据管理和政务服务局局长江国虔说:“我们将以此次‘数字江阴’推进大会为契机,充分发挥‘数字江阴’建设牵头统筹作用,加快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持续注入数字政务新动能、稳步提升数字治理新水平、不断丰富数字生活新场景、全面构建数字生态新体系、全力打造数字基建新引擎,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示范新征程中奋力谱写‘数字江阴’建设新篇章。”

  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建强“城市大脑”。江阴市城运中心主任薛松表示,中心始终把市民需求作为第一出发点,不断提升智慧城市的民生“温度”与生机活力。

  薛松说:“市城运中心将持续建好用好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做实联勤联动指挥,发挥12345‘一号总管’作用,推动各部门快速联动、高效处置,充分运用‘城市之眼’视频监控和‘城市之感’物联感知平台,提升对城市潜在风险的预警感知能力,做好辅助研判决策、做强数据共享赋能、做优智慧应用监管,全面助力‘数字江阴’建设。”

  数智惠民,擦亮百姓幸福底色。近年来,江阴市民、企业单位都有这样的感受:办事不用携带过多证件、小事可直接线上办理、项目审批有专员全流程服务……一个个智慧城市愿景从理想照进现实,稳稳托起民生幸福。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江阴正快马加鞭建设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契约城市建设既可有效降低企业合约签署及管理成本,又能帮助企业建立积极引领数字化建设的标杆形象,已成为企业降本提效、防范风险、深化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抓手。江阴市数政局在推进契约城市建设过程中,除了为企业提供电子公证合约签署和电子公证人资管理系统,在便捷签署的同时解决企业发生纠纷后举证难的问题,还利用电子公证技术和可信数据能力输出,联合银行创新上线“区块链+公证监管账户”,解决在不动产交易中买卖双方互不信任的问题。

  惠企便民打造数字政府新亮点。近年来,江阴持续擦亮“澄心办·办澄事”营商品牌,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及时更新专班服务项目清单和“拿地即开工”储备库,助力重大项目早拿地、早开工;积极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紧扣个人、企业、项目“三大全生命周期”,不断充实服务内涵;扩大电子证照应用范围,积极落地身份证、营业执照、出生医学证明等电子证照,在网络端、移动端、自助端等渠道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数字政务日渐融入人们的生活。

  数字连接无限未来,建设数字政府是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必由之路。市数政局将深入实施“一网通办”三年行动计划,依托城市数据底座,应用统一支付、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统一智慧物流、统一电子公证、AI智能预审等,从个人、企业、项目三个维度不断深化全周期服务,对单事项通过全流程电子化,对多事项按照“一件事一次办”,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不断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

  目前,江阴市正在运用数字技术,发挥城市“一网统管”作用,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创新。2023年,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重点培育社情民意分析平台、智慧社区等10个重点运用场景,实现城市管理的精准高效。

  全域智治撬动杭州三地

  亮点:全域智治、一码速达,数字赋能现代化

  浙江杭州,数字之城;杭州滨江,创业热土。2022年,高新区(滨江)获评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第一名,自2022年8月启动“民呼我为·滨安码+一网统管+基层智治系统”建设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坚持“条抓块统、整体智治”理念,通过机制重塑、业务协同、数字赋能等途径,探索具有滨江特色的“1+6+X”基层治理模式。

  高新区(滨江)“1+6+X”具体指,“1”的“一网统管系统”带动“6”的指挥调度中心、事件任务中心等六大中心建设,并以“X”个分布在政治、经济、法治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形成立体、全域、全联动指挥作战体系。

  数据跑腿主动靠前服务,高新区(滨江)更将参与社会治理的大门向全区居民打开,辖区内目之所及的不少地方贴有“民呼我为·滨安码”,只需拿起手机扫一扫,群众反映就可“一码速达”。

  “人、房、企、事、物”等社会治理基础要素尽在掌握中,基层智治综合应用作为街道、社区、网格的事件流转中枢,受理端依托滨江发布等掌上终端,实现一般事项智能交办、高频“一件事”分类流转、疑难复杂事项联动处置,平均每个事项由2.89个部门协同处置;已完成5.1万余个事件的协同处置,涉及部门、街道、社区等联动单位52个。

  此前,由杭州西湖投资集团新基建公司开发建设的“西湖区委区政府全域智治中心”入选“2022年度智慧城市运营优秀案例”。

  据了解,该平台打造了覆盖西湖区312平方公里的二、三维CIM地图,综合集成应急值守、楼宇经济、防汛防台、未来社区、疫情防控等区级应用场景,接入西湖区各类事件信息和基础资源信息,直接服务西湖区20多个部门以及11个镇街。

  西湖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上线后将有效降低政府数字化建设资金成本,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能力,进一步促进数字赋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一步,西湖区还将充分发挥该平台的优势,在智慧城市领域中持续发力,积极探索以数字孪生、全域智治等为核心的智慧城市综合治理和服务新模式,提供更加高效、更加完善的技术服务,推动智慧城市高品质发展。

  近年来,数字化改革撬动了余杭区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具有余杭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应用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不断涌现,余杭在数字化改革主跑道上跑出了自己的风采。

QQ浏览器截图20240229154732.jpg

优化 南昌县推动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摄影/肖茂员

  此前,余杭区获评全省数字化改革综合评价五星等级,主动承接建设的“法治政府建设监督”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i·履职”“平安风险预测预警防控”“数智大市场”“良渚遗址5000+数智平台”“特定行业准入应用”等在全省应用推广。

  作为华东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杭州农副物流中心日均车流量超过6万辆。数智市场项目工作人员说:“长途进货的车辆体积较大,它在车上占道或者拐弯的时候,对整个市场的交通影响比较大。通过数字化手段填报信息,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现象,司机的体验也更好。线上预约成为常态后,集装箱车辆进场时间由原来每辆车4分钟下降为10秒钟,拥堵情况大大缓解,市场管理方也可以根据每日预约量进行人员调配。”

  去年6月,“数智大市场”正式上线,通过数字赋能,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有了更大保障。在杭州五和肉类交易市场,摊主只需打开“五和肉批”小程序,输入重量、单价等信息,再轻轻一扫采购商的二维码,一张电子票据便自动保存在了双方账户中,成为食品安全溯源的重要一环。

  “对用户来说,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平台需要切换不同的二维码,极为不便。前不久,“余杭一码通”正式上线运行,让“万码奔腾”的局面得到缓解。余杭市民只需打开杭州市民卡App,进入“余杭一码通”,即可拥有唯一的数字身份“码”,在交通出行、政务服务、体检健康、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应用,轻松实现“一码在手,畅通无忧”。

  南昌县聚焦“智慧民生”

  亮点:以民生为抓手,全面优化城市智慧治理

  近年来,南昌县致力打造县域智慧城市,提出“智慧南昌县”的发展战略。2019年,该县率先成立县级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深度融合,助推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改善城市治理和服务。

  “自带Wi-Fi、刷脸取纸、太阳能发电供应热水洗手、智能系统可根据如厕男女数量动态“切换”男女厕位……在南昌县的智慧公厕,许多“黑科技”在公厕里显现,厕所不再只有“解决内急”的单一功能,而是被赋予了更多民生内涵。为优化城市智慧治理,南昌县依托“03专项”试点示范应用,推动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2019年,该县建成了“智慧南昌县”监测分析中心一级平台和智慧环保、智慧水务、智慧工地、智慧公厕、智慧照明等八个系统应用,整合和建设覆盖全县九个行业的监测站点,安装物联网终端设备15800个,形成了立体在线监控网络,累计完成八个部门、十余类信息、3.8亿条监测数据的归集共享,数据日增长量近100万条,城市智慧治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手机一开,说办就办。”在手机App上当地群众可以通过支付宝搜索“赣服通南昌县分厅”,在线办理包括不动产、公积金、社保、医疗等多达68项本地服务和28种电子证照。

  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智慧政务水平,南昌县在全市率先上线运行“赣服通”南昌县分厅,分厅接入的证照种类全省最多,服务数量全市最多。部分高频事项实现网上查询、预约及办理,推进审批服务“网上办”“预约办”“自助办”,做到“一网通办”“指尖办事”。

  在凤凰沟4A级景区智慧旅游厕所、智慧停车场、综合指挥监控中心,园区音响系统、4G信号、Wi-Fi全部覆盖……“智慧景区”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对景区主要景点、道出入口实时监控,准确地掌握景区人车流信息。

  在各级县属医院,“智慧医疗”通过新建或改造提升县属医院HIS、LIS、PACS系统,推进了自助服务和简化支付结算服务系统建设,实现了院内科室之间数据共享、服务协同,自助挂号,检验报告自助打印,网上支付和银联刷卡等功能。

  在乡村学校,“智慧教育”通过“互联网+”及大数据创新,将优势教育资源延伸到乡村,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推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在普通居民小区,“智慧平安小区”通过人脸识别系统、门禁系统、车辆进出识别系统、烟感报警系统等,搭建起智慧小区平台,采集小区人口基础信息,为公安机关基础信息采集、侦查破案、治安管理和服务群众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项项数字、智能技术的运用正使“智慧民生”在南昌县取得便民惠民的成效。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3月上旬刊

  

  

作者:郭煦
责任编辑:王一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