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催化新质生产力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 | 《小康》·中国小康网 王际娣
2024年广东省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数量超过一半。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台加速成型,粤港澳三地携手催化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推进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发展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广东不断强化重大平台项目支撑,突出抓好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牵引带动全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强化重大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在“新春第一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词,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何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从“新发展阶段”到“新发展理念”到“新发展格局”再到“新质生产力”,最终的落脚地还是在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的建设上。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表示,今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数量超过一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4大类产业汇集项目370余个、年度投资额约1500亿元。
今年,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将继续推动,为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主战场作用,粤港澳三地携手催化“新质生产力”。
重大项目一半是产业项目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大力推进“制造业当家”,是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一个个产业大项目落地,成为高质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强大引擎。
今年广东省安排的1508个省重点建设项目中,产业项目数量超过一半。当前,全省上下形成强烈共识: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新的一年要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的新广东。
在粤西,2月18日,广东湛江的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又恢复了春节前的热闹景象:办公楼里,人们步履匆匆,开始了新一年的各项工作;建筑工地,超过500个标准足球场的黄土地上,管道纵横交错,工程塑料装置、热塑性聚氨酯装置正有序工作;在粤北,韶关翁源新江镇创新原料药产业园一品红原料药项目,现场,厂房已完成全部工程封顶,相关设备正逐批次进场,工人们分工合作、加紧安装设备,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原料药生产及研发创新基地雏形已现,竣工指日可待。
随着《河套规划》的发布,以横琴、前海、南沙和河套为主的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体系框架更加清晰完善。图为广州南沙
今年开年,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茂名港博贺新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刚刚结束春节假期的工人们穿上蓝色工作服奔赴码头,开展水工结构和桩基础施工,长长的管廊桥延伸出海。
“我们将发挥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指挥部机制作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问题,并组建重大项目督导服务组,年度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由省跟进服务、1亿元以上项目由市跟进服务,扎扎实实推动这批项目加快建设、尽快投产见效。”艾学峰说。
总体来看,创新布局方面,将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统筹推进深圳光明、东莞松山湖、广州南沙三大科学城建设,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优化布局,构建深港河套和粤澳横琴“两点”、广深港和广珠澳“两廊”的创新格局。抓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联合香港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研资金等创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动。围绕提升战略性产业创新能力,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5G、集成电路、纳米、生物等四大产业创新高地,加快推进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布局建设,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支持更多的创新主体建设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
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方面,目前国家在广东省布局大科学装置10个、工程研究中心6家、企业技术中心129家,数量居全国前列。“我们将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计划清单,重点抓好国家‘十四五’规划布局我省的5个大项目,推动‘鹏城云脑’网络智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积极探索在重大设施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沿途下蛋’,服务产业发展。”艾学峰介绍称。
基建项目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过去一年,广东重大项目中,除了重点布局先进制造业领域外,另一个重要投资方向落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全省共安排991个重大项目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深中通道主线全线贯通、黄茅海跨海通道五座主塔完工、狮子洋通道全面开工建设、全年通车里程约104公里……2023年,广东交通集团重大项目建设势如破竹,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不断打通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任督二脉”。
广东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小华表示,2024年,集团计划建成投产深中通道等8个项目约242.7公里,续建黄茅海跨海通道、狮子洋通道等13个项目,助力畅通大湾区交通“内循环”。
人勤春来早,广东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建设者铆足干劲施工忙。今年,清(远)花(都)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迎来新年“开门红”,1月完成投资超3亿元,顺利完成月度投资计划。项目党支部书记张泽鹏表示,春节不停工,干劲不放松。春节期间,北江特大桥4个桥梁主墩有3个工点不停工,300余名建设者将继续坚守岗位,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截至1月31日,清花高速项目已完成桩基6700余根、盖梁909片、墩柱3470根、涵洞160座,全线四个智慧梁场全部投入使用,日产梁超过17片。
城市基础建设是经济腾飞的基石,除高速公路建设外,海港、机场、铁路等交通项目也在同步推进。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中国民航、广东省和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中国民航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机场改扩建项目,计划于2025年建成投产。完工后,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2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380万吨,终端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4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600万吨,客货吞吐规模将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2024年,珠海将持续推进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珠海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珠海港高栏港区国能散货码头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优化提升港口航线布局和货物集散功能,加强与海运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构建陆海新通道。
而2023年6月30日动工的惠州港荃湾进港航道等级提升工程,在2023年最后一天达到通航需求,建成后,将大大提高荃湾港区的综合服务水平,满足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需求,推动大亚湾开发区实现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的发展目标。
河套与三大平台并肩构建发展新引擎
2023年8月8日,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积极主动与香港园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广东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横琴、前海、南沙作为粤港澳合作的三大平台,凝聚粤港澳三地之力,吸引全球发展机遇,河套合作区加入“朋友圈”形成四大平台,这将正成为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新发展阶段迸发出新活力。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在2023年末总结,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呈现三大合作成果:一是“软联通”、“硬连接”有很大进展,基础设施互通加快推进,规则衔接、人员流动加快;二是平台对接融合发展在加强,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台加速成型;三是湾区的创新协同、高质量发展在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融合集群发展。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地处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处,位于深圳河两侧,面积3.89平方公里。推进河套合作区建设,既助益于提高深圳这座创新之都的发展能级,也有助于香港借科创引擎重塑产业新发展格局,拓宽香港青年社会向上流动的渠道,改善香港青年经济民生,从而成为香港青年逐梦大湾区之新领地。
河套合作区“入群”之前,2023年,三大平台携手发挥了重要动能。艾学峰表示,“要扎实推动横琴、前海、南沙三个平台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任务落地落实,推动三个平台在改革开放上当先锋、在吸引外资上挑大梁、在制度创新上做尖兵。”
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三大平台地区生产总值总计超2200亿元,进出口、吸引外商投资、实际使用外资增长明显。其中,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34亿元,同比增长3%;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3.1亿元,同比增长15.8%;综保区进出口额实现1096.7亿元,增长13.9%;南沙自贸片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058.35亿元,同比增长4.1%。
接下来,广东将强化重大平台项目支撑,锚定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突出抓好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强化重大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台加速成型,粤港澳三地携手催化“新质生产力”。图为前海石公园 王际娣 / 摄
加强机制对接“软联通”
加强互联互通,协调发展,加强机制对接是关键。近期,四大平台接连发出信号,全面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2023年12月21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简称《前海规划》)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简称《横琴规划》)发布,深港、琴澳合作再上新台阶。
其中,《横琴规划》从民生配套“硬基础”到民生融合“软连通”全方位覆盖,分别通过就业创业、住房、教育、医疗、文体、社会保障等六大方面,聚焦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就业生活等领域堵点问题,丰富琴澳一体化发展的内涵。
《前海规划》则进一步深化金融业开放创新,还新增或细化了对会展业和商贸物流业、科技服务业、专业服务业、新型国际贸易、现代海洋产业等的规划部署,体现了对前海“扩容”的全面考量。
除了上述规划外,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也发布了发展规划。2023年12月21日,“湾区认证”首批项目公布仪式也在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举行。粤港澳三方共同公布了覆盖工业消费品、农食产品和服务业三大领域15项“湾区认证”项目,“湾区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湾区认证”标志正式启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据了解,“湾区认证”所有项目的实施规则和依据标准均由三地共同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指标满足三地市场准入要求,具体项目由三地共同组织实施,实现“一次认证,三地通行”。
1月19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24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南沙将加强与港澳在投资和贸易、市场准入、政务服务、法律服务等方面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促进各类要素跨境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四大合作平台加速成型,让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程度越来越高,三地携手催化“新质生产力”。珠海横琴着力实施特色产业牵引工程、要素跨境流动工程、民生深度融合工程“三大工程”。在精准实施“特色产业牵引工程”方面,横琴将积极构建“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产业联动发展新模式;同时与澳门、珠海联合组团赴日韩、东南亚、葡语系国家招商。
为加快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前海加强“扩区”统筹,重点开发建设海洋新城、深港国际服务城、大铲湾腾讯科技岛等片区,以有效投资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这里被称为“内地法治最开放区域”,全国首座国际仲裁大厦中,已进驻着深圳国际仲裁院总部,以及国际商事调解、域外法律查明、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机构。开放的政策、完善的互联互通体系,让越来越多外资选择前海。当前,前海正高标准启动建设的风投创投、融资租赁、天然气贸易、跨境电商、涉税服务业、高端智库等首批“六大集聚区”,为企业集聚成势提供优质载体,助力新经济、新业态加速发展。
南沙在产业发展方面对科技创新、元宇宙、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离岸贸易、外商、外贸等领域精准施策。未来五年,南沙预计将投入超过200亿元,全周期、分层次地精准支持企业、人才发展,将为南沙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3月中旬刊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