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3-17 10:11:36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 |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张玉荣

新时代新征程,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新的实现形式和载体支撑,“百千万工程”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现实途径。通过“百千万工程”牵引,广东省在百县的点上、千镇的线上、万村的面上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

  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的新征程中,广东努力补齐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短板。“百千万工程”的核心和关键就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在破解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等难题上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创新,以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

  在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广东省省长王伟中表示,广东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开启新图景。“百千万工程”一年开局起步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强县促镇带村如火如荼,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其兴可期。

  强县:壮大县域经济

  2023年2月,《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从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以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伟对此表示,如何全面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在现代化新征程上阔步前行必须回答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广东抓住县域这个重要发力点,实施创先、进位、消薄行动,大力发展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等强县富民产业,推进33个县域商业示范县建设,新增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2个,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亮点纷呈。

  针对如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这一命题,广东各县纷纷交上了自己的答卷。惠州博罗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电子信息、新材料、电动车、生命健康和新能源、新型储能的“4+1”现代化产业体系。主动承接穗深莞优质资源外溢,引进的一批重大项目、外资项目加快建设投产,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初具规模。江门鹤山全力推进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抢抓政策机遇,大力推进省硅能源产业基地园区各项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其中,鹤山隆基绿能项目是全球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在华南地区的首个制造基地、区域中心级项目,首期投资45亿元。

  广东的工业强县(市)拥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不仅在电子、服装、机械等传统制造业领域有着深厚积累,也在新兴产业不断拓展,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朱伟表示,要推动县域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打造一批高水平产业转移承接载体,支持各县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增强县域造血功能。

image.png

云浮市新兴县太平镇打造高品质、独具特色的“美丽圩镇”。

  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全面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引导各县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走好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打造好22个典型县(市、区)、培育更多典型县(市、区),创建更多经济强县。壮大工业经济,推进工业入园,支持与当地主体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产业园区提质增效,重点扶持一批十亿元级企业、建设一批亿元级项目。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培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培育成为大城市的卫星城。优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一批县级商贸中心、镇级商贸网点,加快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建设。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补齐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环境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设施和产城融合等领域短板,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县域是“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要乘势而上、加速破题,以攀高比强、跨越赶超的劲头角逐县域经济新赛道。

  促镇:打造圩镇典范

  镇域不仅扮演着连接县城与农村的关键角色,也是广东“百千万工程”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今年2月,广东召开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城镇建设动员部署会,提出一系列目标:建设一批美丽圩镇省级样板、发展壮大一批中心镇,支持区位优势好、发展势头好的中心镇建设成为县域副中心,并引导一批建筑业企业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

  走进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太平镇,一幅清新宜人的景象映入眼帘:整洁的临街商铺、具有独特特色的民居外立面,以及充满浓厚红色文化的街道。太平圩镇是云浮市高质量推进美丽圩镇建设的生动体现。当地共投入21.49亿元用于圩镇建设,打造了一系列高品质、独具特色且可复制的“美丽圩镇”典范。

  广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112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广东各地根据各自的情况,积极发展中心镇、专业镇和特色镇,全力提升其发展水平,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2023年3月,广东省启动了佛山国际陆港项目,以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为核心,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物流需求。作为工业重镇,狮山计划在多个方向取得突破,包括整体规模、制造业、企业矩阵、产业结构、共同富裕、政务服务等领域。同时,该镇推出了覆盖产业、城市、人才和文化四个领域的“狮+”计划,以全力推动佛山战略新产业中心和佛北城市中心“双中心”战略的落地和实施。

  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聚力提升城镇建设能级。建设好110个典型镇、新培育一批典型镇,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培育更多全国经济强镇。开展“五美”专项行动,推进圩镇环境整治和品质提升,推动农贸市场提档升级,统筹镇村连线成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因地制宜建设美丽圩镇。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统筹开展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整治和利用。深化驻镇帮镇扶村,继续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带村:推进全面振兴

  广东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全省各行政村(社区)在“百千万工程”落地实施过程中,均抓住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等重点,一批符合地情实际的发展新思路、新模式陆续涌现。

  每年3月,在广东省最南端一处被称为“菠萝的海”的地方,车辆排成长队,人们忙着采摘、打包和运输。数据表明,徐闻县已售出超过六成的菠萝鲜果,市场行情稳定。广东的产业富农正在逐渐将美丽乡村变成了“美丽经济”。在海丰县赤坑镇仁家村的“人家”休闲吧,美丽的茅草亭、休闲椅、小方桌等设施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该休闲吧的兴起源自广东省海丰县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积极推动。仁家村,作为该示范带的重要支点,自示范带计划实施以来,一系列重要工程积极落地,包括生态美丽宜居乡村精品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以及绿美乡村项目,这些工程使村庄焕发出崭新的面貌,绿化、美化和亮化水平大幅提升,如今已成为海丰和汕尾乡村间最引人注目的明珠。

image.png

  湛江市徐闻市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做文章,菠萝的种植面积约 35 万亩,成为闻名遐迩的“菠萝的海”。

  近年来,广东还致力于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建设现代化的乡村产业体系。目前,全省建设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涵盖了丝苗米、荔枝、菠萝、柚子、蔬菜、畜禽、水产等广东特色主导产业。同时,广东也致力于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将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特色种养、林下经济,培育预制菜产业,发展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加快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推进乡村产业带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机装备研发推广,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深入实施“粤强种芯”行动,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抓好“菜篮子”农产品稳产保供,强化生猪等稳定供给,让老百姓餐桌更加丰盛、更有保障。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选育标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各1000个,发挥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体系作用,打造更多叫得响的“粤字号”强村富民农业品牌。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统筹落实乡村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农房风貌规划,培育好1062个典型村(社区)、新培育一批典型村(社区),打造一批现代化岭南新乡村。抓好农村厕所、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三大革命”,以超常规力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村施策选择治理模式,力争年底前治理率超75%。实施乡村补短板工程,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超50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旧桥梁240座,推动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率提升至87%,让父老乡亲喝上“放心水”。强化乡村治理,发挥好村规民约作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滋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image.png

  目前,惠州市博罗县电动车产业集群化态势发展良好,珠三角、长三角一带的 20 多家强补链支柱型、骨干型项目汇聚这里,形成电动车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

  县镇村:一体化发展

  为实现更加均衡、可持续的社会进步,广东正积极探索县镇村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

  曾经偏僻的小山村——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麦村,如今焕发出乡村振兴的生机。这里的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得益于黄埔区积极推动的农村“厕所革命”和“万里碧道”建设,加强了景观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个例子不仅在麦村有所体现。在全省范围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迎来了显著提升,包括全省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百兆光纤、乡村广播电视网络全覆盖等。这些改善措施缩小了城乡差距,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城市立体交通也在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广汕汕高铁、广湛高铁等通车运营,实现了“市市通高铁”,深江铁路、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加快建设,全省“3+4+8”世界级机场群和世界级港口群也正在形成。这些交通网络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城乡一体化,为资源要素的流动提供了更多机会。

  然而,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硬件基础设施上,还包括公共服务等软件基础。为了弥补这些短板,广东省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强调要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下乡,从而提升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建成规范化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全省村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各类体育场地超过31万个,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拉近了城乡差距。

  县镇村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得到了广东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广东省规划院党委书记、院长邱衍庆认为,“百千万工程”旨在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和发展模式。总体发力点是县域,关键连接点是乡镇,引爆切入点是乡村,突出的重点是县镇村如何一体化联动以及城乡要素如何顺畅流动。在他看来,“百千万工程”不仅需要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更需要充分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从城镇群、都市圈和县域三个层面加强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的通盘考虑。

  2023年以来,省级层面“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已成立,并具体化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拿出“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闯劲干劲拼劲,一锤一锤接着敲、一件一件钉实钉牢,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着力把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个“老大难”问题解决好。未来,广东省委在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关键历史节点时,将继续稳抓县域这个重要发力点,更好地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城乡面貌改善提升,加快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让广东省进一步强起来、富起来、绿起来、美起来,绘就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的瑰丽诗篇。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3月中旬刊

作者:张玉荣
责任编辑:明晓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