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变:京津冀这十年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 降蕴彰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十年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诸多县域,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携手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气象一新。
摄影/宁颖
甲辰龙年春节的前几天,国内某报刊登的一张新闻照片引起很多人关注。
这是某报记者拍摄于京津冀三省市交界处“三界碑”的一个场景:照片中的三名小朋友刘雨诺、孔德颖、张金平,今年都是10岁,分别来自“三界碑”下的三个村庄——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红石门村、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前干涧村、河北省兴隆县陡子峪乡前干涧村。1月24日,三个孩子在家人的陪同下,在京津冀“三界碑”前手拉手约定,将来一起去看更大的世界。
立于燕山山脉长城烽火台旧址之上的京津冀“三界碑”,是一座在地理上区分不同行政区划的界碑。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新华社记者在新闻媒体上率先报道了这座“三界碑”。十年间,“三界碑”以一个独特的视角见证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平凡历程。
十多年前,“三界碑”下的京津冀三个村,基本是单枪匹马,各管各界。2015年,这三个村联合起来,建立了保护古长城和预防森林火灾机制,通过App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快速处理险情、限定游客数量,加强了生态环境联保共治、防汛防火防灾联合执法,10年未发生险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古长城的绿色生态环境。
近年来,“三界碑”下的合作,由三个村扩展到三个乡镇、再扩展到三个区县。在产业协作方面,北京市平谷区围绕现代农业、现代物流、文旅休闲、营养食品等区域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链区域内配套融合,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山水镇罗营冰糖葫芦”就是平谷和兴隆京冀两地协同合作的成功案例。现如今,平谷山楂、兴隆加工生产的“山水镇罗营冰糖葫芦”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网红产品,供不应求。
京津冀三地交通互联互通更是跑出“新速度”。轨道交通22号线,作为京津冀地区“多网融合”的创新线路,极大地提高了三地百姓的出行效率。京津冀铁路货运环线加快建设,常态化运营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班列,平谷—三河、平谷—兴隆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
今年春节前夕,“三界碑”下的北京红石门村、天津前干涧村、河北前干涧村联合签署了一份“三村共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一起打造“三界碑旅游联盟”,联合发展旅游文化事业。春节刚过,“三界碑”下的三个镇联合签署协议,明确将围绕建设京津冀国家森林公园,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平急两用乡村振兴的实践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宜居地。
从因为“三界碑”区分,到依托“三界碑”聚合,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十年间,北京市平谷区、天津市蓟州区、河北省兴隆县的发展层次不断提升、不断扩展、不断拉平,如今焕发新的活力。
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句话说得好,“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京津冀“三界碑”下的合作,正是京津冀十年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越来越通畅的交通和信息交互中,京津冀正作为一个整体迎来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
交通先行,定制快巴覆盖13个环京区县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高速公路交通网不断织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已从“蓝图”走向“现实”。初具规模的“一小时交通圈”,正持续推动京津冀三地发展加速奔跑。
有一种大巴,没有站牌,从事介于传统长途客运和地面公交之间的新兴定制客运服务。乘客只需用手机打开微信小程序,选择上下车地点,第二天就可以到相应地点刷证乘车。一人一座,豪华座椅,统一配备空调、电视、免费Wi-Fi和充电接口,乘客可享受航空标准的“贴心”服务。 这就是京津冀定制快巴。
2022年7月25日,定制快巴首次在北京国贸地区至廊坊北三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试开通。跨省市通勤人员可以网上购票、刷脸上车、远程安检,不下车即可快速通过进京检查站,不到一小时就可以从廊坊燕郊到达北京国贸,大大提升了车辆通行效率,改善了乘客出行体验。
廊坊北三县与通州区只有一河之隔。长期以来,两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北三县也因此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热点区域。得益于毗邻北京市通州区的区位优势,北三县居住着大量京冀跨省市通勤人员,主要通过公交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通勤上班。其中,仅三河市通勤人员数量就接近17万人。可以说,北三县与北京国贸之间定制快巴试点的开通运营,是北三县和北京市通州区在交通领域一体化发展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廊运集团北三县定制客运分公司副经理陈东宏说,目前,往返廊坊北三县至北京国贸之间的京津冀定制快巴,不仅有助于乘客节省自身时间和出行成本,还有助于缓解进出京道路拥堵。
2013年,在北京国贸上班的李军(化名)把家安在河北燕郊。搬来后,上班第一天,他早晨6时出门,没想到进京的公交站牌前已排起长队。寒风中,他搓着手,跺着脚,直到第5辆公交车来才挤上去。到了北京国贸,他一路小跑找地铁口,到公司时还是迟到了。
回想起以前的通勤经历,他说,以前每天上班等公交车的队伍,最长的时候有300多米。这两年有了定制通勤快巴,从燕郊到达北京地铁国贸站G口,全程不到1小时。原来等车赶路的不快,现在都已经烟消云散。
借鉴北三县通勤定制快巴运营的成功经验,廊坊市于2023年9月22日、12月18日分别开通廊坊市主城区、固安至北京以及永清至北京的通勤定制快巴线路。值得一提的是,通勤定制快巴正在从“几条线”演变成“一张网”。开通运营一年多后,现在定制快巴将运营线路延伸到天津。截至目前,首都通勤圈已涵盖北三县、固安、涿州、廊坊城区、天津武清等13个环京区县,并加速向30~50公里外拓展,对50~100公里半径圈层重点城市的通勤吸引也在不断加强,日均客运量达到5800人次,环京地市进京通勤和日常出行时间大幅缩短。并且,按照规划,到“十四五”末期,将初步构建京津冀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和北京都市圈的1小时通勤圈,基本实现市域内1小时快速交通服务全覆盖。
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十年实践证明,交通的一体化能够显著降低通行时间和物流成本、提高城市运行效率。‘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建成,为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是“轨道上的京津冀”提出者之一,也是三地交通一体化的见证者。他说,京津冀区域内高铁总里程已经由2013年的1284公里增长到2624公里,实现了对区域内所有地级市的覆盖,主要断头路全部打通。未来,随着北京轨道交通线路向河北延伸,坐定制快巴从三河到通州最快9分钟可达。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工商联副主席孟宪明说:“十年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结出丰硕成果,也对轨道交通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更高需求。”他在调研中发现,仅廊坊每日进京通勤人员就有35万人左右,加上京津冀三大机场之间的人员流动等因素,环京地区人员流动规模将会越来越大。轨道交通作为大容量、低成本、绿色的出行方式,提升整体效能已经迫在眉睫。他建议,进一步发挥京津冀轨道交通密集的优势,让轨道交通成为人员出行、商务活动的首选方式和主要载体,为京津冀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
生态同护,一二三产赋能乡村振兴
潮白河是一条属于京津冀的河,中国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上游有两支:潮河源于河北省丰宁县,南流经古北口入密云水库;白河源于河北省沽源县,沿途纳黑河、汤河等,东南流入密云水库。出库后,两河在密云区河槽村汇成一条大河,始称潮白河。潮白河如一条银色的绸带,贯穿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三省市,全长467公里,流域内建有云州、密云、怀柔三座大型水库,流域面积19354平方公里。
北京市潮白河管理处调度运行科科长吴伟是土生土长的顺义人,曾在北京市潮白河向阳闸管理所工作多年。据他介绍,潮白河在北京境内干流河道长83.5公里,自1999年出现断流,此后20余年间,虽通过引温济潮、运潮减河等工程向河道内补水,但也只是分段有水,粗略估计有水河段总河长30公里左右。
向阳闸是顺义段内唯一一座具有调蓄功能的拦水闸,为了每年调试闸门启闭和环境需求,抽调了一部分再生水填补到闸门北侧河道,“那时候水也就三四十厘米深,就这么点水,也得把闸门放下来,还在北边修了一个小土方挡着,不让水跑掉。”吴伟说。
2021年4月30日,北京市水务局启动潮白河试验性生态补水,通过密云水库、怀柔水库、京密引水渠等,多源头、多工程、干支流联调,源源不断向潮白河输水。第二年,潮白河实现了北京境内全年全线通水,通水总河长达173公里,地下水位大幅回升,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北京市潮白河管理处水环境科科长贾立光介绍,潮白河断流长达22年,河道内荒草覆盖,两岸植物只能靠天“喝水”,遇到大风天气,更是黄沙漫天。那时,潮白河沿岸栽植的都是防风固沙、耐干旱的植物,即便这样,也得从别处运水过来浇树。
生态补水后,潮白河两岸植物有了水的滋养,长势良好,郁郁葱葱,再也不用运水灌溉了。潮白河管理处还对河道分段开展绿化保洁,落实河长制工作机制,潮白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人们欣喜地发现,水变清了,鱼变多了,潮白河水又欢腾起来,生态环境一天比一天好。
潮白河生态治理是整个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生态环境好起来了,直接推动沿河附近的农村增景、生态增色、农户增收、企业增产。2月21日,在密云水库南岸荆子峪小流域的红香酥梨采摘园,一层一层的梯田果园看上去错落有致,家住北京市密云区穆家峪镇庄头峪村的73岁农民赵常满高兴地说,“10亩梨园,200多棵果树,一年收入10多万元。”
原本踏踏实实种地的赵常满,现在改种梨树,收入翻了好几番。他家所在的庄头峪村的村民也都富裕起来了。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分别流到6个污水处理站,先进膜生物工艺处理后的中水清澈见底,全部用来浇灌花草树木,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当地农民的果园种的都是有机梨,没有受到污染。保护好这里的水土,成了整个庄头峪村的头等大事。
宝坻区是天津的“大粮仓”,水稻种植面积达到47万亩,是北方地区的小站稻主产区。天津人都知道,潮白河是宝坻稻田的主要灌溉水源。紧挨着潮白河的黄庄镇小辛码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奉国说,过去水质差严重影响了水稻种植,产量不高,品质也不高。近几年,宝坻区投资6亿元,开展了潮白河综合治理,现在生态用水达标率100%。2019年,潮白河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试点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2023年宝坻区潮白新河流域,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与北京市山水相连,潮河经这里流向古北口汇入密云水库,是潮河入京的最后一道屏障。位于滦平县西营坊村的宇都现代循环农业园就建在潮河边。该农业园的负责人何海龙是承德市人大代表,据他介绍,在对潮白河生态治理之前,宇都现代循环农业园的养猪场生意很红火,最高峰时存栏2万头,猪舍里肥猪满圈,一年利润400多万元。2017年底,响应政府号召,主动关停了生猪养殖,开始大幅度转型。现在宇都现代循环农业园组培扩繁出多个高产、优质的红薯品种,种植面积3000余亩,形成了集鲜食、加工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带动周边500多农户就业,赢得一片赞誉。
交通圈 畅通区域物流网络日渐成型,海铁、公路物流通道稳步运行。高水平打造京津冀“海上门户”枢纽,积极融入重大国家战略。摄影/宁颖
《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注意到,在潮白河西岸,北京市通州中心正在与河北省燕郊中心联动招商。两边联署办公,共同策划产业招商活动,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制最优的落地方案,两岸如同一座城通盘考虑,符合三河产业方向的项目落地三河,符合通州产业方向的企业落地通州。
预计明年底,河北燕郊中心超30万平方米的创新基地就将落成,建成后将承接约100个企业开展中试放大和规模化生产。届时,京津冀三地的合作将更加紧密。
释放红利,雄安人气越来越旺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设立雄安新区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境内,具体位置跨越三个县域,分别是雄县、容城县和安新县,总面积约为1770平方公里。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加上周边大城市的辐射效应,雄安新区堪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支点。
今年是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第七个年头。在2月22日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协同办副主任、京津冀联合办常务副主任刘伯正介绍,雄安新区292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500多亿元,40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京雄城际和雄安站建成投运;环起步区生态防洪堤初步具备200年一遇防洪能力,白洋淀进入全国水质优良湖泊行列;新建地下管廊141公里,城市大脑等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同生共长。
着眼京津冀一盘棋。备受关注的央属标志性疏解项目压茬推进,首批疏解央企总部建设进展顺利,北京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雄安校区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同时,北京、天津都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当作分内事,坚持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主动支持什么,助力提升综合承载能力。雄安新区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加快打造,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正式设立,航天科工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运行,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揭牌运营,源自北京的3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雄安注册,天津港打造服务雄安新区便捷出海“绿色通道”。
2018年,河北省肃宁县建设了雄安新区产业·肃宁协同园区,主要承接雄安新区转型升级的企业和转化应用的科技成果。如今,园区迎来“收获期”,开工建设项目已达26个,竣工投产项目有10个。河北帝鹏实业有限公司是雄安新区传统产业第一批转移落户雄安新区产业·肃宁协同园区的企业之一。2021年,该公司新厂房开工建设,2022年投产达效,并于当年完成升规入统。
与雄安新区毗邻的高阳县是全国著名纺织之乡,全县有纺织企业3000余家。为解决纺织业印染废水污染问题,近年来该县污水处理厂不断扩容提标,现已成为河北省最大的县级污水处理厂。为了更好地对标雄安,让传统纺织企业焕发新生机,高阳县健全循环经济产业链,将污染物吃干榨净、保障雄安新区建设的同时,引导企业研发推广新工艺、新材料,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目前高阳全县已拥有研发机构4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8家,研发出数百种新产品。
据悉,未来五年内,围绕雄安新区建设,怀兴城际廊兴段、雄商高铁、雄忻高铁、津潍高铁将陆续开通,“轨道上的京津冀”将会“越跑越快”。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3月下旬刊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