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小城十年!武清: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高地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3-21 16:45:47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赵狄娜

  武清素有“京津走廊”之美誉,现在真可谓“半小时进京入卫,一小时上天下海”,为加速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产业群、消费群提供了有力支撑。展望未来,武清将以更崭新的姿态,站上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舞台。

《武清: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高地》 供图受访者.jpg

供图/受访者

  武清地处京津冀核心区域,素有“京津走廊”“京津明珠”之美誉,可谓“半小时进京入卫,一小时上天下海”,为加速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产业群、消费群提供了有力支撑。展望未来,武清将以更崭新的姿态,站上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舞台。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天津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主战略、大战略,同时也是武清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大、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机遇。十年来,武清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政治之责、强区之要,以承接非首都功能为主攻方向,以“通武廊”改革试验示范为率先突破口,以深化区域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为主抓手,下好“先手棋”、种好“试验田”、打好“主动仗”,全力做好融入、服务、对接、联动文章。

  为着力用好京津两个超大城市双向资源,武清区聚焦“京津智谷、科创新城”定位,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京津产业新城,统筹带动“一区六园”整体联动、高端特色发展,打造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平台、高端产业集聚新高地、京津科技人才创新城,努力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取得新成效,着力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支撑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

  产业集聚 成链成群

  武清地处京津发展主轴、京津黄金走廊中间节点,具有地理区位、综合交通、产业基础、生态资源、城乡空间、生活成本等比较优势,城区距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天津港均在70公里范围内,现有6条高速15个出入口,全域各镇街均能够15分钟上高速,可谓“半小时进京入卫,一小时上天下海”,为加速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产业群、消费群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3年,以京津产业新城规划建设为引领,武清全力推动新产城、新商圈、新运河带融通互促,共落地北京协同项目27个、总投资148.6亿元,京津高校院所成果转化落地77项,京津首条“定制快巴”通车,“通武廊”政务服务“区域通办”事项达到320项,教育共同体、联盟校增至15个……过去的一年,武清区在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坐落于武清开发区四期的国内轨道交通龙头企业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项目是该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见证者”。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幕徐徐拉开,2014年铁科院将发展目光锁定在武清区,陆续设立涵盖牵引制动系统、信号控制系统、减震扣件系统、节能环保系统、铁路新材料系统等板块多家公司,主要从事新材料电子信息产品、节能环保产品、通信信号电子信息产品、工务工程产品、移动装备产品的研发制造,项目总投资30余亿元。

  武清区良好的政策扶持和产业配套,给予了铁科院项目强大的助力,在北京研发和天津产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模式之下,其业务得到了很大促进。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1月,为铁科院项目一期和三期,其中一期占地101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从事新材料产品的研发制造;三期占地92亩,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从事铁路制动系统配件制造,目前均已运营。该公司副总经理于军介绍,车间平均每天可实现3列动车组基础制动夹钳类产品的新造和检修,每3天可完成1列动车组的牵引检修产品下线。“高速动车组、城际列车、大功率机车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核心系统等一批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目前都可在武清区内生产。”

  “铁科院武清基地先后为冬奥会、川藏工程等重大国家项目,以及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可靠产品和优质服务。武清制造的城市轨道交通牵引、制动及通信信号系列产品已为北京、天津、广州、成都、重庆等20多个城市的地铁安全高效运营保驾护航。”铁科院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铁科院武清基地已经形成我国高铁制造全产业链,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基础制动产品100%来自于此,2023年全年实现工业产值20.15亿元。

  从一个重大项目到整个产业链条,从一个产业集群再到整个产业生态圈,武清区高端产业加速集聚态势愈发突显。近年来,该区先后引进铁科院、北交控等智能轨道交通上下游关联企业160余家,扶持培育红日药业、诺禾致源等生物医药企业240余家,智能科技、生物医药“双高引领”产业格局做大做强,高端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云数据应用等多条产业链加速壮大,产业呈现成龙配套、成链成群的良好态势。

  新城崛起 引领带动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武清区坚持以京津产业新城建设为牵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见行见效、走深走实。

  2023年4月,武清区举办了“融合发展、共赢未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招商推介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涉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金融投资、信创等多个领域,39个优质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达83.2亿元。

  2023年9月,《武清京津产业新城规划建设方案》获天津市政府批复。武清区围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坚持“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联动”的空间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京津产业新城。据悉,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规划面积21.98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面积9.73平方公里,建成产业载体面积341.1万平方米。

  如今,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在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内随处可见,这里正加速从构筑“四梁八柱”向全面起势建设“升级蝶变”。

  2024年开年不久,中泽九州(天津)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泽九州)的制药级洁净实验室装修就落下了新年第一锤。公司执行董事王壮介绍说,他们于去年12月底签约落户,时间就拿到了工商执照,今年1月拿到了国家发明专利的预审合格通知书,“30人的科研团队已经组建完成,现在开始启动实验室建设,5月就能投入生产。”

  中泽九州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生物医药企业,投资5000万元在武清区打造区域细胞制备中心,开展细胞存储、制备、采集、检测等服务,将北京的研发成果在天津落地转化。王壮表示,武清区聚集了2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链,“我们要在3年内打造一个生态化的细胞平台,实现盈利7800万元。”

  以智能科技、生物医药为“双高引领”,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正在全面构建高端装备、新材料、汽车及核心部件等优势产业重点支撑的产业布局。截至目前,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累计落地企业386家,落地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京津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10个。特别是自2023年以来,落地核心区企业87家,包括特变电工新能源、摩尔法半导体等智能科技企业9家,中泽九州、国药药材等生物医药企业16家,中创碳投、通慧等总部经济和服务经济企业39家。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聚焦‘三新’‘三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围绕推进协同发展新示范、建设产业承接新载体、打造科技引领新平台、引育高端产业新项目、营造创新创业新生态、形成高效运转新机制等方面全面发力,奋力谱写京津明珠、幸福武清建设新篇章,为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武清区副区长、京津产业新城管委会主任刘松林说。

  借智借力 焕新未来

  想让协同创新活力迸发,必须“借智借力”。武清区注重发挥区位优势,“左右逢源”用足用好京津两个超大城市双向资源,全面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深度融入区域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

  ——持续深化“政产学研用金介服”合作,探索“大院大所或名校服务带动引领产业链”模式,深化与中科院、铁科院、北京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国技术交易所、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对接合作,做大产业创新联盟、开展协同技术攻关,打通校企握手、成果转化“两个通道”,助力前沿技术孵化转化产业化。

  ——联合中国技术交易所搭建武清区线上成果转化平台,有效链接北京、天津等各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49家高校院所与区内企业开展103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实现成果转化77项。2023年技术合同交易额已达104亿元,是2014年的7.4倍。北化工产学研基地、北交大超导电气项目、北科院营养源项目、天大合成生物产业集群、南开生物医药转化基地等优质项目落地。

  ——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10家,新认定市级雏鹰、瞪羚、科技领军企业554家。交控技术装备、元一生物、九天基因、航宇卓然等13家单位分别获批天津市科技领军企业重大创新项目、京津冀协同创新项目、院市合作项目,有效助推主导产业链升链补链。此外,大美良田、雍航农业等10余家经营主体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新品种100余种、新技术试验200余项。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为此,武清区在人才引进方面出真招、出实招。该区制定出台了科教兴区人才强区行动方案、人才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创新实施人才政策清单,打造“轨道交通人才荟”“百校英才进武清”“乡村人才振兴大院”“人才综合服务街区”四个人才工作品牌。2023年,引进各类人才1.1万名,密集对接天大元英进院士、北化工谭天伟院士等高端人才,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百校英才进武清”校地合作项目获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最佳案例奖。

  与此同时,在人才认定上充分向企业授权,不拘一格评价人才,每年根据企业的综合贡献和发展前景,支持100家左右重点企业自主认定1000名左右A、B、C类人才,面向重点支持平台实行人才举荐制,真正做到“认定人才”凭“能力和贡献”,“谁是人才”由“企业说了算”,3年累计授权287家企业自主认定人才2496名。

  不止于此,立足于更好服务人才实际需求,从子女入学绿色通道、突出贡献、交通通勤、医疗保障、落户安居等方面着手,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切实解决痛点、堵点问题,先后为62名A、B类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难题,完成403名人才免费健康体检,落实首批自主认定人才租房、通勤补贴452万元,兑现人才奖励资金1256万元。建立“武清人才易网通”系统,全面优化政策申报、兑现流程,企业人才实现一次申报、一次受理、一次办结。

  据了解,下一步武清区将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战略牵引,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促进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和园区更新有机融合,大力推进京津产业新城中央创新区建设,加快创新发展轴等标志性区域建设。加快智能科技、生物医药、云数据应用等6条重点产业链成龙配套、成链成群,设立京津产业新城母基金和子基金群,参与共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深化“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绿云”一体联动,着力提升市场化引聚资源能力,精准落地一批标志性项目,推动天大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特变电工“六中心一基地”等重点项目建成运营,在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中开拓进取、善作善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清篇章。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3月下旬刊


作者:赵狄娜
责任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