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院校呼吁毕业生积极就业:不要只盯着升学考公考编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节节攀升。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同比增加21万。一边是日益增长的研考、公考竞争压力,一边是政府、学校呼吁促进毕业生就业。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季,学生们会作出怎样的选择?校方又有怎样的建议?
图源:卡乐图片 摄影/贾琼
多所高校呼吁毕业生不要只盯着考研考公
据黑河学院招就处微信公众号3月2日消息,校方在《致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倡议书》中呼吁,暂时未落实就业去向的同学们要客观了解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合理定位个人就业目标,理性调整就业期望,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科学做好职业规划。
这份倡议书还称,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主动迈出求职“第一步”,不要只盯着升学考公考编,可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投身到中小微企业就业,投身到基层就业,报考“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到部队建功立业等,让青春出彩,让人生升华。
比如,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今年2月在公开信中称,不要只盯着升学考公考编,可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投身到中小微企业就业,投身到基层就业,等等。海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则在公开信中分析,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要认清形势,以十二分的努力做好准备。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则在倡议书称,“逢进必考”已成为事业单位招聘、升学深造的“必通关”,但“逢考必过”却没能成为孩子们的“金铠甲”。对于正在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计划“二战”的同学们,也可以积极到中小企业实习或求职。
如今,全国绝大多数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都意识到了学生求职的较大压力,对于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学校发出相关倡议,也是出于对同学们的关心,是基于现实作出的理性判断和指导。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月发出的倡议书提到,据教育部统计,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同时,体制内和政策性岗位供给有限、企业岗位需求收缩,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同学们和家长们应科学研判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时关注就业政策变动,全面了解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各种就业岗位所特有的价值,以及与同学们自身性格能力的匹配度等,合理定位求职目标。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上述倡议书称,建议将个人未来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国家基层服务项目,鼓励“应征入伍”,投身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彰显自身价值,绽放人生的精彩。同时,“逢进必考”已成为事业单位招聘、升学深造的“必通关”,但“逢考必过”却没能成为孩子们的“金铠甲”。对于正在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计划“二战”的同学们,也可以积极到中小企业实习或求职。“条条大路通罗马”,相信每一次选择,都是人生最美的安排。
此外,海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公开信中分析,2024年,国内经济回升向好,但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压力仍然不小。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1179万人,比去年增加21万人。纵观种种,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然而压力再大,这都是你们必须跨过的槛,你们要做的,就是认清形势,以十二分的努力做好准备。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综合自己的学业成绩、实践经验和社会活动等,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找准自我定位,合理调整就业预期,科学制定就业目标,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妄自菲薄,要坚信通过自身努力,一定会实现人生价值。还要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该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还提示,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秋招和春招是两大最佳求职时间。两者各有优劣,秋招优在很多头部公司都会启动校招计划,不少中小公司也都会举行自己的宣讲会,招聘会等,机会相对较多,劣在与考研等冲突,留给大家准备的时间不够充沛。而春招,优在准备时间较长,虽然整体岗位较秋招有了一定的差距,但仍充满了机遇。同学们要尽快行动起来,毕竟过了7月,你们就该离开学校告别校招渠道了,只能与更有经验,更有实力的社会求职者一起去参加社会招聘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快快行动,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与辅导员老师保持联系,确保信息畅通,抓住就业机会。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生之路也好,职业生涯也罢,都不是只有“华山一条道”。那种为了某种执念,选择一条路走到黑的人,未必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幸福。虽然如今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整体的经济发展势头还是好的,近年出现的新的就业形态,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新机会、新赛道,如平台企业就业员工,借助互联网新技术,也能在职业生涯中大放光彩。
学校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实习指导和就业服务,而不能仅仅靠发几篇呼吁文章来化解难题。比如,从大二开始,一些高校学生面对到底是考研还是就业、是去考公考编还是自主创业等问题,都会有些迷茫。对此,高校就业指导老师的角色不能缺位,他们应该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定期谈话交流、组织毕业生返校讲座、提供名企实习机会等方式,让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就业行情,进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理性的规划。
说到底,面对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应该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从上述报道来看,已经有不少高校正在以实际行动,引导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就业路径。随着高校就业指导能力的提升,相信很多在校大学生也能有所收益,在未来的求职中少走一些弯路。
(中国小康网综合中国青年报、央广网、澎湃新闻)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