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顶流“土味”出圈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4-04-07 16:43:39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彦华

  “土”可稳固产业根基,“特”能发挥竞争优势,“产”又为发展持续助力,“土特产”看似普通,实则大有乾坤。

qing_18074_Product_sales_avocado_pineapple_health_products_real_c1f8fab3-4cda-4276-8b39-9d3b0f4fa2bb.jpg

图片/米粒

  有人凌晨2点多排队,有人打飞的远行千里尝鲜,有人开车颠簸10多个小时前来取经……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却有着同一个目标——一碗天水麻辣烫。

  近日,甘肃“天水麻辣烫”在网上爆火。网络数据显示,自2月13日博主“一杯凉白开”在抖音发布主题为“建议全国普及甘肃麻辣烫”短视频,截至3月21日,点赞量已达139.4万,转发量192.4万,评论超过25.8万条。并且,视频发布后,“天水麻辣烫”话题持续发酵,频频登上热搜,仅3月17日,就有至少4条以上的相关词条登上各大热搜榜。就连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都竞相报道,各路网红更是纷纷前来打卡探店。

  “天水辣子是灵魂,以香为主,不刁钻一碗麻辣烫。”“定西土豆淀粉含量高,黏性足,加工而成的手擀宽粉风味独特。”这碗麻辣烫,不仅让天水市瞬间变成了“网红城市”,接待游客量迅猛增长,更让当地的辣子、宽粉、土豆等土特产成功借势出圈。

  一方水土一方味。土特产,一头连着产业发展,一头连着百姓腰包。做“土特产”文章,大有可为,也能大有作为。

  重新认识土特产

  乡村要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土特产,顾名思义,就是指某地特有的或者特别著名的产品,因而广义的土特产,不仅包含着农林特产,矿物产品、纺织品、工艺品等加工产品同样涵盖其中。

  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是一个资源丰富、物种多样的国家。不过,春节前,由11个广西“砂糖橘”勇闯哈尔滨引发的全国特产大摸底,还是让人们惊喜连连。黑龙江的蔓越莓、陕西的火龙果、甘肃的南美对白虾、孟连的牛油果、顺德的“软黄金”香云纱……屡屡让人惊艳,就连很多身在家乡为“异客”的网友都在惊叹,“原来夏威夷果是云南产,原来法式鹅肝竟是安徽霍邱特产,原来家里居然有这么多隐藏的土特产”。

  土特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由于地域、气候、环境、民族习俗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土特产不仅具有独特的口味、质量,还包含着丰富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

  鱼子酱与鹅肝、松露被称为西餐界的“三大美食”。印象中的贵族食材,确实是我国浙江和四川的“土特产”。

  鱼子酱的传统吃法是,放一小勺在手背上,一口舔掉。一口吃下去,咸香中兼带着鱼籽特有的绵密感。它被世人所知,除了独特的口感,更多缘于它背后浓浓的“金钱味道”。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定义,鱼子酱(Caviar)指鲟科鱼类的卵经盐处理后制成的食品。鲟科鱼类是稀有的古老鱼种,最早可追溯到侏罗纪时代,距今约1.8亿多年,被视作鱼类中的活化石。它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部,多属洄游鱼类,体形大、生长速度缓慢,寿命长,岁数可超过百年。目前全球最贵的鱼子酱取自大白鲟。白鲟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一般要等到20岁才可以产卵,其鱼卵制成的鱼子酱价格能卖到每公斤113600美元。也因此,早在17世纪,鱼子酱便被作为身份的象征,在欧洲广受追捧。随着世界财富的快速聚集,鱼子酱的需求量也持续攀升,野生鲟鱼逐渐走向濒临灭绝的边缘,上世纪末,鲟形目下所有鲟鱼共27种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人们开始从野生捕捉转向人工繁育鲟鱼。几乎与世界同步,我国也早早开始了鲟鱼人工养殖。

  衢州地处钱塘江上游,拥有独特的冷水资源优势,区域内水库水温在夏季仍能保持在22摄氏度,非常适合鲟鱼养殖。2009年,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斌在衢州选址投资养殖鲟鱼,经过十多年发展,如今,不仅公司的全人工繁育技术、鱼子酱加工技术及雌雄鉴别技术处于全国前列,鱼子酱产量更是连续多年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不只是浙江衢州,四川雅安同样是鱼子酱鲜为人知的主产区。数据显示,全球每100克鱼子酱,就有12克产自雅安的瑞兆渔业。

  值得注意的是,鱼子酱这样的舶来品,不仅变成了我们自己的“地方特产”,还正在走向“地方风味”。四川嗜辣,天性好吃幽默的四川人正在琢磨将这款贵族食材融入本地,川菜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天福就曾将鱼子酱与川菜糯米樟茶鸭相结合,推出了一道融合新菜。

  文化是土特产的灵魂。在其漫长的培育过程中,也深深浸润着当地的文化和人文风情。例如土家族织锦。土家族织锦是千百年来传承于湘鄂西武陵山区酉水河畔土家族女子的传统织造技艺。天象地属类如太阳花、千丘田花等,祥瑞神兽类如珍兽图、八狮抬印等,文字类如万字花、一品当朝等,土家族有民族语言却无本民族文字,织锦便是承载土家人厚重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又如傣族竹编。在云南勐海,勐混镇贺开村曼贺勐村民小组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十多岁的小孩儿,几乎人人都会编制竹编,竹盒、竹桌、竹箩、竹渔具等竹类制品数不胜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竹子的气息。

  激发农村活力,促进农村消费,土特产还带动了乡村旅游,助推休闲农业发展。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已累计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953个,打造了一批城乡居民休闲旅游“打卡地”。

  奔跑在发展的春天里

  “土特产”正在迎来发展的春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数据更有说服力。据官方数据,近年来,各地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已建成180个优势特色乡村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6万亿元,辐射带动1000多万户农民。全国现代设施种植面积已达4000万亩,约70%的肉蛋奶和52%的养殖水产品由设施养殖提供,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速构建。在技术的加持下,土特产也更有绿值。2023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覆盖率达54.1%,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在97.4%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超过9万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新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创建100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土特产的发展,离不开品牌的建设,它不仅可以帮助农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更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业目录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已发展全国精品培育品牌144个,省级目录区域公用品牌1100余个,企业品牌1700余个,产品品牌约2000个,31个省区市均出台品牌支持政策,形成了部级统筹抓精品、省级系统抓目录、市县推进抓落实的品牌发展促进机制,各类农产品加快打造“金字招牌”。

  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亟须补齐短板。2020年以来,中央财政共支持建设7.5万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1800万吨以上,县级覆盖率达70%以上,产地冷藏保鲜、商品化处理、产后集散、均衡供应和产业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49万亿元。

  比西瓜甘甜的萝卜、比成年人还高的大葱、比手掌还大的牡蛎、和小西瓜个头差不多的梨子……山东是我国农业大省,烟台苹果、章丘大葱、金乡大蒜等既有“颜值”又有品质的农产品,诠释着山东农业品牌的巨大魅力。近年来,山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据悉,山东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蔬菜产量、肉蛋奶总产均居全国第一位,水果产量、水产品总产均居全国第二位;章丘大葱、莱阳梨、潍县萝卜等农特产品,种植历史均达成百上千年,已成为地域文化名片;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分别达到81个、700个,16个品牌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富民,山东仍在行动。202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启动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开展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做强粮食、蔬菜、林果、畜禽、渔业等产业集群。做好“土特产”文章,支持寿光、兰陵、莘县等地打造蔬菜品牌,编制枣庄石榴、乳山牡蛎、黄河故道桑黄、冠县灵芝、阳信肉牛等乡土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提振行动,培强100家左右领军企业,建设100家以上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做强“齐鲁农超”数字化平台,加快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云南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独特风情的地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这里生产的特产更是琳琅满目。在《淘宝隐藏土特产报告》中,淘宝根据2023年平台上农产品的销售规模、消费规模、新增开店量等数据,整理收录了全国范围内102个还待打开知名度的“隐形土特产”。结果显示,云南省隐藏土特产最多,以12项隐形土特产跃居第一,其中不仅包含水果、坚果、菌类,鱼类,甚至还有大理的威士忌。就连让人谈之色变的蟑螂,在云南都被做成了一个全新的产业。蟑螂其实并非一无是处,它具备极高的药用价值。根据《四川中药志》、《纲目拾遗》等中医医书记载,蟑螂晒干后可以入药,具有散瘀、化积、解毒的功效。据腾冲市农业农村局信息显示,2022年,云南腾冲建成了3.5万平方美洲大蠊养殖基地,实现产量350吨(干品),产值3.5亿元。

  深挖土特产潜力,广西同样有基础,有优势,在努力。近年来,为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广西成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产业发展专责小组,农业农村厅组建十大重点产业专班,出台“1+17”产业系列规划。立足资源禀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广西各地还建立起了较为明晰的、与当地资源要素相匹配的主导产业体系,确保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陆续打造出百色“中国芒果之乡”、钦州“中国大蚝之乡”、贵港“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等一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有数据显示,仅近3年,广西农产品入围全国百强名单的数量就分别为8个、12个、14个,入围总数连年提升。“发挥我区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丰富优势,做优做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提升柳州螺蛳粉、梧州六堡茶等一批‘桂字号’品牌。”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广西再次表态要发力土特产。

  扎实推进土特产的进阶蝶变

  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多年就做好“土特产”文章进行工作部署,地方、企业和农户等各方力量也都在积极响应,深入践行。然而,小小“土特产”如何做成大文章,还需在“土”“特”“产”三个字上深挖、深拓、深耕。

  首先要因地制宜选产业,挖掘“土”资源。“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一地有一地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农民种养习惯各不相同,在产业选择上要依托自然禀赋选特色产业,多方比较、综合考量,选准选优产业。

  在福建永泰,一片好土,滋养了一方好茶。永泰位居闽中,地处闽江支流大樟溪中上游、戴云山脉东北麓,县域地势高峻,云雾缭绕,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9.73%,年均气温14.6~26℃,具有相对低温、高湿和多云雾的高海拔气候特征。高山区以红壤为主,pH值在4.0~5.5之间,有机质含量较高,矿质营养元素丰富,适宜茶叶种植。有了“好土”,永泰趁势而上,先后争取省市级专项资金上千万元,建设同安镇省级茶叶产业强镇和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永泰绿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和茶旅小镇建设项目,建成了福州市首个开进交通服务区的大众茶馆——卢峰大众茶馆,并以茶促旅、以旅带茶、以茶兴业,促进产业融合,全力推进永泰茶产业跨越式发展。

  其次,要放大“特”的优势,给土特产注入灵魂。从宁夏中宁枸杞,到辽宁丹东草莓,从河北迁西板栗,到江苏盱眙小龙虾,一个特产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诸多案例不断启示人们,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在产业发展上深耕“差异化”“特色化”,才能塑造出自己的竞争优势,真正把特色资源变为特色产业。

  另外,“土特产”最终要成气候,实现利益长期化、最大化和富民效应,就要提高“产”的效益。当前,市场上叫得响、实力强、带动范围广的土特产品牌还不多。各地正在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强力发展品牌农业、电商直播等新产业新业态,坚持市场导向,培育出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农业品牌。同时,还在不断挖掘农业多种功能,顺应市场需求,推动乡村产业与深加工、文化、体育、旅游、康养等深度融合,从单一“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土”可稳固产业根基,“特”能发挥竞争优势,“产”又为发展持续助力,“土特产”看似普通,实则大有乾坤。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4月上旬刊

本期链接:

【封面故事】顶流“土味”出圈

  江苏丰县:电三轮漂洋过海

  山东冠县:致富灵芝“进化论”

  云南孟连:国产牛油果的逆袭

  重庆江津:花椒护肤新赛道

  广东徐闻:“菠萝的海”三板斧

  如何做好“土特产”大文章


作者:刘彦华
责任编辑:李煦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