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产出难解投资之渴:呼唤供给侧改革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18-01-19 10:53:56

  我们很欣喜地看到,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对科技创新的进一步重视,很多希望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企业已经逐步转变了观念和做法,他们愿意为科技买单、为未来投资。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和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科研成果“躺在深闺无人识”现象已经越来越少。而且,由于改革为科研松绑并放宽了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科学家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并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与企业开展合作。

  根据中科院曾做过的一项抽样调查,在300多位受访科研人员中,参与过产学研合作,或愿意与企业开展合作的科研人员已经占到总数的6成多。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我国科技风险投资的兴起和勃发,以民间资金为主体、多种资金来源并举的科技风险投资资金,已成为一股巨大的推动力量,助推着任何可能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飞跃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成功或失败,都通过风险机制的建立平衡着各方参与者的利益。据统计,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VC/PE投资市场,已有1.2万家投资机构,管理着8.5万亿的资本总量,仅2017年前11个月募集的资金量就达1.6万亿,投资量1.1万亿。

  科技风险投资“看上”科研成果的速度和发挥的作用已远超我们的想象。比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发的“寒武纪”人工神经网络处理器,在芯片样品小试成功后很快就融资到1亿美元,随后不到1年就成为华为麒麟处理器技术供应商,为华为打造了世界首款AI手机芯片,“寒武纪”公司也在短时间内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独角兽公司。

  因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过去一轮轮科技体制改革没有解决好的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却由于新业态的发展、资本的介入逐渐化于无碍。科技成果转化的供需态势,已从过去的项目找求资金,转变为资金竞逐项目。当下只要有成果、只要有成功的可能,就会有企业或资本愿意去尝试和转化,可以说现阶段最突出的,不是成果转化难的问题,而是成果供给不上的问题——每年结题的科研项目很多,真正的成果、值得往创新链下游和产业界推动的成果却不多。

  为此,下一步宜从科技成果供给侧着手改革,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产业界产出更多成果,最终通过各方力量的集成与协同,使这些成果化蛹成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