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消费场景打造支付新体验 多项数字金融创新应用亮相京城
国际商报记者 阎 密
日前,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主办的2023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在丰台丽泽金融商务区举行。记者获悉,多项数字金融应用成果在本次论坛上集中展示,其中包括了数字人民币针对个人客户(C端)消费的多个创新应用场景实践。
北京银行推出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应用平台,携手建设银行、多点DMALL,共同研发推出首款商超领域的数字人民币预付资金管理产品(元管家)——“数字人民币美通卡”。该卡通过加载智能合约,进一步明确预付资金所有权归属于消费者,实现了用户资金根据实际消费情况,一笔一核,依约划转,有效保障资金安全,同时实现余额及权益实时查询、交易记录一键获取、无忧退卡等卡管理服务。该卡支持用户在北京地区多点APP、物美线下自助购买机具上使用,实现安心购物的数字人民币支付体验。
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还将持续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落实“数币银行”战略,结合自身业务优势,推广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解决方案应用于具有预付资金管理需求的多个场景,促进消费,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银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将通信与支付有机结合,推出了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记者了解到,该产品具有安全可靠、通用便利、无电支付、共享余额等核心特点,可以集成数字人民币、数字身份、交通、校园、养老等场景应用,为用户提供一卡式服务解决方案,目前已在轨交、校园、养老等多个场景首发应用。
据介绍,在轨交场景中,SIM卡硬钱包在青岛轨交、苏州轨交实现了以无网无电方式进、出地铁闸机,解决了用户在手机无电关机同时未随身携带现金情况下无法支付的痛点,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普惠适用、便捷高效的支付体验;在校园场景中,SIM卡硬钱包已经在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试点推广,实现了“数字校园卡+超级SIM卡+数币硬钱包”的产品融合;在养老场景中,智能养老证通过加载SIM卡硬钱包,为老人提供了更加安心的支付体验和紧急呼叫功能,并可以动态掌握社区内老人信息,确保即时有效提供精准服务,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打造了“数币养老”新模式。
相关负责人表示,SIM卡硬钱包代表了数字支付的新趋势,也为产业链参与者提供了普惠便民安全体验的新抓手,广泛适用于商业零售、轨道交通、校园园区、电子商务、公共缴费、教育培训等场景,未来将重塑全新的支付体验,扩展更广阔的新业态新应用。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德生科技等机构联合发布的预付费管理产品“智安鑫”,是依托数研所推出的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标准产品“元管家”,延伸提供预付资金管理及增值服务,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保障商户经营。
在论坛上,京东科技与中国银行进一步深化在数字人民币领域的合作。据介绍,京东科技与中国银行在个人消费、民生健康等领域已取得成果。在消费领域,双方在数字人民币方面的合作商户数量已超16万家,使用中国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在京东的交易笔数超330万笔,交易金额达到了14.59亿元。在民生领域,实现了京东健康业务的线上全覆盖,百余家线下京东健康药房数字人民币的服务场景首发上线。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数字人民币在企业端的创新融合速度还将在安全可控的基础上不断加快,有助于推进数字人民币从零售端到企业端支付链条闭环的形成,进一步提升数字人民币在零售端客户使用的便利性与活跃度。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