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当“数字化”遇到“老龄化”
生命的脚步终将放缓,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昨天(5月17日)是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今年的主题设定为“面向老年人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数字技术”。
扫码出行、微信语音、视频通话、手机支付、健康码出示、预约挂号、查询信息、抖音快手娱乐……数字化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和智能设备的老年人,却总有那么一丝格格不入。
60岁及以上中国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
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亿,占人口总数的18.70%,根据联合国划分标准,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十分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不仅如此,世界卫生组织还预测,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每五个人中就有两个是老年人。
2022年2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网民总体规模持续增长,中国现有行政村已经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老年群体连网、上网、用网的需求活力进一步激发,截至2021年12月,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到1.1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3.2%。
图源:新华网
这些老年人中,只有30%能独立完成出示健康码、行程卡的活动,23%可以在网上购买生活用品、20%能够上网查找信息。也就是说每5位老年人中,只有一位能够相对熟练地使用手机完成这些操作。
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已经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如何跨越“数字鸿沟”
为消除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工信部发布了《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和《互联网应用适老化评测体系》,并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无障碍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有300多个常用网站完成适老化改造,55款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App通过适老化评测,覆盖新闻资讯、社交通信、生活购物,金融服务、旅游出行和医疗健康六大领域。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介绍,目前,已有375家老年人常用网站、App推出适老助老功能。
我国各级适老化和信息无障碍改造成效显著,在场景上,贴近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常用的电信服务、出行、购物等应用需求;在流程上,实现了“一键订票”“一键叫车”等简易操作;在功能上,内容朗读、语音播报、人工直联“一对一”热线等暖心服务日渐丰富。
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说:“老年人群体正在日益庞大,我们这个时代能取得如此大的社会和经济成就,这一群体实在是功不可没,他们理应得到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老年人需要什么 就着力改造什么
现在,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与初创企业开始关注,并对老年人常用的应用需求进行优化。
比如,腾讯就在智慧养老领域研发出了一系列应用技术,包括利用公共区域摄像头以及隐私环境下的深度传感设备和AI算法,开发了跌倒检测、隐形护栏、火灾检测等功能。其中,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云小微”智能服务系统,不仅可以通过AI语音助手,为老年人提供事项资讯和新闻获取,还可以通过语音输入提问,解决老年人不会打字、打字慢的难题。针对数目可观的中老年用户群体,微信还在2021年9月27日正式推出了关怀模式,文字更大更清晰,色彩更强更好认,按钮更大更易用。
图源:宁颖
在湖南,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几大通讯运营商均推出了老年人专属套餐,包括银龄卡、孝心卡等,并匹配价格适中、操作应用简易的终端产品,对用户流量使用需求提供老人专属定向流量、防诈骗网站提醒、骚扰电话拦截、老人实时活动范围查询等特色功能,并在各自服务号设置了“老人专席”,为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人工直达、优先接入服务,帮助老年用户解决实际困难。此外,他们还对老年人常用的应用需求进行优化,尽可能考虑老年人在视力方面的障碍,主动为用户开启“关怀版”页面,发送“大字账单”,公示老年人专属优惠资费。
线上线下,福建省信息通信业多层次、多角度赋能,互联网、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在适老化领域广泛应用,帮助老年人打造晚年“潮生活”。全景看护,“一站式服务”实现老有所“医”。“智能床位搬回家,专业服务送进门,健康数据传上网,在家就能享受到养老院式的照护。”围绕老年人“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等多方面需求,打造“平台+服务+老年人+智能设备”的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在莆田,智能居家终端(中屏)远程问诊全新上线,通过配置生命体征床垫,监护老年人生命体征、睡眠质量、呼吸心跳、离床报警、上卫生间长时间不回报警等问题,帮助老年人足不出户远程问诊,并通过智能化看护帮助老年人实现“养老不离家”。
图源:新华网
今年1月,北京移动推出了10086视频客服功能,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北京联通推出银龄卡、孝心卡让老年人与数字生活接轨,远在异乡的儿女,通过“异地同享”“联通看家”等可以随时关注老人;北京电信为老年人开设助老“微课堂”,教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应用,同时联手国家统计局老年大学进行反诈知识科普,让老年人守护好自身“钱袋子”……
上海已经明确提出,将在“十四五”时期开展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常态化推进针对老年人的学习智能手机应用等培训和帮办服务,提升老年人数字化技能水平。同时,加强养老服务的适应性改造,聚焦老年人挂号就医、康复出院、紧急救援、叫车出行等生活中高频事项,拓展“一键通”服务,让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
目前,在不少政府的办事大厅,以及银行、医院等公共服务场所,也能够看到配套的“AI智能机器人”,为老年人提供接待、讲解、引导等服务。
一起拥抱数字化新时代
得益于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行动的持续推进,老年群体能够与其他年龄群体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
有统计数据显示:独立完成出示健康码/行程卡、购买生活用品和查找信息等网络活动的老年网民比例,已经分别达到69.7%、52.1%和46.2%。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要想彻底解决老人们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窘境”,仅仅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令人欣喜的是,各方都在努力中。”
2022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文件,鼓励大力发展老年人监护和防走失定位产品,提升健康监测产品、养老监护装置、家庭服务机器人等适老化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加快老年人穿戴设备、老年能力评估和日常活动训练器具、睡眠检测与障碍干预和健康体检一体机等健康监测检测设备的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在老年用品领域的深度应用等。
共享数字红利不落一人!让我们和老年人一起,拥抱数字时代,能用、会用、敢用、想用智能产品,真切感受数字生活的新图景。
(“科学强国”微信公众号综合科技日报、中国电子报、红网、福建日报等报道)
视觉:龙昊
编辑:任燕萍
制作:慧君
审校:龚紫陌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