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95岁的“北京时间之母”,每天坚持到天文台上班

 《小康》 ● 中国小康网   2022-05-20 19:32:15

  “滴-滴-滴,北京时间7时整。”北京时间那熟悉的播报声,曾是中国几代人共同的回忆。然而最初,我国还没有“北京时间”,而是采用别国精确时间时。

微信图片_20220520192944.jpg

(图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官网)

  1951年底,年轻的叶叔华进入当时的紫金山天文台所属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叶叔华进观象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看星星,观测恒星,计算恒星时,再换算成世界时。“这样得到的时间其实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叶叔华说。

  在日常生活中,一秒时间的误差似乎无关紧要,但是在某些尖端领域和国防生产部门,计时精度要求达到千分之一秒甚至更小的误差。

  1958年,叶叔华受命开始带头研究中国自己的世界时综合系统。经过反复试验,叶叔华最终采用了独特的方法——对观测员根据其误差的变化而取平均值。1963年,在各个天文台共同努力下,我国综合世界时精确度就已经跃居到世界第二位。1965年,中国结束了采用别国精确时间时的历史。1966年初,我国综合世界时正式作为我国的时间基准向全国发送,这就是后来的“北京时间”。

  我国综合世界时的数据处理方法沿用了20多年,而叶叔华,就此被称为“北京时间之母”。

  有人称赞叶叔华是中国天文界最亮的那颗星,她却说:“我只是一粒小小的芝麻,在漫漫宇宙长河中,不值得一提。”

  拓荒“无人区”

  “北京时间之母”叶叔华今年已经95岁。她的人生之路上,始终充满了不服输的科研精神。在以前研究设备落后、缺少关键技术的情况下,叶叔华带领团队学习钻研,开拓了天文地球动力学等“无人区”领域。

  她是北京科学院院士,投身天文事业70余载,是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台台长。她是国际上著名的天文学家,也是我国战略科学家;她是我国综合世界时系统的奠基者,也是天文地球动力学的开拓者。

  她曾说过一句人生格言:“办一件事,假设只有40%的把握,如果停在那里不动,就会慢慢变成20%的把握,最后变为零。但积极争取,可以将其变成60%、70%,最后将事情办成。” 叶叔华的人生一直践行这句格言,在完成“北京时间”的测量后,她的科研并未止步于此。

微信图片_20220520192949.jpg

叶叔华提出建设中国VLBI网(图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官网)

  1978年以来,叶叔华组织中国各天文台参加国际地球自转联测并推进有关新技术在中国的建立,负责中国甚长基线射电干涉网的建设。

  叶叔华于上世纪90年代起,开拓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负责“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攀登项目,发起“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国际合作项目,1996年担任首届主席。

  在叶叔华的支持下,上海天文台就大胆地将VLBI技术应用于我国探月卫星轨道测量的技术方案预研究,历经艰辛,终获成功。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她所积极倡导的VLBI系统,为成功探月的“嫦娥一号”作了精确测轨。她终于在80岁时,亲眼见证了恢宏美丽的“嫦娥奔月”。

  中国天文事业的“风口”

  在梦想成真后,目光长远的叶叔华又开始为中国天文事业谋划下一个“风口”——建立SKA亚洲科学中心。如同40多年前,认定不能错失“VLBI”一样,叶叔华也认定,中国不能错失“SKA”。SKA(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以下简称“SKA”),作为一个特大型国际联合科学工程,它由分布在南非及南部非洲8个国家的2500个高频蝶形天线,以及分布在澳大利亚西部沙漠无线电宁静区域的上百万个偶极子低频天线组成。

微信图片_20220520192952.jpg

(图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官网)

  人若想了解这广袤的宇宙,一定离开不了“观天巨眼”望远镜的辅助,有了望远镜,我们才能看到宇宙的奇妙。我国作为SKA国际成员,经过广泛征询、引擎论证和顶峰设计,已经确立了中国SKA的科学目标和发展蓝图。SKA建成后,将会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灵敏50倍,速度提高1万倍!而且SKA有可能会发现银河系中所有的脉冲星、超大黑洞产生的引力波,重建宇宙磁场的结构,甚至揭开生命的摇篮,找寻宇宙中的其他生命等。可以说,SKA是人类天文科学史上的一大进步,它必将会揭开更多的宇宙奥秘。

  95岁的叶叔华本可以安心颐养天年,叶叔华却坚持到天文台上班。在她的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张一周工作日程安排表,其中日程大多和SKA相关。她有次在SKA例会中对年轻的科研人员语重心长地说:“现在SKA就靠你们了,要尽快把阵列弄出来,那才是达到高世界水平了。”

  叶叔华认为,中国在SKA领域起步比较晚,科学队伍看起来庞大,但真正集中做事的人并不多,这就需要为年轻人铺路,让他们走得更快。“我们从跟着跑,到并排跑已经不容易,做到领头,不是一两句话的事儿。”

  “叶叔华星”

  在浩瀚而美丽的星空闪烁着一颗被命名为“叶叔华星”的行星。在中国和国际天文学界,以个人的名字为新发现的行星命名的,为数不多,而女性更少。作为一名女性,叶叔华不仅涉足了以男性为主体的天文研究领域,而且成为中国天文史上唯一的一位女天文台长。

  作为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台台长,她身体力行地推动中国天文的科普工作。

微信图片_20220520192957.jpg

图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官网

  她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青少年学生指导科学实验活动、作科普报告、在广播和影视媒体上讲课、出席大型科学普及宣传教育活动、编著《新世纪版的系列丛书——十万个为什么》等科学普及著作以贯彻“科学普及法”的实施和加强“四科”的宣传教育。她不顾年事已高、科研工作的繁忙,还担任上海市科普自愿者协会的理事长等社会兼职,为提高上海市公众的科学素养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2021年,叶叔华牵头成立的上海天文馆正式开馆,参观天文馆的人无不被浩渺的宇宙和行星所吸引。

  叶叔华说:“宇宙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哲学问题。天文馆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我们所理解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太阳系是什么样的,太阳系在银河里面是什么样的,最起码能够了解这些。”她希望到天文馆的人,无论什么样的教育背景,无论什么样的知识层次,都可以有所得,都能够对宇宙有一个新的认识。

  资料来源:

  1《吾家吾国》栏目

  2. 《新民周刊》:《天文界“霸道奶奶”叶叔华指着一件宝贝打趣记者:你们有眼无珠》

  3、科普视频《全球最大的天文学国际合作项目SKA,仅9个参建,我国是领头人》

  视觉:龙昊

  编辑:郭玲

  审校:龚紫陌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康小君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热点文章
独家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