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每日科技】补充淀粉可降低罹患遗传性癌症风险
补充淀粉可降低罹患遗传性癌症风险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6日报道,英国科学家在《癌症预防研究》杂志上撰文指出,每天补充30克“抗性淀粉”(相当于食用两根不太成熟的香蕉),可大幅降低林奇综合征患者罹患消化道癌症的风险。这是科学家首次证明一种营养素可预防林奇综合征患者罹患某些癌症。
新复合光催化剂能分解难降解污染物
据最新一期《化学工程杂志》报道,美国莱斯大学的化学工程师改进了他们对光动力催化剂的设计,该催化剂可快速分解全氟辛酸,全氟辛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问题的“永久化学污染物”之一。全氟辛酸是最流行的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之一,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化合物,用于制造防水服装、食品包装和产品涂料。
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成功发射
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7月2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据悉,这颗量子微纳卫星由合肥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等联合研制。该卫星的科学目标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基于微纳卫星和小型化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为构建低成本、实用化的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基础。
跟你熟不熟,狗狗尾巴会说话
最近,张永清团队联合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余山以及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蔚鹏飞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发现狗狗的尾巴“的确会说话”:尾巴偏向右摇,它们跟人的关系更熟悉。他们还发现,与人类的指纹和步态相似,每只家犬都表现出独特而稳定的摇尾特征。相关结果近日在线发表于《交叉科学》(iScience)杂志。
DNA重组广泛存在人类基因组中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综合医学科学中心科学家主导的国际合作研究发现,在人类每个细胞的基因组中,重复数百万次的特定基因组序列重组普遍存在于正常细胞和疾病状态的细胞中。确定这种曾被认为是“垃圾”的DNA序列的重组机制,对于了解人体细胞如何发育以及是什么导致它们“生病”至关重要。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我国第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将于10月发射升空
据悉,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将于2022年10月择机发射。利用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契机,ASO-S以“一磁两暴”为科学目标,对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和全日面矢量磁场开展同时观测,为严重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的空间灾害性天气预报提供支持。
CRISPR技术防治新冠肺炎动物试验成功,有助应对变异毒株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在线版上撰文指出,他们利用CRISPR技术,成功预防并治疗了实验鼠的新冠肺炎,这或许是科学家首次借助该技术治疗新冠肺炎。人体实验如获证实,有望帮助人类应对新冠病毒变异毒株。
植物为什么会长刺?答案竟在青藏高原
植物世界的“美好”常常伴随着一种“伤害”。玫瑰、多肉、仙人掌……这些带刺植物无不与动物、人类保持着“相爱相杀”的关系。几年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建的青藏高原古生物科考队,在查询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658条动物化石记录后发现,当时的环境中大型植食性哺乳动物的多样性也开始增加。“由于开阔林地的存在,大型植食性哺乳动物享有了更为丰富的食物来源,这也必然会造成动物对植物的取食压力增加,进而促进了青藏高原中央谷地开阔林地植物刺的演化。”张馨文强调,这比非洲发生的类似转变早了约2400万年。这一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了《自然·通讯》。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中国科技网、海外网等)
编辑:李慧君
审校:赵狄娜
来源:科学强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