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每日科技】肿瘤低温光热治疗有新进展
夜晚高温大幅增加与热相关的疾病负担
中外科学家携手通过一项东亚多中心的未来气候变化模拟研究发现,夜晚高温会增加民众死亡风险。他们发现随着气候变暖,夜晚高温的频率和强度均将显著上升,进而大幅增加与热相关的疾病的负担。
环境噪音会干扰动物利用视觉线索选择配偶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动物行为与仿生项目组研究发现,噪音干扰下蛙类视听多模信号的通讯效率显著下降,噪音可以通过交叉感官干扰影响动物的配偶选择。该结果为噪声的交叉感官干扰提供了新的证据,首次证明了环境噪音会干扰动物利用视觉线索选择配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Environmental Pollution》。
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分布图编制完成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我国东北多年冻土退化剧烈。但长期以来,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分布底数不够清晰,一直以20世纪70年代多年冻土区域分布图来替代,严重制约区域基础科学研究和综合规划建设。近日,东北林业大学寒区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单炜教授团队经过近10年调查、观测和研究,编制完成了我国东北地区首张多年冻土分布图,并分别以《基于地表冻结数模型的东北多年冻土热状态图》和《东北多年冻土温度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遥感》和《可持续发展》上。
中科大发现肿瘤免疫治疗新潜在靶点
据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周荣斌、江维教授与同事合作,发现了下丘脑-垂体轴及其产生的激素α-MSH,可以通过其受体MC5R促进髓系造血和免疫抑制性的髓系细胞产生,从而促进肿瘤生长,MC5R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研究成果8月4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
韩国首架月球轨道探测器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8月5日下午,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科技部)表示,当天下午2时(北京时间1时)已确认上午在美国发射的韩国首架月球轨道探测器“Danuri”号已经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数据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8月5日发布消息说,该院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已成功接收最新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数据。据介绍,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是中国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十三五”规划的卫星任务之一。作为世界首颗森林碳汇观测主被动联合观测遥感卫星,该卫星将服务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林业草原、生态环境等提供业务支撑和研究服务。
肿瘤低温光热治疗有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蔡林涛团队联合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唐本忠团队等,开发了新型的AIE纳米气体药物递送系统,首次提出基于一氧化碳气体抑制热休克蛋白的独特策略,为肿瘤低温光热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德国应用化学》。
荷兰科学家制造处迄今最小流量驱动电机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制造出世界上最小的流量驱动电机。受荷兰标志性风车和生物马达蛋白的启发,研究人员构建出一种通过DNA自我配置的流动驱动转子,可以将电能或盐梯度的能量转化为有用的机械功。这一成果为在纳米尺度上设计主动机器人开辟了新的途径。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自然·物理》杂志上。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中国科技网、海外网等)
编辑:李慧君
审校:赵狄娜
视觉:龙昊
来源:科学强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