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每日科技 】格陵兰冰盖万年内的命运取决于本世纪碳排放
2023.4.3
天龙二号遥一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4月2日16时48分,天龙二号遥一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将搭载的爱太空科学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首飞试验主要目的是验证运载火箭总体方案的正确性及各系统间的协调性,获取全箭飞行环境参数。搭载的爱太空科学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遥感成像实验等技术验证。
国家水稻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上线
4月2日,据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消息,国家水稻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全面启动上线。据介绍,该平台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牵头建设,是国内首个水稻全产业链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平台聚焦水稻产业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打通水稻生产、储备、市场、贸易、消费和科技全产业链,将深化大数据在水稻产业领域应用,推动我国水稻产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发现月球“水库”
据最新一期英国《自然·地球科学》发表的研究论文介绍,中英科研人员从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中发现,撞击玻璃珠是月表水的重要储存库。玻璃不是只有人类能够制造,自然界中也会形成玻璃。例如,陨石、小行星撞击月球等天体后,会熔融月表的土壤和岩石,这些熔体溅射出来形成的液滴冷却后,就会形成撞击玻璃珠。研究发现,撞击玻璃珠中富水的外部区域的氢同位素组成与太阳风的氢同位素组成相近。研究人员推测,这是太阳风中的氢离子注入撞击玻璃珠,并在其内部扩散、保存下来。对月球样品的测量表明,撞击玻璃珠可以储存月球上大量太阳风中氢离子注入形成的水。此次研究认为,月壤中的撞击玻璃珠是一个储水宝库,它们可以维持月球表面的水循环。
郭守敬望远镜发布光谱数量突破2000万条
据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消息,郭守敬望远镜DR10数据集日前面向国内外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该数据集包含光谱总数2229万余条,郭守敬望远镜成为世界上首个发布光谱数突破2000万的光谱巡天望远镜。截至目前,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94所科研机构和大学的1385位用户正在利用郭守敬望远镜数据开展研究工作。郭守敬望远镜的科学产出已步入国际大型天文望远镜先进行列,助力全球天文学家在银河系结构与形成演化、恒星物理的探究、特殊天体和致密天体的搜寻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我国西北地区发现侏罗纪被子植物化石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多家科研单位展开多方合作,利用Micro-CT(微型CT)技术对来自中国西北地区中侏罗世地层中的一类化石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研究结果确认了这些侏罗纪化石的被子植物属性。这也是目前中国西北地区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记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瑞士出版的学术期刊《生命》(Life)上。新发现确认了被子植物在侏罗纪的真实存在,并表明了当时在中国西北地区被子植物广泛分布并达到了一定的繁盛程度。该化石将有助于进一步厘清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历史。
丁埂遗址现罕见虎纹刻符石钺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埂遗址发现一块极为罕见的两面刻有虎纹、卷云纹和飞鸟纹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石钺。4月1日,丁埂遗址考古现场专家咨询会的16名考古专家均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刻有这种虎纹图案的石钺,认为这一石钺或是一种权力象征,对研究太湖西岸良渚文化社会复杂化进程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格陵兰冰盖万年内的命运取决于本世纪碳排放
德国研究人员提出,1万年内格陵兰冰盖的命运如何,取决于今后几十年人类活动会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如果自工业时代以来的累计碳排放量达到1万亿吨,格陵兰冰盖将遭受长期的大幅度损失。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地球物理通讯》杂志上。
细胞衰老可能与基因表达错误率上升有关
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细胞内部基因表达的错误率越来越高,无法正常合成蛋白质,可能是细胞停止分裂、陷入衰老状态的原因。这项成果由美国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等机构的人员取得,可望为研发抗衰老药物提供新靶点,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英国《自然·老化》杂志上。此前曾有研究显示,老龄动物机体里的衰老细胞数量较多,减少衰老细胞可改善老龄机体的状况。但目前科学界还不确定到底是年龄增长导致衰老细胞增加,还是衰老细胞增加促使机体老化。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杰西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视觉:龙昊
来源:科学强国微信公众号